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皓
大學也是一種學校,但是一種特殊的學校。學生在大學里不僅要學習知識,而且要從教師的教誨中學習研究事物的態度,培養影響其一生的科學思維方式。大學生要具有自我負責的觀念,并帶著批判精神從事學習,因而擁有學習的自由;而大學教師則是以傳播科學真理為己任,因此他們有著教學的自由。大學的理想要靠每一位學生和教師來實踐,至于大學組織的各種形式則是次要的。如果這種為實現大學理想的活動被消解,那么單憑組織形式是不能挽救大學生命的。
——雅思貝爾斯
2017年7月19日,中山大學學生會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一份名為《中山大學學生會2018—2019學年度干部選拔公告》的文件,公告按照三個層級公示了兩百多名學生干部以及其擔任的崗位。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秘書機構”和“組成部門”兩層級中,還特別標明了職位是“正部長級”還是“副部長級”。當晚,中山大學學生會刪除了該公告,并于20日中午發表說明,“具體崗位設置的初衷主要是為了明確學生干部的服務職責”“我們錯誤使用了級別的表述,對此深表歉意”。
此事經過相關媒體的報道以及網民轉發討論,引起大范圍關注。部分網友調侃道:“來中山大學,享受正部級待遇!”,更多的網友則關注到這一現象背后大學精神的缺失,以及被詬病已久的大學官僚化、學生會組織官僚化問題。就在此事鬧得沸沸揚揚的時候,7月21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刊發評論《“學生官”充斥校園不是哈哈一笑的事》。該評論寫道,高校里的這種歪風早該剎一剎了,否則“學生會干部”遲早會成為一個人職業生涯的“負資產”。
關于大學校園里學生會的相關非議,人們早已是有所耳聞。此前《檢察日報》《工人日報》等媒體也都有過關于學生會有違民主、官僚化、庸俗化等問題的討論;也有大學教師現身說法,列舉大學校園內學生會的種種丑聞。面對學生會被普遍污名化的狀態,似乎社會認可一種進入學生會并不光彩的共同價值,但同時,各大高校中的學生會迎新、競選、組織活動仍然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高校新生們欲圖加入學生會的熱情也未見減退。
高校學生會,似乎變成了一種迷幻的存在,萬人唾棄,又百里挑一。
小田退會記
現年21歲的小田是南京某大學大三學生,剛剛過去的一個學期里,她退出了自己所在的學生會。
和絕大多數同學一樣,小田在大一剛進大學時參與了學生會的部門招新活動,在當時看來比較幸運的是,小田順利進入了該校學生會的文藝部,成為了一名“小干事”。
小田告訴《檢察風云》記者,“大一上學期剛進學生會的時候,感覺一切都還好吧。就是組織一些文娛活動啊啥的,當然我們大一的主要負責體力勞動,反正第一個學期就這么下來了,就覺得進入文藝部認識了一群朋友,也挺好的。”
“我記得是一個周末吧,那天我是約好下午要和好朋友出去逛街買衣服的。”大一下學期的一件事,讓小田改變了之前的看法。“當時我正在睡懶覺,被我們部長的一個電話吵醒了。部長直接就問我,能不能幫他做一個晚會的策劃PPT。我表示了下午有安排,可能沒有辦法完成,隨后部長就說不用很復雜,簡單弄一弄中午給他就行,不耽誤我下午的活動。部長既然這樣說了,我當時也就沒有推辭,大概十二點左右,我把做好的PPT發給了我們部長,隨后準備出門。大概半個小時過后,我剛剛踏出宿舍門口沒兩步,部長又打電話來說我這個PPT有點過于簡單了,要我再豐富一下。我當時是拒絕的,說我要出門了,沒辦法再弄了。但是我們部長就很強硬啊,說什么已經給領導看過了,這樣半途而廢撂攤子很不好啥的。我就只能讓我好朋友再等等,我又回到宿舍打開電腦修改起了那份PPT。”
當天,小田反反復復為這份PPT一直忙到下午四點多,與好友約好的逛街購也順理成章地泡湯了,更令小田感到氣憤的是,當晚文藝部部長在朋友圈曬出了自己外出游玩一天的多張照片。
“我給他點了贊,也就是從點贊的那一刻,我下定決心要離開學生會。我并不是真的為這一天的勞動有什么不滿,只是在和我們部長的交流中,我感受不到他對我的尊重,他完全就像我的領導一樣對我發號施令,即便我表達了自己的難處,也沒有得到他一絲理解,一切似乎是理所應當,如果學生會里大家的相處之道是這樣的話,我當然會選擇退出。”小田表示,“在我退出之后的一年,我目睹或聽說了越來越多學生會的丑聞,很慶幸,自己當時不顧我們部長的挽留,毅然退出。”
幕后
高校學生會內部究竟有著怎樣不可見人的丑聞與風氣?帶著疑問,記者采訪了曾經擔任過某大學學生會主席的夏先生。
目前已經從高校畢業的夏先生表示,“就我的認識來說,高校學生會中主要存在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類:第一,官僚化嚴重。大學學生會因為需要對團委、校領導等高層負責,導致進入學生會里的學生干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官僚化的工作作風,不是有人開玩笑說學生會是我國官場生態的縮影么。各種搞特權、搞等級、優先機會等現象屢見不鮮,學生會干部,官腔連篇,言不由衷,這些也就司空見慣了。說來慚愧,我目前的工作也是有賴于擔任學生會主席期間與校領導關系較好,才得以直接幫我介紹的。官僚化還體現在對下級的不夠尊重,很多學生會干部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形成了大一大二的學生會新成員是他們的免費勞動力這一觀念,除了學生會內部的事宜,往往還會有一些私人事務也會讓新成員幫忙,當然不會給他們任何報酬;
第二,貪污問題。利用學生會內的權利謀取金錢利益的現象可以說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了。比如利用學生會可以掌控的活動場地審批權問題,有些學生會干部不顧活動適不適合在校內開展,沒有原則地幫助校外企業在校內舉辦宣講或商業活動,為的就是從企業方賺取回扣。此外,學生會經常會經手一些活動經費啥的,這也是可以鉆空子的地方;
第三,粉飾場面問題。我當時在學生會的時候,學生會有很大一部分工作可以被稱為‘拉人填場,被拉去填場,是大學生經常遇到的事情。某些無聊的講座、報告,需要聽眾,于是各院分指標,下去拉人,以營造熱烈氣氛。這種弄虛作假的任務,對學生會來說是嚴肅的政治任務,完成得好壞,對于判斷一個學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十分重要。其實誰都明白,這沒有意義,但是每一個在學生會工作的學生,只要進入了角色,又覺得這是理所應當,必須完成的。”
“當然,必須承認學生會也有鍛煉人的地方,我把它理解為學校與社會之間的一個緩沖,至少我在學生會里學到了,為了換取利益,很多事是需要出賣自己的良心的,看看現在的生活,不也是這樣么?”夏先生補充道,“而且我也在學生會里結識了不少好朋友嘛,也開拓了視野,挺好。”
癥結
高校學生會里藏污納垢,以至于讓人們覺得黑暗無比的癥結,乃在于學生會過分注重對上負責,而忽略了對下負責。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 “高校學生會是黨領導下的大學生群眾組織,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這樣的理念在組織架構上的直觀表現是,我國學生會目前均屬于團委組織領導之下,團委布置的活動必須進行承辦,團委領導的意思必須考慮,團委希望提拔的人員必須重要……如此的境遇之下,其自主性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同時我們必須注意到,在大語境之下,高校的學生會本來應是大學生的自治組織,一位學生曾經仔細查閱,發現許多高校學生會的章程里均出現了“自治”二字,學生會顧名思義,也應該代表的是普遍學生的利益。“學生干部”這一稱謂重點還是“學生”,而不是“干部”,而且學生會應當秉承服務同學的宗旨,發揚民主治校的精神。
也許高校學生會的愿景應該是:既對上負責,完成黨和國家思想政治教育任務;又對下負責,充分考慮并表達普遍學生的利益,成為學生自治的良好手段。但顯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高校的學生會還沒能在這兩者之間找到那個平衡點。
如果現實社會是殘酷的,高校學生會也應積極地把將要面臨的殘酷“引薦”給學生,期待其早日適應;并告訴學生,我們可以以身作則,拒絕墮落,假以時日待我們成長,定當共同改變不良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