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把握新時代所處新方位
南京:提升省會城市首位度、建設創新名城。省委明確提出,南京要建設首位度高的省會城市。南京正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對標找差為路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在提升城市首位度上下更大功夫,在建設創新名城、美麗古都上展現更大作為,努力走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前列。力爭到2020年創新核心指標進入全國前列,到2025年成為全球有較強影響力的創新名城。一是提升創新首位度,探索動能轉換新模式。重點在更好釋放科教資源潛力上解放思想,大力破除制約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用創新的辦法抓創新,努力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二是提升產業首位度,探索轉型升級新模式。重點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上解放思想,切實解決布局不優、結構偏重、轉型不快的問題,努力邁向中高端、打造產業新地標。三是提升功能首位度,探索城市發展新模式。重點在提升功能品質和城市能級上解放思想,對標先進查找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方面的短板弱項,建設和諧宜居、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四是提升生態首位度,探索綠色發展新模式。重點在擺脫路徑依賴上解放思想,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落實“兩山”理論,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路子,推動全市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五是提升開放首位度,探索區域融合新模式。重點在樹立全球視野、對標世界一流、接軌國際標準上解放思想,不斷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加快城市國際化步伐,增強輻射帶動能力。
常州:打造高質量的工業明星城市。省委書記婁勤儉在常州調研時指出,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打造高質量工業明星城市,努力成為我省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一面旗幟。常州圍繞這一要求,從國際視野、聚焦問題、社會發展規律三個方面,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對標德國等國內外先進地區發展經驗,進一步明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努力方向。在新時代打造高質量的工業明星城市,必須破除阻礙高質量發展的思想觀念。一是破除盲目樂觀的自滿思想。與德國、日本等制造強國及國內先進地區相比,產業總體上仍處于中低端,產品附加值不夠高,高端供給仍然相對不足,很大程度上還存在大而不強、結構不優、發展粗放等問題,工業體系還沒有做到自主可控,缺乏具有全球統治力和話語權的品牌和企業。二是破除不敢攀高的畏難情緒。與深圳、蘇州等先進城市相比,科教資源不足的態勢仍未得到根本改觀,在原始創新、集成創新上不舍得花本錢,在高端創新要素集聚和產學研合作上力度還不夠大,科技創新的聚變裂變效應釋放還不明顯,沒有在產業高原上盡快形成產業高峰。三是破除路徑依賴的思維定勢。與廣東、浙江等工業互聯網發展強勁的地區,特別是與南京發展智能制造、無錫發展物聯網相比,更需要強化互聯網思維,促進制造業加快向信息化、智能化轉型,更好發揮互聯網對制造業的基礎性、基因性作用。
揚州:建設人們心目中的揚州。省委書記婁勤儉在參加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揚州代表團審議時提出,把人們心目中的揚州建設好,滿足世界人民對揚州的向往。揚州貫徹落實省委要求,以“建設人們心目中的揚州,滿足世界人民對揚州的向往,爭創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第四次輝煌”為主題,堅持問題導向、實踐導向、為民導向,推進解放思想邁向縱深、落到實處、見到實效。把人們心目中的揚州建設好,就是要在放大中國園林城市、聯合國人居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市品牌優勢的基礎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打造美麗宜居的公園城市。滿足世界人民對揚州的向往,就是要在擦亮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金字招牌的基礎上,堅持國際化視野,打造獨具魅力的國際文化旅游名城。爭創揚州發展的第四次輝煌,就是要在提升長三角重要工商名城能級的基礎上,堅持創新引領,打造充滿活力的新興科創名城。
南通:建設“一個龍頭、三個先鋒”。省委書記婁勤儉在南通調研時要求,南通要“努力成為江蘇沿海崛起的龍頭,爭當全省解放思想跨越趕超的先鋒、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先鋒、新時代全省干事創業的先鋒”。貫徹落實省委對南通提出的追趕超越、爭當先鋒的要求,結合解放思想大討論,進一步明確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力求通過開創性舉措,發揮撬動性效應,謀求格局性變化。新時代實現追趕超越,必須堅定不移推動解放思想再出發,堅決破除機遇疲勞,緊扣項目整合各類資源要素,促進機遇落地轉化;堅決破除優勢疲勞,通過精心策劃和打磨,把“靠江靠海靠上海”這個最大優勢變為現實的發展勝勢;堅決破除路徑依賴,突破傳統路徑,以創新的思路、改革的辦法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牢牢把握新時代解放思想的本質要求,切實把思想統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來,在發展理念上實現新提升,努力推動好上又好、能快則快發展;在發展格局上謀求新突破,著力打造名副其實的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和上海“北大門”;在發展舉措上彰顯新作為,更大力度抓項目促發展;在發展氛圍上展現新氣象,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共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清醒認知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
鎮江:“深度對標蘇南”找差距。深刻認識地處蘇南板塊但發展相對滯后的現狀,自覺以蘇南的理念、思維、行動為標桿,奮力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一是在精神狀態上深度對標。鎮江近年來發展有優勢有亮點,但總體來說沖勁、拼勁、闖勁少了些。要從思想深處來一次大解放,使工作水準有一種新提升,讓發展熱度來一個再升溫。二是在理念思維上深度對標。徹底摒棄小碼頭的狹隘發展觀,不斷破除與新時代要求、高質量發展不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思維定勢,堅定把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三是在戰略思路上深度對標。關鍵是把穩和進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穩住經濟運行,實現高質量的進、高效益的進、可持續的進。四是在方法策略上深度對標。鎮江與蘇南先進地區的差距主要在于發展的協調性不強、工作的統籌性不夠,要提升發展的整體性、協同性、精準性、實效性。五是在工作質效上深度對標。不提不切實際的發展口號,不為一時的數字而糾結,不在華而不實的榮譽上做文章。六是在發展環境上深度對標。最根本的是樹牢“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最關鍵的是厲行法治、倡導誠信,最重要的力量是同心合力。
淮安:剖析“坐地自劃、坐井觀天、坐而論道、坐觀其變、坐享其成”的問題。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關于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思想,深刻把握精髓要義,自覺運用這一有力思想武器,堅定不移將思想解放推進下去,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對標新思想,著力解決“坐地自劃”問題;對標新任務,著力解決“坐井觀天”問題;對標新機遇,著力解決“坐而論道”問題;對標新挑戰,著力解決“坐觀其變”問題;對標新要求,著力解決“坐享其成”問題。集中力量破除一切制約發展的思想障礙、制度藩籬,努力實現思想大解放和發展高質量同頻共振。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意味著迎來一場深層次、全方位的變革升級,要進一步更新思想認知、思維方式,對發展觀念再審視、發展定位再校準、發展思路再完善,全力破除思維定勢、消除路徑依賴、革除體制藩籬。從傳統產業發展的思維里跳出來,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上求突破。讓縣區挑大梁、擔重任、當主力,在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上求突破。下力氣破除碎片化思維,強化系統化思維,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上求突破。增強爭的意識、搶的沖勁、拼的決心、搏的氣魄,在搶抓重大戰略機遇上求突破。放大自身優勢、形成自身特色,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求突破。主動順應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大趨勢,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上求突破。
宿遷:列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八大問題。突出主題主線,強化問題導向。在推動加快發展上解放思想,著力解決發展不充分的問題;在推動協調發展上解放思想,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在推動鄉村振興上解放思想,著力解決“三農”發展滯后的問題;在推動科技創新上解放思想,著力解決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在改善民計民生上解放思想,著力解決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不強的問題;在推動城市發展上解放思想,著力解決城市內涵不高的問題;在生態文明建設上解放思想,著力解決生態與經濟人為對立的問題;在提振干部精氣神上解放思想,著力解決不敢擔當的問題,以思想大解放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動脈。解放思想最核心的就是要把思想統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來,最關鍵的就是要看清形勢、把握風險、認識自我,最根本的是要善于發現問題、勇于解決問題,最重要的就是要提振精神狀態、激發內在動力。堅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工程,以思想大解放推動項目增速強發展、創新增效強改革、綠色增值強生態、收入增長強民生、城市增能強內涵、文化增色強底蘊,實現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城鄉建設、文化建設、生態環境、人民生活“六個高質量”。
徐州:擺脫“地市級思維”、破除“蘇北意識”。提高發展定位、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迫切需要大力解放思想。近年來,隨著產業轉型、城市轉型、生態轉型的推進,徐州在中心城市建設上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在全國范圍內比,仍然存在不小差距,徐州要打造區域中心城市,不解放思想、奮起直追就沒有未來。通過到鄭州、成都、深圳、東莞等先進地區學習考察,進一步解放思想、開闊眼界、拓寬思路,提高徐州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定位。要在解放思想中把握本質要求,堅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定向領航,確保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在徐州落地生根;在解放思想中沖破觀念束縛,堅決擺脫“地市級思維”、破除傳統的“蘇北意識”、卸下老工業基地“包袱”,勇于打破梯度轉移、跟隨發展的路徑依賴;在解放思想中提升標桿定位,用世界眼光、國際視野、全球格局來審視謀劃徐州的發展;在解放思想中激發奮斗精神,凝心聚力扛起新時代徐州改革發展的歷史重任。
系統謀劃高質量發展路徑舉措
蘇州:經濟高質量運行、社會高品位發展。明確提出以思想大解放之勇爭高質量發展之先。要破除思想僵化的問題,堅持從蘇州實際出發,自覺對標先進,吸納先進理念,積極投身創新實踐,努力消除制約創新發展的瓶頸和短板,以新思維研究新問題、以新思路落實新任務、以新舉措開創新局面,推動經濟“高質量”運行、社會“高品位”發展。要破除能力退化的問題,大興學習之風,尤其是領導干部要把學習作為政治責任,通過學習提高戰略思維、系統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的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破解進取弱化的問題,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與時俱進豐富弘揚張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園區經驗,以解放思想為強大動力,工作爭創一流、人人力爭上游、全市百舸爭流,合力為蘇州發展建功立業。要破解擔當鈍化的問題,黨員干部帶頭攻城拔寨、攻堅克難,勇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善接最燙的山芋,為群眾多辦實事、為企業多做服務,以實實在在的舉動詮釋宗旨初心。
無錫:重振產業雄風、咬定產業強市。圍繞產業強市推動思想解放,進一步從片面追求速度規模的情結中解放出來,確立高質量的發展導向。近年來,無錫產業轉型升級取得較大成效,去年GDP邁上萬億元新臺階,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7.5%、位居全省第二,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0%、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多數指標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一些核心指標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但也要清醒看到,無錫的產業仍然被擠壓在國際價值鏈的低端,企業總體上還處于接單階段,沒有進入下單階段。要進一步從片面追求大、追求快的傳統思維模式中跳出來,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積極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樞紐經濟、總部經濟,提升無錫經濟的集聚輻射能力。深入推進產業強市,需要更準把握“進”的階段任務,堅守重振產業雄風這個“初心”不動搖,咬定產業強市這座“青山”不放松;需要更實謀劃“高”的解決方案,在保持量的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質的提高;需要更好確立“強”的執著追求,在全國乃至世界產業格局中找定位、找標桿,對標找差、突破制約,努力在學習和追趕標桿的進程中成為標桿。
泰州:跳出“城河思維”、跨過“長江天塹”、激活“大海基因”。要克服“甘居中游心態”,加快探索區域創新發展新路,培育具有世界影響的標志性產業、企業和園區,在經濟發展上突圍中游、力爭上游。要跳出“城河思維”、跨過“長江天塹”、激活“大海基因”,推進思想和工作層面實現三個躍升,在隊伍建設上激發活力、增強動力。在砥礪奮進中攻堅突破,以內涵品質的“高”“大”“上”,努力實現“八個明顯提升和八個走在前列”。“高”就是瞄準高質量、樹立高標桿、體現高效率,自加壓力、高點定位、勇于爭先,以項目建設提升年為抓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不斷提升制度環境軟實力;“大”就是胸懷大格局、推動大創新、培育大產業,以全局意識、戰略思維、國際化視野,建立開放包容的大創新生態系統,打造四大千億元級特色產業集群;“上”就是項目建設上臺階、城市能級上檔次、作風能力上水平,以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的戰略定力、步調一致得勝利的執行力和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的實干精神,堅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加快建設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現代化城市,不斷提升項目建設和城市建設水平。
鹽城:更好接軌上海、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上解放思想,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解決好接軌上海進度不快、深度不夠問題。鹽城與上海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聯系,融入長三角、接軌大上海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深刻認識到只有學習上海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走在蘇北蘇中前列、只有服務上海才能獲得發展優勢、只有接軌上海才能提升城市能級,自覺地把鹽城發展置于國家戰略和整個長三角發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定位和謀劃,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和更高的工作標準,學習上海、服務上海、接軌上海。要充分利用好上海的政策優勢和產業資源優勢,抓住用好高鐵時代即將到來的重大機遇,對照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超前謀劃、整合力量,高起點編制好承接上海產業和創新資源的相關專項規劃,努力把鹽城建設成為北上海“飛地經濟”示范區、上海科創成果轉化基地、上海生態旅游康養基地和上海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在城市管理、政府運營等方面對標上海,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務水平,努力在推動長三角地區實現更高質量的一體化發展中體現鹽城作為、作出鹽城貢獻。
連云港:聚焦“高質發展、后發先至”。高舉解放思想的旗幟,以思想解放的成果成效,凝聚“高質發展、后發先至”的強大力量。連云港作為國家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一帶一路”支點城市,同時又是相對后發的地區,在新一輪發展中,更加需要通過解放思想來破解發展難題、激發發展活力、探求發展路徑。強化“非解放思想不可”的意識,通過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討論,真正把短板找出來、把目標樹起來、把措施定出來、把干勁鼓起來,為連云港新一輪發展凝聚思想共識、集聚精神力量。對標先進地區經驗做法找差,下大力破除與高質發展不相適應的思想障礙和觀念束縛,特別是精神不振、思路不清、標準不高、作風不實、能力不足、自律不嚴、正氣不夠等七個方面問題。要立足自身實際情況,考慮客觀現實條件,遵守科學發展規律,不脫離實際,不急于求成。尤其要克服簡單地將高質等同于高端的思想,做到既跨越發展,又腳踏實地,既彎道超車,又牢牢扎地。
責任編輯:蘇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