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發展殘疾人事業,加強殘疾康復服務。”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有7處提到殘疾人,這體現了國家對殘疾人特別的關心和關注。目前,中國殘疾人數量有8500萬,龐大的數字背后,是殘疾人事業所面臨的巨大困難,以及亟待解決的康復、教育、就業、文化、體育等眾多問題,而殘疾人的“康復和教育”問題是所有問題中的重中之重??祻褪菤埣踩耸聵I永恒的主題,也是殘疾人事業的第一環節。殘疾人不以康復為基礎,其它權益無從談起。在不斷改善殘疾人康復事業的同時,對殘疾人的教育也應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殘疾人因自身條件限制,缺少甚至沒有受教育的機會。然而,我們知道,教育是發展的根本,知識才能改變命運。為殘疾人創造受教育的機會和條件,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是我們必須關注的問題。做好殘疾人事業,必須從康復和教育起步。
國外的殘疾人康復和教育事業,多為政府扶持兼有立法保障。比如美國,在殘疾人的康復和教育事業方面,許多成果都走在世界前列。JWOD法案規定了康復機構與政府之間簽訂合同,在康復方面做到了有的放矢。特別是蜚聲國內外的“國立殘疾服務中心”,原本是個人創辦的康復中心,近年美國政府接手,改為公辦事業。服務中心進行連貫式、綜合特殊教育和職業康復,不僅康復身體,而且積極培養心理、發展特殊教育,致力打造殘疾人中的人才隊伍。
我們國家歷來高度重視發展殘疾人的康復和教育事業,頒布施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等多部法律法規,保障殘疾人的基本權益。改革開放以來,殘疾人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如今,我國的殘疾人事業已由過去以福利救濟為主逐步發展為綜合性社會事業。殘疾人受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而且部分殘疾人能夠接受高等教育,從而使得我國的殘疾人就業狀況明顯改善,文體生活日益豐富。但是,就南崗區來看,如何給予殘疾人群體更多的社會保障,為他們提供更加完備的康復和教育系統,使殘疾人群體能夠與健全人共同步入全面小康,更是新征程上南崗區委政府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方向和主要著力點。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為全面了解南崗區殘疾人在教育、康復領域的現狀,筆者對南崗區現有公辦教育機構和民辦康復機構進行了調研,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實地走訪、查閱相關政策法規、召開區屬相關部門座談會等方式,對南崗區0-21歲殘疾人的教育、康復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并結合我區實際提出了促進我區殘疾人教育、康復事業發展的建議,為有針對性地做好殘疾人教育、康復工作創造了條件。調研情況如下:
一、南崗區殘疾人教育、康復的現狀
(一)按殘疾類別分布
截止到2017年6月30日,我區共有殘疾人23002人,其中:視力殘疾人2126人;聽力殘疾人1792人,言語殘疾人93人;肢體殘疾人14592人;智力殘疾人2011人;精神殘疾人2388人。其中貧困殘疾人3600人,占我區殘疾人口的15.65%;重度殘疾人10586人,占我區殘疾人口的46.02%。
(二)0-21歲各類殘疾人年齡分布
我區6-21歲各類殘疾人接受特殊教育的人數為162人。2016年我區有37名適齡兒童未接受義務教育,主要原因大多數為重度腦癱、重度精神及重度肢體,無出行及生活自理能力導致無法入學。
二、南崗區殘疾人教育、康復存在的問題
(一)特殊教育學校存在的問題
燎原學校是區內唯一一所招收智力障礙兒童為主的特殊教育學?!,F有教師44名,學生162名。當前發展特殊教育存在主要問題有:
1.教師編制問題
目前我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編制執行的是省編辦《黑龍江省中小學機構編制管理實施辦法》(黑政辦發〔2002〕69號),職工事業編制與學生比例1∶3.1。按現有學生數,該校至少需要增加8名事業編制教師。
按照《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要求,學校正在籌建開設招收5-6歲智障兒童的學前班,學前教育師生比;學校還在殘聯和街道辦事處的配合對我區適齡未入學的37名殘疾兒童信息進行走訪登記,為送教上門做好了準備;燎原校職業高中部作為我市唯一一所具有招收智障學生資質的職業高中,并沒有配置編制,多年來一直籌措經費聘用專業教師,因經費不足教師流動性大,制約了其職業高中部的發展。
2.經費不足問題
目前學校生均經費是按照1-9年級義務教育階段的140名學生每生每年6000元標準,職業教育的22名學生并沒有下撥的生均經費,盡管特殊教育的生均經費是普通學校的近10倍,但因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數量少,實際經費僅能滿足正常的學校運轉,如果想保持醫教結合的領先地位,教師的培訓費用和專業的云平臺費用均需有專項資金作為支撐。
(二)殘疾兒童康復服務機構存在的問題
我區沒有公辦的殘疾兒童康復服務機構,腦癱的康復主要借助醫療機構完成,自閉癥和聽障兒童康復由民辦的康復機構承擔,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1.服務場所不穩定
按照《關于印發<殘疾人康復中心建設標準>的通知》(殘聯發〔2006〕43號)要求,為了滿足殘疾兒童康復需求,康復服務機構對場地面積要求比較大,租賃費用較高,且為私人租賃,導致服務場所頻繁更換,制約了機構發展。
2.師資培養費用高
殘疾兒童康復是搶救性工作,早期康復至關重要,為保證殘疾兒童康復效果,縮短康復期,教師需要定期參加培訓,學習國內外先進的康復理念和技術,由此而產生的培訓費用數額較大。
3.教師薪資低,流動性大
民辦機構沒有足夠的資金保障教師的工資及福利待遇,且多數為女教師,結婚生子后其薪資難以支付高額的保姆費用,致使很多花大力度培養的專業人才流失,制約機構及行業發展。機構內的教師雖從事特殊教育工作,但沒有特教津貼的資金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