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方 雷興輝



【摘要】本文以藍墨云班課在公共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為例,探討了藍墨云班課在提升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效率方面的可行性。
【關鍵詞】藍墨云班課;公共英語教學;可行性
【作者簡介】袁方(1988- ),女,漢族,陜西安康人,安康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高職英語教育;雷興輝(1963- ),男,漢族,陜西武功人,安康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職業教育等。
【基金項目】本文為陜西省安康市財政局、安康市科學技術局《關于下達安康市2017年度科學技術研究發展引導計劃經費的通知》(安財教〔2017〕100號)所包含的“云班課在基礎課教學中的運用探析”項目(項目編號:2017AK05-10,項目負責人:雷興輝)的階段性成果。
一、基于時代發展,提出教學改革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由于移動網絡信息技術發展迅猛,一部智能手機就能滿足人們的眾多需求,如移動支付、移動辦公、出行交通、時事信息獲取等。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獲取信息知識的途徑與以往已大不相同,因此,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不可避免地受到這場變革的影響。一方面,傳統的課堂教學媒介已經無法滿足現代課堂的教學需求及學生的學習需求。“互聯網+教育”的現代教學模式應運而生,移動終端互聯教學模式的探討也成為了新興課題。另一方面,上課玩手機的學生日益增多,課堂手機管理成為很多教師的難題。面對這種困境,一味的“堵”,不如合理的“疏”。既然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教學需求,就應及時改革,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二、基于現實,選擇藍墨云班課教學平臺
分析職業院校的學生現狀,不難發現,職業院校的學生普遍存在基礎不牢固、入學成績低、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生習慣差、對學習缺乏信心等特點。因此,在采用傳統教學方式的課堂上,學生總體積極性不高,很容易出現精神不集中的情況,在課堂活動中缺乏自信,參與度低。基于此,我們需要的是改變教學方式,加強教學互動吸引學生注意力,用豐富的課堂活動和學習任務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以形成性評價代替終結性評價,或加大形成性評價的比例,幫助基礎較弱的學生樹立學習信心。要實現這些轉變,就需要借助一定的平臺或載體,而藍墨云班課正符合這樣的需求。
藍墨云班課平臺,是基于大數據技術搭建的移動終端互聯教學平臺,應用了最新的科學技術手段,同時,不需要額外設備投入,只需要智能手機作為載體。其次,教師可通過平臺多種活動功能將移動設備引入到課堂教學過程、增加課堂趣味性。并借助大數據,實現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全紀錄,對學生做出更為科學的形成性評價。下面,本文將以藍墨云班課在公共英語課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為例,探討其在提升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效率方面的可行性。
三、基于實踐,發現藍墨云班課平臺在公共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
借助藍墨云班課平臺,我們在四個不同專業的班級進行了兩個學期的公共英語課堂教學實踐探索,發現了藍墨云班課平臺在公共英語教學中的優勢所在。
1.藍墨云班課的富媒體形式,使教學資源實現了多元化、便捷化與實時化。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只能給學生提供PPT、文檔或是音頻資料,并且通常都只在課堂上展示。而通過云班課的平臺,教師不僅可以給學生提供PPT、文檔、音頻、視頻、網頁鏈接等多種形式的資源,還可以實現資源的實時推送,同時還可查看到學生是否已經查看過推送資源,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
作業形式的多媒體化改進,也十分有利于語言教學。學生不僅可以提交文字形式的作業,還可以提交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的作業,極大的豐富了傳統作業形式。相較于傳統作業形式,在學生口語訓練方面有明顯的優勢。
2.藍墨云班課的課堂表現與活動功能可以幫助師生更好地實現教學互動。課堂互動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而英語教學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和運用語言交際技能,更加重視課堂教學互動。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語言輸入的同時,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輸出機會。
教學互動一般分為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其中,師生互動的實現以云班課的課堂表現功能為主。課堂表現功能包括搶答、舉手、選人(手動和隨機)三個大類。通過實踐,可以發現,用點擊手機的方式進行舉手,學生的舉手率較之傳統舉手方式有了較大的提高(如右圖所示)。而搶答和搖一搖隨機選人的方式也為課堂增添了很多樂趣。其次,手動選人功能可將學生按學號、姓名和參與次數幾種不同方式進行排序,便于教師找到課堂參與較少的學生,為其提供更多機會,避免課堂參與傾斜,機會不均衡。
師生互動功能的另一大突破在于即時評價,不同于口頭評價,它是會被記錄在冊的評分,省去了手動記錄的繁瑣,也能讓學生得到實時反饋,時效性更強。
生生互動則主要依靠頭腦風暴來實現。頭腦風暴作為英語學科教學常用的教學手段,頻繁地在英語課堂上出現。但由于時間原因,傳統課堂上的頭腦風暴活動,往往只能給幾個學生提供分享機會,而其他學生的思考結果,甚至是否思考了,往往不得而知。而藍墨云班課的頭腦風暴功能,可以在活動結束后,立刻用不同色塊對所有參與學生的回答在手機上做以集中顯示,方便學生相互分享觀點。相互點贊的功能也使得學生們更加樂于思考、參與其中。
3.藍墨云班課的小組任務功能便于教師實現任務型教學。任務型教學法是英語課堂上常用的教學方式,借助任務小組功能,可以快速便捷地實現多種形式的小組分配(包括個人獨立成組),讓學生在豐富的學習任務中得以鍛煉,提高語言和學習能力。例如,英語課堂上經常開展的情景對話演繹,在傳統課堂上如果每個小組都進行演繹是不可能的,但這對于一部分積極準備卻得不到參與的學生來說就是一種打擊,現在利用小組功能,則各個小組的成果都可以得以展示并得到相應的評價,學生在收到反饋后便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下一次的活動中。
此外,二人以上的小組學習模式,能夠培養成員間合作學習的意識。加之,小組組成便捷,成員流動性高,使得學生在完成任務時更加自覺,避免了以往小組任務渾水摸魚者眾多的情況。
4.藍墨云班課的討論/答疑等功能有利于實現自主性學習。職業院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普遍較低,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但自主學習能力卻是學生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能力,因此,有必要進行相關的引導和培養。
藍墨云班課的討論/答疑功能類似于QQ、微信中的聊天群組,但加入了點贊和教師加分的功能。由于基礎英語課堂內的討論活動較少,此項功能主要是用于課外的線上討論答疑,學生可在其中提問、答疑、或對其他同學的發言點贊支持,教師也能參與討論并給學生點贊加分。如此一來,課上與課下得以連接,學習的時間與空間限制也突破了教室,對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很大幫助。
5.藍墨云班課的評價功能有利于教學評價改革。在對學生的階段性(即作業評價)中,藍墨云班課提供了教師評價、指定助教評價與學生互評三種方式。其中學生互評是對傳統評價方式的突破,能夠豐富評價維度、弱化教師評價的主觀性、并加強學生參與度。為完善學生互評的準確度,教師可以給出評分標準,設置為匿名互評,學生完成一定數量的評價還能獲得相應經驗值,鼓勵其參與其中。
更值得注意的是藍墨云班課對形成性評價的促進作用。傳統教學通常采用終結性評價,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用一張考卷決定,缺乏對學習過程的記錄,對于學生長期的學習投入視而不見,不能全面科學地評價學生的整體情況。而形成性評價,即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多次、多種形式的記錄和評估的方式是更好的選擇。但形成性評價在以往實踐中,因評價的次數、方式和記錄等因素很難實施。
如今,借助云班課平臺,學生的學習過程都化為數據以經驗值的方式記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清楚的知道哪些學習行為會轉化為經驗值。在期末評價時,教師只需要導出經驗值明細表,對各項經驗值來源賦予不同的比例,就能夠得到經過科學計算的平時成績。在表中輸入期末成績,調整比例后便能得到加入了期末考核的總成績(如下圖所示),十分便捷。
再者,平臺還提供了學生的學情數據分析(包括與其他同學的對比分析),以兩位同學的學情圖為例,楊同學(左圖)和劉同學(右圖)英語學情的總體情況、排名、以及學習行為分布都十分直觀。這使教師不僅能科學便捷地分析學情,還能更準確地發現背后的原因。
當然,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也感覺到借助藍墨云班課教學平臺存在著一些局限與可改進的空間,這里就不贅述了。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無論教育工具、載體如何改變,作為老師,都應不忘初心。在基于藍墨云班課的公共英語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真正合理利用手機、如何更好的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等命題,都是我們要不斷探索、思考的,也是我們與時俱進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陳歆.基于移動終端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研究——以“藍墨云班課”為例[J].輕工科技,2017,33(12):157-158.
[2]劉芳.基于云平臺的移動信息化教學實踐[J].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8(04):70-76+96.
[3]邢偉.手機移動終端下高職課堂教學研究與實踐——以藍墨云班課為例[J].職教通訊,2017(03):70-73.
[4]朱明.“藍墨云班課”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31(04):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