
【摘要】以2013年12月改革后的大學英語四級翻譯樣題及真題為主要素材,梳理了大學英語四級翻譯真題的測試特點,并且對四級翻譯中常見的考點進行了總結,旨在為今后的教師的英語教學和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大學英語四級翻譯;翻譯話題;語法總結
【作者簡介】朱洪斌(1979.11- ),男,河南淅川人,碩士,新疆醫科大學語言文化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翻譯與語言教學。
【基金項目】2017年度自治區普通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改項目“新疆民族生大學英語微移動學習的調查研究——以新疆醫科大學為例”(2017JG125);新疆醫科大學Ⅸ期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過渡式醫學英語課教學實驗研究” (YG2017071);新疆醫科大學2017年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改革與發展專項“基于需求分析的本碩班‘EGP + ESP教學研究”(2017XYFG09)。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也是中國截止目前為止參加人數最多、考量最大的考試之一。在剛剛結束的2018年6月考試中,全國大約有900萬左右考生報名參考。作者所在的學校在2017年6月與2017年12月,分別有4642和4294名學生報名參考。2018年3月,學校第一次免費為全校學子提供四級考試輔導,共計約586名學生自愿報名參加大學英語四級輔導。大學英語四級輔導采用單個教師進行全面四級輔導和多個教師分模塊進行四級專題輔導結合的兩種形式。作者承擔了大學英語四級翻譯專項輔導任務,為促進教學,對四級翻譯樣題及真題已考話題和常見考點進行總結。
一、大學英語四級翻譯已考話題一覽表
自2013年12月起,翻譯試題調整為段落漢譯英,翻譯內容涉及中國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等,長度為 140—160 個漢字,分值15%,考試時間 30 分鐘。下表列出了2013年12月起,歷年大學英語四級翻譯考試真題話題。
從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英語四級翻譯測試的特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兩方面:
1.考查考生用英語介紹中國能力。英語四級翻譯側重考查學生用英語介紹中國能力。具體來講,從上圖中可以看出,考查了中國著名旅游景點(泰山、華山、黃山、烏鎮、麗江古鎮);中國文化(功夫、中國結、茶文化、顏色紅、白、黃與中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互聯網、快遞、促進教育公平);中國日常生活(飛機、地鐵、公交車)等,預計今后這一特點繼續保持。
2.翻譯話題從多元化趨于一致化,對考生更加公平化。自2016年6月以來,四級翻譯考試的話題趨于一致化,無論是2016年12月測試的顏色、2017年6月的中國重要河流、2017年12月的中國重要山脈,還是2018年6月測試的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交通工具,考試話題都趨向于一致化。對考生相對而言,更加公平,難度系數相對一致。而2016年以前,考試話題則呈現出多樣化態勢,很多學生反映翻譯考試發揮好壞與抽到話題的熟悉度有相當大的關系。
二、大學英語四級翻譯語法總結
為幫助學生把握了解大學英語四級翻譯測試要求與測試動態,教師應該具備分析真題樣題,歸納總結出常考考點的能力。從樣題輻射到真題,對考點進行總結,有助于學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翻譯中必考的內容,從而幫助學生自信、輕松和自如面對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縱覽樣題及真題,作者認為從語言能力,尤其是語法角度來看,大學英語四級翻譯側重考查學生對于以下基本語法點的掌握情況:
1.基本的時態。考生應該掌握一般時、完成時和進行時表達能力,并且具備看到中文,能夠用正確的時態進行譯文表達能力。如“在明清期間,茶館遍布全國”、“紅色通常象征著好運、長壽和幸福”及“自上世紀90年代安裝纜車以來,參觀人數大大增加”,這三句分別測試了一般過去時、一般現在時和現在完成時的表達。
2.被動語態。從已考的四級翻譯真題中可以看出,“據說/傳說/據報道/被認為/看做/當成”,此類表示被動的句式常常測試到。顯而易見,學生應當掌握 “Its said/reported that” “sth/sb is considered /seen/regarded as” 此類表達,做到信手拈來。
3.形容詞級的表達。樣題“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之一”到茶文化的“茶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飲料(beverage)之一”,再到2017年6月“長江是亞洲最長、世界上第三長的河流”可以看出學生必須掌握形容詞最高級的表達法。當然除了最高級外,還應該掌握比較級“越來越…”的表達。考生也應該確保比較時主語的一致性,如“那里的生活節奏比大多數中國城市都要緩慢”,這里應該使用that in many cities以保持比較時,主語一致化都是“生活節奏life pace”。
4.不定式表目的。樣題中“剪紙被用來……以增加喜慶的氣氛”,這里 “以增加喜慶的氣氛” 是用來表達目的,可以譯為“to enhance the joyous atmosphere”。因此,so as to, in order to等目的表達法是學生應該掌握的內容。
5.從句。表示時間、地點、原因的狀語從句是四級翻譯常考考點之一。如“華山過去很少有人光臨,因為上山的道路極其危險”和“假如他們沒有在這個關鍵時期培養閱讀的興趣,以后要培養成閱讀的習慣就跟難了”就是在考查原因狀語從句和條件狀語從句的用法。此外,對于賓語從句也有考查,如“他們強調,人們應當讀好書”就在考查賓語從句的用法。定語從句也是常考考點之一,如“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正對旅游產生興趣,這是近年來的新趨勢”就屬于典型的定語從句which經典考法。
6.并列結構。梳理樣題真題,發現并列結構常常考到,包括名詞、形容詞、動詞等的并列,也包括固定搭配“not only…but also/ both…and/ either…or ”等。比如“中餐既美味又健康”。
此外,常見的詞組及核心詞表達是考生必須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具備的能力,如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be home to, on the increase等常見詞組表達。當然考生應當注意中英表達時,主語轉換與選擇。如“長江流域居住著中國三分之一的人口”在英譯時,應該轉換為“中國三分之一的人居住在長江流域”(One out of three people in China live/ reside in the river basin of the Yangtze River)。
三、大學英語四級翻譯對教學的啟示
通過對大學英語四級翻譯常考考點的梳理,作者認為,可以給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提供以下幾方面的啟示。
1.課堂起到引領指導作用,學生平時下功夫。目前大多數院校都在使用全新版大學英語或新視野大學英語等教材,此類教材都有翻譯練習,旨在讓學生熟練核心詞語表達與運用。因此,教師可以在平時的翻譯段落講解中,有意識的把常考的英語四級翻譯考點與平時教材中的翻譯練習有機的結合,給學生的備考起到很好的引領與指導作用。這樣學生平時下功夫,又能有效的為四級考試準好準備,也會提高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和自覺性。
2.培養使用英語暢談中國的能力。從大學英語四級段落翻譯考查學生用英語介紹中國能力可以看出,我們外語學習的目的就是更好的介紹中國故事。非英語專業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及其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英語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該綱領性文件強調學生不僅需要對西方文化有深刻理解,而且應當具備用使用英語傳播表達中華文化的能力。因此教師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培養學生用英語暢談中國的能力。如條件允許,學校應設立此類選修課程,或者增加中國文化內容的篇章板塊;如條件不允許開設選修課,英語教師也應布置關于中國文化的話題任務或者閱讀任務,切實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當然,翻譯的標準答案不是唯一的,但是應該明確翻譯目的,譯者應該根據翻譯目的和譯文文本特點,加以加工和靈活處理,最終形成地道通暢的譯文表達。
3.促成學生正確的英語學習習慣的養成。語言學習能幫我們打開一個新的世界。正確的英語學習習慣應該從閱讀入手,以興趣培養為主。經常發現有些學生單純的拿出一本英文單詞書來背,這種方法過于機械,效率不高。同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側重良好英語學習習慣的養成,而不是為了考取高分而刷題做題,不要走入應試英語的漩渦,而應當側重語言運用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四、結語
此文對改革后大學英語四級翻譯樣題及真題進行了整理,從已考話題特征、考點總結等方面加以剖析,得出了一定的結論和對教學的啟示。但將來關于大學英語四級翻譯方面的研究,還可以從廣度和深度方面進行更深的研究。廣度方面為從培養學生增強對中國和西方文化研究的宏觀角度出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審視思考試題的初衷與意義。從深度方面為,從語言學角度分析深層結構;從語義學、句法學進一步分析中英語言的流暢表達路徑。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朱洪斌,李學民.《霧都孤兒》中譯本翻譯特色研究[J].語文建設,2017(09):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