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鋼
徐州是全國老工業基地和江蘇重要的資源型城市,也是江蘇唯一的煤炭基地,長期大規模開采遺留了近40萬畝采煤塌陷地、10萬余畝工礦廢棄地,為自身發展背上了沉重的歷史包袱。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徐州考察時,對潘安湖采煤塌陷地綜合整治情況給予充分肯定,這令全市國土資源系統倍受鼓舞。前不久,市委書記周鐵根訪問聯合國人居署、環境署,雙方就生態修復等領域達成合作共識。
如何把歷史包袱轉化為生態建設的資源優勢,服務促進高質量發展,是全市國土資源系統亟須研究推進的重大課題。只有進一步解放思想,不斷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才能在更高水平、更高層次上推動生態修復治理和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全市國土資源系統將以國際化視野增強跨越發展能力,學習借鑒發達國家在城鄉統籌規劃、生態環境修復等領域的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傾力打造徐州生態修復治理新標桿。
推廣采煤塌陷地綜合整治新經驗。加強與聯合國人居署在生態環境修復及規劃利用方面的合作,共同制定礦業城市生態修復國際導則和標準。加快徐州城北生態新城規劃設計,借鑒潘安湖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經驗,開展199平方公里塌陷地生態修復綜合開發整治,打造全國生態修復治理示范基地。系統總結徐州生態修復治理經驗,依托聯合國環境署,向世界其他地區推廣,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采煤塌陷地整治的“中國方案”,成為繼德國魯爾區之后世界礦區生態環境治理的新標桿。
打造廢棄宕口生態修復新景觀。目前,全市尚有417個未治理的廢棄采石宕口,成為徐州一道道不協調的“城市傷疤”。把“城市傷疤”變成“城市綠肺”,必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引進國際先進的礦山生態環境保護技術與管理經驗,統籌實施廢棄采石宕口生態修復,爭創聯合國人居環境獎。借鑒加拿大布查特花園等國外典型礦山治理經驗,在銅山茅村鎮、柳泉鎮、張集鎮等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統籌實施廢棄采石宕口生態修復,保護工業遺址景觀和自然環境,實現廢棄礦山生態和經濟價值再生。
搶抓四大產業轉型升級新機遇。經初步測算,全市重點行業企業土地資產盤活理論潛力達3萬余畝。針對重點行業對土壤環境影響突出的實際,充分借鑒發達國家在污染土地修復治理方面的先進技術方法,促進退出企業土地資源永續利用。通過加強規劃引導,加快土地收儲上市,推動靠近城區退出企業土地功能轉變,并為企業搬遷、生態環境治理提供資金支持,實現變“廢地”為“寶地”。借助與聯合國環境署合作平臺,化解淘汰落后產能,最大限度騰出土地空間,建設環保產業園區,集聚發展綠色、高端、新興產業,不斷提高投資產出效益和節能環保水平,實現鳳凰涅槃,培育形成徐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描繪黃河故道土地整治新畫卷。結合徐州黃河故道流域生態環境脆弱、城鄉二元結構突出、整治潛力巨大等特點,統籌考慮徐州城鎮化水平、資源稟賦。在與英國知名規劃編制機構合作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建立相互銜接、功能互補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打造中英合作小城鎮建設的示范典型。以規劃為引領,重點整治低效散亂的農村居民點和集中連片的工礦廢棄地,利用增減掛鉤等政策,實現流域內資金和資源互補,為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金和用地保障,把我們的農村建設得更加美麗。
解放思想再出發,改革創新促發展。徐州市國土資源局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持續深化與聯合國人居署、環境署及德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的交流合作,大力推進生態修復治理,擦亮“一城青山半城湖”的靚麗名片,為服務促進高質量發展和加快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保障。
(作者系徐州市國土資源局局長)
責任編輯: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