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慶穎
摘要: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國有企業(yè)的經濟制度日趨完善,但是政工人員的素質還不能很好的與新常態(tài)下國有企業(yè)的發(fā)展需求相匹配。本文從說明國有企業(yè)政工人員素質建設的重要性入手,找到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給出了建議。
關鍵詞:新常態(tài) 國有企業(yè) 政工人員 綜合素質
隨著國家電力體制改革的落地,我處的電網發(fā)展加快了速度。政工人員雖然不直接參與企業(yè)的經營和改革發(fā)展,但所做的工作要起到促進和推動企業(yè)的向好發(fā)展的作用,對提高自身駕馭本職工作的能力要求和進行我處的生產、經營和改革發(fā)展工作的能力,至關重要至關緊急的。現(xiàn)在是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勢新時期,新常態(tài)下掌握新情況、解決新矛盾、迎接新挑戰(zhàn),提升基層政工人員的綜合素質是關鍵,這也是構建企業(yè)穩(wěn)定、和諧的根基。
一、政工人員存在的問題
(一)基本理論不求甚解
我處的政工人員大都從行政、業(yè)務上轉行過來,對基本理論也沒有系統(tǒng)地去學習過,一些人員對理論的學習不夠重視,不主動學習,學了“水過地皮濕”,不專研,不深入、不細致、不了解。從組織角度講,過多的考慮的是把這個工作做完,把這個事情辦好,在對政工人員的理論與素質培養(yǎng)上,下得功夫不夠。
(二)落實工作有心無力
有時一些人員工作起來沒有計劃性,目標不明確,交代一項完成一項,工作預見性較差,對自己的工作不會統(tǒng)籌安排;有時工作推動過程中遇到困難阻力,找客觀原因多,不積極想辦法,問題卡在中間;有時工作方法不對頭,該抓的不去抓,該管的不想管,找不到有效解決問題的思路、辦法和措施,草草敷衍了事;有時一些管理人員忙于事務,領回任務,安排下去,當甩手掌柜,不思考,不指導,有應付差事的態(tài)度;有時工作考核流于形式,也督促了,也檢查了,落實在行動上的少。當下,在部分政工人員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落實不力、工作疲沓的作風。
(三)止步創(chuàng)新墨守成規(guī)
有的人員雖然在長期思想政治工作中經驗豐富,但是往往受習慣思維的影響,按部就班,工作缺乏創(chuàng)新,經常出現(xiàn)“三多三少”:學習時照本宣科多,追根溯源少;交流時說教多,激勵引導少;平時道理講得多,做實事少。一些人員對新形勢下的工作要求認識不足,工作來了,上級怎樣要求就怎么辦,沒有去深入思考為什么要這樣做。做起工作來缺乏針對性,與工作實際、工作對象的實際情況結合得不到位,不愿動腦筋去創(chuàng)造性的抓好落實,一遇到事情就依賴上級拿主意、想辦法,不去思考摸索新的方式方法。一些人員以年齡大資格老為由,放松自我改造,不愿意學習新理論、新知識和新技能,不再提升自我素質,導致工作質量下降,效率不高,影響了政工人員的形象。
(四)面對困惑思想糾結
有些人雖然在政工崗位上,但平時參與經濟方面的工作多,真正靜下心來去考慮、思考本職工作的時間相對較少,政工工作干不好領導批評,自己良心遣責,要想把工作干好,又要遇到很多的難題、面臨著困惑。一些人認為,參與行政工作很見實效,也有成就感,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一時半會顯示不出成績或成就,想把工作做好,力沒有少出,心沒有少操,總覺得收獲不如人意。另外,政工人員的勞動成果得不到認可,職稱津貼或工資待遇普遍低于同級業(yè)務技術人員,一些人認為“搞業(yè)務,有前途;干政工,沒出路”,個別政工人員甚至受到歧視。政工人員在企業(yè)面對和面臨的困境和困惑,已經不是個別現(xiàn)象,這也是一種尷尬和無奈。
二、原因的分析
存在的原因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有自身的因素,有制度的不力等。通過分析和歸納,我認為,影響政工人員素質提升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放松自我修養(yǎng),固步自封
主觀上忽視了對馬列主義基本理論、黨的基本規(guī)章制度以及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的學習,放松了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改造,,很難在理論學習上投入足夠時間和精力。
(二)保障措施不力,鞭長莫及
對政工人員的日常管理、工作考核,缺乏有效手段,除了工作計劃、工作總結、政工例會外,難以及時了解工作人員的平時表現(xiàn),組織監(jiān)督還比較薄弱,看到的管不到,管得到的看不到,存在監(jiān)督盲點和監(jiān)督空當?shù)默F(xiàn)象。
(三)思想觀念偏差,原地踏步
一些人員思想準備不充分,觀念相對陳舊落后,一方面找不到切合點和切入點,另一方面不能很好地抓好重點,工作不能取得很大進展。對待工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認為工作越來越邊緣化,照抄照搬,沒有創(chuàng)新,沒有特色。思想上出問題,就是崗位職責不明晰,慵懶散拖,責任意識“不自強”。
(四)工作方法不新,力不勝任
很多人都在“忙”,沒有在干中學,沒有在學中干,學不能致用,學用不相長,更多的是憑經驗辦事,經驗、想當然成了所謂的工作方法。沒有新的、相適應的工作方式方法,做工作沒深度,沒預見性,很難確定工作落腳點與出發(fā)點,工作更不容易見效果。
三、提升供電企業(yè)政工人員素質的思考與建議
政治工作是一項包括政治、黨建、理論、宣傳等在內的綜合性工作,所以,政工人員應該是一個多面手,不僅要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和理論水平,而且要全面掌握多種職能,不斷提升綜合素質。現(xiàn)實中,我處的政工人員與時俱進,緊跟形勢與節(jié)奏,不斷強化學習,鉆研新業(yè)務,在政治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地做著奉獻。為進一步提升新時期企業(yè)政工人員的綜合素質,下面結合當前的形勢提幾點新的看法與建議。
(一)理論素質:方向的保證
學理論,老老實實、原原本本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等特色理論體系及“兩學一做”的內容,要帶著問題學,堅持不懈學。同時,要廣泛涉獵多方面的知識,不斷拓展學習領域,完善知識結構,更新知識體系,從而應對各種復雜的工作局面。要有選擇、有重點地開展學習,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從處理具體事務性工作當中適當抽出部分時間,靜下心來看一些時政要聞,深入了解黨的最新政策、方針和動向,領會與工作相關的文件精神,學習鉆研開展工作應掌握的新方法和新技能,全面把握當前社會發(fā)展的新觀點。
(二)業(yè)務素質:工作的保障
一是增強打基礎的能力。沉下心來,耐住寂寞,下足功夫做好基礎工作。二是增強善思考的能力。政工人員要學會思考,勤于思考,要結合工作實事求是地思考,結合工作對象換位思考,思考在開展工作中有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讓整個思考過程更加貼近工作實際。三是增強統(tǒng)籌的能力。政工人員要學會為開展工作借力和造勢,統(tǒng)籌工作調配力量、統(tǒng)籌面上的工作安排、統(tǒng)籌工作可以利用的資源,創(chuàng)造有利于開展工作的良好環(huán)境。
(三)創(chuàng)新素質:活力的來源
一是善于學習,牢樹創(chuàng)新意識。一個優(yōu)秀的政工人員應該時刻感到“本領恐慌”,牢固樹立學習觀念,不斷“充電”和“吸氧”,廣泛涉獵哲學、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管理學等方面的知識,更要善于更新知識和觀念,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使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優(yōu)化。二是保持活力,培育創(chuàng)新思維。思想政治工作要打開工作對象的心扉,達到“語言相通,心里相通,感情相通,思想相通”,必須打破傳統(tǒng)固定的思維定勢,運用開放的、多維的思維方式,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引導人”。三是勤于實踐,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不僅要改進工作方式方法,還要在實踐上下功夫,在求實求效上下工夫。俗話說:“光說不練假把式。”例如集體學習、集體辦公。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要改變“說得多、干得少”的不良風氣,要能說會干干得好。
(四)心理素質:精神的支撐
一是錘煉開放的人生態(tài)度。正確面對人生的各種境遇,積極、樂觀和開放地去對待工作中的成敗與功過,敢于吃苦耐勞,甘于默默奉獻,保持豁達開朗的心態(tài),積極樂觀的工作態(tài)度,努力錘煉好自身的“精、氣、神”。二是注重品德修養(yǎng)。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是政工人員最基本的素養(yǎng),是做好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要不斷進行自我反思,完善自我,持之以恒地礪練思想境界,將和諧理念從高處拉向生活,從外在轉向內心,講誠信、仁愛、寬容,以美好的心靈面對他人,用優(yōu)秀的人格感染塑造他人。
(五)作風建設:組織的保障
政工人員只有做到組織有力、執(zhí)行有力、落實有力,才能把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在增強執(zhí)行能力上下功夫。要抓建章立制,從制度上保證執(zhí)行力,建立和完善執(zhí)行制度。堅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靠前指揮,在精力、時間、工作上向一線傾斜,積極參與處理矛盾集中的問題,突破關鍵環(huán)節(jié),解決重大問題。要立言立行,自覺養(yǎng)成爭分奪秒、快速反應、雷厲風行的良好習慣,保持工作快節(jié)奏與高效率,做到當天的事情當天辦,明確的事情立即辦,能合并的事情統(tǒng)籌辦,以高效的行事風格推動各項工作高質量完成。要帶頭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守得住清貧,把得住規(guī)矩,自覺抵制不正之氣。
俗話說“打鐵先須自身硬”,政工人員只有適應企業(yè)改革發(fā)展的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使自己的個人品質、作風修養(yǎng)、自身行為成為工作對象的榜樣,全面培養(yǎng)自己的能力,在“有為”中取得領導和職工群眾的認可,為自己的發(fā)展與“有位”提供一個無可指摘的平臺。
(作者單位:河南能源焦煤公司供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