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怡
摘要:食物與中藥之間有一定的相通性,簡單來說,很多食物即藥物,兩者之間并沒有絕對的界限。“藥食同源”思想最早起源于我國古書記載,其中主要的內容為“神農嘗百草之滋味”。由此可見,神農時期藥物和食物之間沒有明確的規定,神農通過品嘗百草來辨別是否有毒,為藥食同源之后的發展奠定基礎。我國中醫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為中藥以及針灸,大多數中藥都來源于植物或者動物,因此中藥是純天然藥物。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食物能夠治病,所以被稱為藥食兩用,本文將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食物進行研究,將藥食同源真正應用到生活實際中,使人們身體能夠更加健康。
關鍵詞:藥食同源 生活 應用
在生活當中,有些藥物僅是能夠用來治病,所以稱為藥物,有些食物僅僅能夠作為飲食進行食用,所以被稱為食物,但有一些食物既能夠當做飲食物,還有一定的治療功效,因此被稱為藥食兩用,如生活中較為常見的橘子、龍眼、山楂、桂皮以及蜂蜜等。以上幾種食物既能夠作為飲食物,在中藥中又能夠起到治療作用,所以現階段藥食同源已經逐漸進入日常生活,主要原因是現階段社會的發展,人們不再注重享受物質生活,而是對于自身健康尤為關注,尤其是飲食上注重健康、綠色飲食,所以藥食同源不僅適應現時代社會發展,還能夠使人們科學的進行飲食,從而保證身體健康。本文基于以上觀點,首先分析藥食同源的淵源以及發展,然后表明中藥與食物之間的關系,其次闡述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藥食兩用食物,最后說明藥食同源在生活中的應用,以此來使人們能夠更全面了解藥食同源,從而能夠保證健康發展。
一、藥食同源的淵源以及發展
(一)藥食同源的淵源
我國唐朝時期著名書籍《黃帝內經太素》中反映出藥食同源思想,之后經過不斷的發展以及研究,藥食逐漸開始分化,人類擁有火的技術之后開始將食物進行加工。食物與藥物分化之后,食療與藥療也逐漸開始進行區分,其中我國《內經》一書中提到過“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由此可以看出,藥食同源從最初到現階段一直都在進行發展,并且能夠有效的保證人們健康。
(二)藥食同源的發展歷史
在遠古時代,藥食未曾進行分化,人們將植物或者動物生吃來抵抗饑餓,后來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在神農時期開始進行藥食分化,直至如今,藥食同源的發展未曾與時代脫節,并隨著時代的進步一直在進步,現階段人們以食代藥進行防治疾病,因此藥食同源的發展歷史主要是從遠古時代到現如今,是從藥食為分化到藥食分化在到現如今以藥代食,在一定程度上對人們身體健康起到保障作用,還能夠使我國中藥事業不斷進行研究以及發展。
(三)藥食同源的優點和應用
藥食同源的主要優點在于其是一種食物,并不是化學物質的添加,正確的食用藥食同源食物對于人體無毒害副作用。并且,還能夠對于人體起到一定保健作用,因此我國現階段積極提倡人們食用藥食同源食物,并將其作為藥膳應用于我國餐飲行業中,以此來保障人體健康。同時,由于人們越來越重視身體保健,所以大多數人們會選擇利于身體健康食物。在餐飲行業中銷售藥膳能夠提升經濟利益,還能夠對人體產生保健作用,因此藥食同源逐漸被人們所熟知。
二、中藥與食物之間的關系
(一)中藥與食物之間相同之處
中藥與食物之間有一定的關聯性,通過介紹幾種簡單的食物能夠發現其與中藥有相同之處,如生活中人們在烹飪時用到的桂皮,在進行烹飪時人們往往運用桂皮進行調節味道,還可以當做香料使用,同時,在中藥中桂皮能夠治療一些疾病,根據相關文獻記載,桂皮能夠激活人體內脂肪細胞對于胰島素的反應能力,從而能夠加快葡萄糖代謝速度,對于糖尿病人來說有一定的好處。因此可以看出,中藥與食物之間的相同之處為兩者都為人體健康著想,能夠有效地防治疾病。
(二)中藥與食物之間不同之處
中藥與食物之間有一定的相同之處,但也有差異性,不能夠絕對認定為中藥能夠代替食物,或者食物能夠代替中藥,主要原因使由于中藥治療效果較強,長期使用會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不能夠代替食物,應該與其它輔助性食物共同食用,以此來發揮中藥藥效,還能夠保證身體健康。
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藥食兩用食物
(一)牡蠣
牡蠣是現階段人們較為喜愛的一類海產品,其又可以稱為生蠔,其營養價值較高,主要還有較高的水分,能夠補充人體內的水分以及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同時其味道鮮美。在中藥中,牡蠣能夠穩定情緒,經常食用能夠有效緩解心悸失眠、頭暈以及耳鳴等癥狀,使人們在享受美食時能夠預防失眠癥狀,所以牡蠣是藥食兩用食物中具有代表性的食物之一。
(二)馬鈴薯
馬鈴薯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食物之一,人們稱之為土豆,馬鈴薯是一種茄科類植物,其中富含豐富的淀粉、蛋白質、無機鹽以及多種維生素,人們能夠運用各種烹飪手段將馬鈴薯制作成為美食。馬鈴薯在中藥中具有養氣健脾的功效,對于治療十二指腸潰瘍以及惡心嘔吐有明顯的效果,但在食用過程中要注意,發霉或者長芽的馬鈴薯不能夠食用。
(三)番薯
番薯是旋花科植物的塊根,在生活中人們稱之為紅薯、地瓜等,其味道甘甜并且富含豐富的糖類、無機鹽、蛋白質以及維生素A,能夠使人們產生飽腹感,是我國人們經常食用的主要糧食之一。在中藥中,番薯能夠養心神,消除瘡腫,并且對于治療痢疾有奇效,在生活中大多數人們利用番薯治療濕疹,由此可見,藥食同源已經全面進入人們的生活之中。
四、藥食同源在生活中的應用
(一)藥膳原則
藥食同源經過不斷的發展,逐漸形成全新的模式,藥膳的提出能夠使人們更加注重健康。藥膳的主要原則是我國中醫學在治療過程中更加注重預防,所以藥膳的提出能夠通過食物進行預防疾病,使人們能夠充分了解自身的體質,從而能夠通過食療進行滋養身體,將中藥融入到日常飲食中,能夠有效的預防疾病。
(二)簡介藥膳制作方式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會運用簡單的食材進行藥膳的制作,比如家中經常用到的桂皮、八角等,都是中藥中著名的藥材,將其應用食物中不僅能夠豐富食物的口感,還能夠保證身體健康。如枸杞豆漿的制作,將枸杞加入豆漿中進行熬煮,晾涼后即可食用,既能夠提升豆漿的口感,還能夠養胃,因此藥食同源能夠使我們在生活中進行預防疾病。
五、結語
綜上所述,藥食同源能夠有效地改善人們的生活,使其更加注重身體健康,從我國遠古時期開始藥食同源開始發展,直至今日依舊在不斷地進行發展以及更新,其發展主要目的是將中藥養身方式向人民群眾傳播,以此來保證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高獻敏,李亞珂,王昕,等.藥食同源的推廣與應用——建立藥食調理科的設想[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7,(23):142-144.
[2]馮利,趙玉玲,張健,等.藥食同源“角藥”在養生中的應用[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7,(05):69-72.
(作者單位:鄭州外國語新楓楊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