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楷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互聯網企業的發展不再是某一個公司的單獨行為,所有企業的發展都嵌于一個寬泛的社會網絡之中,社會網絡能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最初資本的獲取,以及所需的外部資源和合作的好處。本文結合社會網絡知識,提出運用聚類算法分析中國互聯網企業網絡的框架;揭示互聯網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是一個伴隨著不斷開展的投融資,不斷趨向成為網絡核心節點的過程。
通過分析互聯網企業的社會網絡特點,便于我們尋找出影響互聯網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原因與要素。最后,本文總結得出對互聯網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建議。
一、引言
巨頭們紛紛涉獵互聯網各個方向乃至其他領域,目的不單純是為了擴大自身規模,其內在原因是隨著技術不斷發展,企業要想保持長盛不衰,一方面要不斷地進行產品迭代更新,另一方面要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
然而新產品研發的時間和經濟成本都比較可觀,投放到市場的成功機率又很低,因此企業內部投資的風險很大,對于這些擁有龐大現金流的互聯網巨頭企業來說,投資并購模式則是更優的選擇。
二、基于社會網絡分析理論的投資并購網絡分析
社會網絡即可簡單地稱為社會關系所構成的結構。借助社會網絡分析可以找出整合不同領域資源的跨界企業,并說明其在社會網絡中擁有獨特地位的事實。社會網絡分析中,主要分為整體網絡結構特征和網絡個體特征兩部分。
社會網絡分析中,一個企業的聚類系數是指與該企業直接相連的節點構成網絡的密度,網絡的聚類系數即所有節點聚類系數的平均值。網絡密度越大、平均最短路徑長度越小、聚類系數越大說明網絡的凝聚性越強,則該網絡具有顯著的小世界特性。
“結構洞”理論指出,如果兩者之間缺少直接的聯系,而必須通過第三者才能形成聯系,那么行動的第三者就在關系網絡中占據了一個結構洞。
企業在合作網絡中的影響力越大,代表與其直接合作的企業越多,對潛在合作者的吸引力越大,同時基于用戶需求的不斷變化和自身能力的有限性,新進企業只要試圖與這些企業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就能從中受益。處于結構洞位置的企業往往占據著大量的資源,并且控制著資源的流動,想與其開展合作的企業必須滿足這些企業的標準和原則。
三、使用聚類算法分析互聯網企業網絡中具有“結構洞”地位的節點企業
經典的k-means聚類算法使用第二范數度量對象之間的相似度,即每個屬性的歐幾里德距離之和,該值越小,對象越相似:dist(m一冬石
本文引入帶特征權重的K-means聚類算法作為以平均路徑度量的社會網絡節點聚類系數對應的數據處理技術方法。dist(m,n) =廚蕊
在聚類時,將總權重設為1,為特征權重,是該屬性值在歐式空間上成比例的拉伸放大和縮小,衡量特征屬性的重要程度,該值越大說明貢獻度越大。把該公式替換掉k-means算法中的相似度公式,然后依然將各簇的簇內各節點同中心點的距離之和再求和,作為損失函數。
在聚類之后可以采取求每個簇內各節點之間的距離之和后取平均的做法,距離越近,表示兩個節點間具有強聯系。
圖1為本文對中國互聯網企業投資并購數據進行聚類算法中一些屬性特征的舉例,其中離散型變量如每一類中的子項屬性,在數據預處理中具體用0、I對應表示不符合、符合該項特征。
總結:本節提出需要進行聚類分析的步驟如下
(1)按屬性錄入數據,k-means算法對距離敏感,由于屬性單位不同,故執行數據歸一化操作;
(2)執行聚類,將結果分類染色;根據融資額度的數據大小,調整繪圖中的圓點大??;
(3)在完成上述步驟后,再根據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情況,將存在合作關系的企業用曲實線連接;該步驟可以將分屬于不同陣營但是存在聯系的節點表示出來;
(4)將分屬于不同陣營但是存在聯系的節點,即處于“結構洞”位置的跨界節點標識出來。
聚類結果中的各類之間起到連接作用的節點往往表示企業間的合作交流關系,或者是代表了企業在技術、產品或者服務等方面比較跨界,同時擁有兩個類的特征,因此這些公司值得關注。
本文結合社會網絡知識,提出運用聚類算法分析中國互聯網企業網絡的框架,得到了以下觀點:(1)企業所加入的社會網絡越大,該企業就越能獲得資源,發展也就會好;(2)從事跨界和整合不同領域資源的企業,在社會網絡中擁有類似“結構洞”的地位。(3)互聯網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尤其是伴隨著不斷開展投融資的過程,是不斷趨向成為網絡核心節點的過程。趨近社會網絡的中心,有助于產生網絡外部性效應,使得該企業在社會網絡中呈現出保持經久不衰生命力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