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如 劉亢 劉睿哲
摘要:本文在充分歸納總結國內外研究學者對客體主體交互行為研究的成果基礎上,提出了旅游者與東道主之間的交互行為一般模式,并進一步分析了現階段海南旅游產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然后就實現海南國際旅游島和諧旅游主客體高效和諧互動提出了相應對策與建議,以期對同行有所幫助。
關鍵詞:海南 國際旅游島 和諧旅游 主客互動
海南省是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也是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建省辦立經濟特區20多年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自身起步較晚,基礎較差,目前海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仍然處于較低狀態。生態環境保護,經濟結構調整,科學發展任務十分艱巨。為了加速海南省經濟社會發展,充分發揮海南地區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打造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旅游勝地,是海南省加快現代服務業,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重大舉措,對進一步調整地區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在長期旅游發展過程中,旅游者與當地居民之間的客主交互行為已經成為整個旅游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如果不能妥善解決旅游游客和當地居民之間的主客矛盾,最終會影響到主客體之間的良好交互氛圍,嚴重的會影響到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因此,本次研究基于海南國際旅游島和諧旅游游客與當地居民之間的互動開展探索,現將具體內容介紹如下:
一、概念解析
(一)國際旅游島
國際旅游島是指在特定的島嶼區域內,產業內容限定在旅游產業領域范圍中,對外實行以免簽證零關稅為主要特征的投資貿易自由化政策。海南省提出構建國際旅游島的行為,是為了促使本地區旅游行業與國際全面接軌,將海南省建設成世界一流的熱帶島嶼休閑度假勝地的目的。
(二)和諧旅游
旅游行為是人們到非居住地區的一種體驗行為,目的是從感官和心理方面獲得享受。和諧旅游強調處理游客和當地居民之間的關系,實現游客與旅游目的地之間的和諧相處。和諧旅游發展至今,已經逐漸變成以和諧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旅游發展模式,他倡導在旅游過程中約束自己旅游行為,構建完善的旅游觀念和消費意識,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和競爭環境,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進一步促進地區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可以將和諧旅游定義為構成旅游活動和旅游行為之間的各個要素,達到一種和諧利用、相互協調的發展狀態。和諧旅游發展模式,是未來旅游產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實現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三)和諧旅游客主交互
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主客體交互行為,主要是指到旅游地的旅游者與當地居民、從業者,在旅游地面對面接觸時,所引起的現象和行為關系的總和,包括了兩者之間的交互意愿、沖突、示意等行為。在實際的和諧旅游開展過程中,發生在主體和客體場景中的角色,主要包括了三個方面,一個是游客,一個是旅游從業者,另一個是當地居民。三者之間發生交互行為通常比較復雜。因此為了方便研究,確保本次研究更具針對性,本次論述主要涉及到旅游者和東道主(包括專業從事旅游活動的職業人和普通居民)之間的交互行為開展論述研究,游客之間的交互行為不作為本次研究內容。
二、海南國際旅游島和諧旅游主客互動基本模式
在進行游客與當地從業者和居民交互行為模式研究過程中,由于整個行為模式過程比較復雜,很難用某一種觀點能夠全面的論述其中的模式,因此本次研究主要從類型學角度,應用了多種分析方法,從主體和客體雙方角度出發,對本次研究的主體和客體交互模式開展了論述:
(一)主體與客體交互的屬性模式
通過廣泛的問卷調查,將旅游地主體和客體之間的交往行為總結成六種屬性模式,比較全面的分析了整個交互過程的類型、性質以及交互雙方的感知行為。這類研究文獻比較全面,系統的就主客體之間的交互屬性行為進行了全面總結,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二)主體與客體跨文化交互模式
文化間的差異性主要是指參與文化活動的客體自身文化與當地文化的差異程度,客體與主體之間的差異程度越大,文化之間的差異性也就隨之增加。根據客體與主體之間文化的相似程度、文化差異程度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當主體和客體在不同的文化差異中開展交互行為時,這種行為就被稱為跨文化交互行為。按照主體和客體之間的文化差異性程度,本次研究總結出了主體客體跨文化交互的一般模式,詳細情況如表2所示。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該種模式之下,并不能判斷出客體和主體交互是呈現正向性還是負面性。主要是通過文化差異角度,分析了主體和客體在交互過程中的大部分情況。要想進一步分析,不同文化差異背景下,主體和客體之間的交互行為是正向還是負面性,需要依靠主體和客體雙方的積極態度和不斷的磨合。
(三)主客體交互態度模式
在和諧旅游背景下,主客體交互態度模式研究主要選擇使用Doexy憤怒指數理論,從主體和客體雙方愉悅、冷淡、憤怒、反抗四個方面開展論述。結合該理論,主客體之間的交互正向效應和負效應,會隨著地區和諧旅游的不同發展階段而呈現不同的正反面效果。一般情況下,隨著地區旅游產業進一步向前發展,主客體之間交互效應逐漸由正向效應向著負向效應遞進,并且是單向不可逆轉的。詳細情況如表3所示。
(四)主體和客體交互行為模式
通過進一步總結他人的研究成果,將主體和客體之間的交互行為模式劃分為:具有強烈的招客意識、主體和客體之間能夠進行簡單的交流、主體要求課題到家中做客、吃飯、留宿、客體回到自己居住地后,能夠長時間和主體保持聯絡。詳細情況如圖1所示。
通過圖1表格我們可以看到,主體和客體之間的交互行為,呈現遞進式關系。主體和客體交互的最高層次是保持朋友關系。但主體和客體在開展交互行為過程中,并不是一直呈現遞進式發并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有著長期聯系。但我們也應該清楚看到,主體和客體在開展交互行為過程中,并不是一直呈現遞進式發展,這其中一旦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受到影響,使得主體和客體之間的交互行為發生中斷。其中最差的主體客體交互行為是雙方一接觸,會因為某一方的冷漠、敵視、沖突而發生中斷,從而向著負面效應轉變。
三、海南旅游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海南旅游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
1.區位優勢豐富
海南省是來往兩洲和兩洋的必經之地,也是通往兩亞的十字路口,是重要的航海及海洋貿易節點,因而具有重要的商業貿易意義。近年來,博鰲論壇選擇在海南為永久地址,進一步促進當地旅游產業和諧發展。優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海內外游客休閑觀光的同時,還進一步帶動了本地區商貿的發展,進一步拓展了游客結構,為構建海南國際旅游島家族和諧旅游發展提供了巨大發展前景。同時,海南地區交通方便,輻射半徑大。僅??诿捞m國際機場,可通航國內城市98個,能夠直達絕大多數的城市和地區。從該地區航空發展規模來看,由于飛行時間短,增加了中部地區、南部地區游客選擇海南為旅游目的地的可能性。
2.氣候宜人,自然條件豐富
海南省處于熱帶地區,屬于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適宜,溫暖潮濕,降雨充沛,自然條件優異,空氣質量優良。良好的氣候環境是吸引了大批游客和養老為目的的游客。此外,海南省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其中熱帶海島特色資源,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資源。該地區有著完整多樣的熱帶雨林,眾多的國家地質公園。具有獨一無二的旅游資源優勢和豐富的旅游產品。
3.政策和產業更加開放
海南省作為一帶一路的起始點,國家高度重視海南省旅游產業發展,著力打造中國旅游特區。在一帶一路帶動下,加速促進了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海南省將引領旅游產業為主導產業,引導地區其他產業協同發展,共同實現國際旅游島建設目標。從地區層面來看,海南省作為經濟特區,各種扶持政策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規模,發展模式進一步放寬,有利于國際旅游島的建設。進入新世紀以來,海南省先后在免稅、免簽等方面逐步放寬,吸引了大批國內外游客到海南旅游。
(二)海南旅游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1.經濟特區優勢有待進一步提升
盡管海南地區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國家政策和產業更加開放,但現階段,海南省旅游產業發展還面臨比較大的挑戰。自1988年海南成立海南經濟特區以來,海南省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作為經濟特區,在全國發展一盤棋上處于何種位置,賦予怎樣的功能和作用,至今并沒有進行明確。由于海南省自身經濟社會建設缺少主攻目標和相應措施,導致現階段海南省經濟發展面底氣不足,難以發揮其應有的經濟特區優勢。
2.產業結構不合理
現階段,海南省各個產業發展仍然處于較低水平,以技術、知識、信息、高素質人才為驅動力,現代旅游休閑產業為龍頭,健康、醫療、教育培訓、會展服務為支撐,以現代物流體系、文化創意、IT產業、服務外包為新增長點的現代服務產業發展新格局還沒有形成。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對自然資源依賴性較大。各個產業在發展進程中,主要是對自然資源的初級加工和初級獲取,產業發展較為滯后。由于過分依賴第一第、二產業,再加上創新能力不足,使得服務業對海南省的經濟帶動作用能力不足。由于地區產業結構嚴重不合理,第一、第二產業產業化程度低,配套設施建設不完善,帶動作用不明顯,使得本地區的競爭優勢不足。在大力發展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模式下,現代服務產業能力不足,成為制約該地區旅游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3.旅游產業發展有待進一步完善
在海南省,旅游產業是地區的支柱性產業,是服務產業中發展較快的一個產業類型。但在長時間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完善、不科學、不規范的現象逐漸暴露出來。部分旅行社旅游業務操作不規范,存在欺瞞游客,宰游客現象。一些導游、相關服務人員、從業人員專業素質差,在旅游市場,普遍存在惡性競爭現象。很多接待人員不能夠嚴格按照旅游流程隨意更改旅游項目、旅游地點、降低服務質量,嚴重損害了游客的利益,從而引起主客體糾紛,對海南旅游形象產生極大影響。
四、實現海南國際旅游島和諧旅游主客體高效和諧互動的對策與建議
(一)提高旅游體驗質量
游客對旅游目的地的認知和互動主要是通過具體的旅游環節所獲得,旅游體驗質量直接影響到游客對城市和城市主體的印象。因此,地方應該重視提高旅游體驗質量,借助海南省優質的旅游資源,強化旅游項目開發,利用豐富的旅游項目,增加游客的體驗。同時還要重視整合各項基礎設施資源,為游客營造一個更加寬松開放的旅游環境,采取一切措施,切實維護游客合法權益,強化人文關懷。
(二)重視宣傳管理
海南國際旅游島和諧旅游項目發展過程中,當地政府部門和旅游部門,一方面要加強對游者的宣傳教育,讓游客對本地區旅游項目,旅游資源的多樣性和個性化有充分了解,進一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逐漸消除由于游客承載量過大而造成的體驗不足,為游客創造一個良好的旅游環境和氛圍。另一方面,還應該加強對主體的管理,重點要做好旅游從業者管理,促使其更加規范,科學的開展旅游經營,減少投訴事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和坑害消費者事件發生率。進一步提高旅游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同時,要進一步提高主體的文化素養、溝通交流能力,增強城市主體和客體的交互積極性。當地旅游管理部門可以通過廣泛的職業培訓、技能培訓、旅游常識服務技能培訓,有效提高整個從業隊伍的整體素質。
(三)勇于正視旅游主客沖突
旅游主客沖突的根源說明一個本質問題:如若對主客沖突聽之任之,則和諧的主客關系更加山高路遠,如果勇敢正視,積極建設,則主客和諧交往只會越走越近,實現從主客兩分到主客對話,達到主客相融與主客雙贏的飛躍,最終形成和諧的海南旅游環境。勇敢正視真實并深入思考,正視旅游主客交往的各種沖突問題,并不意味著要追求一項絕對的真理,而是在理清主客沖突根源的基礎上,從思想上深刻地專注于主客交往本身的沖突調試和交往失諧的解決途徑,而對于主客雙方而言,正視沖突的客觀存在也是主客和諧交往的起點,一旦客主雙方透過沖突現象認識到沖突的本質,就會喚起他們對主客交往的再認識,發揮對沖突理解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運用正確的心態調適沖突,向和諧主客交往邁進。
(四)主客對話是沖突調試的轉折
主客和諧交往是一種制衡的交往過程,制衡包含自我調適并相互制約的含義,要達到主客交往的制衡狀態,必經之路是將東道主與游客的兩分狀態發展為東道主與游客的對話狀態(也隱含著不同利益的東道主之間的對話)。這里所指的對話并非日常簡單對話,而是指主客交往的兩體四方(兩體是東道主和游客主體,四方是指政府、當地居民、社區管理者、游客)擁有平等的話語權。首先,東道主之間的對話,是指政府部門、旅游開發經營者與企業管理者應該與當地居民之間應該平等溝通,平等地對話,要求管理經營方從旅游發展的大局出發,為本地居民謀福利,本地居民方則通過社區反饋居民的心聲,方便政府與企業采納居民意見;其次,東道主與游客之間的對話,是指東道主與游客在進行交往的過程中,多一些溝通和理解,將互相尊重、平等對話、平靜溝通作為交往的起點,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方能化干戈為玉帛,化解沖突矛盾。主客對話的目的是為了讓客主雙方充分地表達自己,由此達成的共識,也就不會存在任何強制性,交往雙方也就會心甘情愿地去兌現雙方的承諾,實現主客和諧交往的終極目標。
五、結語
總之,在城市治理之中,希望旅游決策者將更多注意力放在主客關系的調控上,積極地正面主體與課題之間差異性較大的感受和訴求。如果任由主客關系持久對立,任由這種日益凸顯的主客矛盾激化,將會產生更多的隱患和不安全因素。從而海南旅游形象將受到影響,本土居民和游客的幸福感將大打折扣,海南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就無從談起。
參考文獻:
[1]羅晉京,原曉燕,鄔佳蕊.海南國際旅游島“自由行”立法初探[J].商場現代化, 2013,(14).
[2]鄧云秀,孫麗娜.以立法引領和推動海南旅游業改革發展[J].海南人大,2014,(10).
[3]錢新梅,劉云亮.國際旅游島下免稅購物的法律探討[J].行政與法,2011,(02).
[4]伍奕.構建國際旅游島靈活就業機制的法律思考[J].行政與法,2012,(02).
[5]褚曉路.海南國際旅游島法規架構初探——兼議以國際旅游島立法為契機提高立法質量[J].海南人大,2010,(07).
[6]李永利,李超.日趨完備的海南國際旅游島立法[J].海南人大,2014,(12).
[7]周楊雪,伍奕.海南國際旅游島休閑養老產業的法律思考[J].行政與法,2011,(02).
[8]張紅鋒.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中的法律意識與法律價值[J].新東方,2015,(02).
[9]黃順祥.我省開展國際旅游島法治環境建設建言獻策活動[J].海南人大,2010,(11).
[10]畢志強.為國際旅游島立法創新提供理論支撐——在“地方立法與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研討會上的講話[J].海南人大,2010,(12).
[11]馬雁軍.歷史賦予海南的“納海情懷”——淺談海南文化的根、魂、脈[J].今日海南.2014,(01).
[12]種海峰,戚曉吉.從民生幸福的視角看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
[13]張揚.高端旅游發展研究——以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為例[J].特區經濟,2011,(10).
[14]王明初.“夢幻之島”:創建海南國際旅游島“第一名片”[J].今日海南,2009,(06).
([1]基金項目:海南省高等學校科學研究資助項目(項目編號:Hnky2017-86);[2]基金項目: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2015年規劃課題(編號:HNSK〔QN〕15-28);作者單位: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