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許昌市中醫院(461000)馬明霞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進入我院產科陰道分娩的產婦10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兩組,研究組平均年齡(27.19±0.09)歲。對照組平均年齡(28.21±0.12)歲。兩組研究對象在年齡、月份等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主要包括:生活護理、個人護理、加強術前健康教育、身體護理等。研究組采用預見性護理模式:①產前加強對產婦心理疏導,對患者以及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讓患者更加全面、理性地認識到整個手術過程,提高患者手術的認知度。護理人員利用自身專業的職業素養和心理學知識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幫助產婦適應醫療環境。適當告知產婦術中可能會出現的不適,提前讓產婦做好心理準備,積極配合和應對,幫助產婦獲得安全感。②醫護人員充分了解產婦的情況,針對臨床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加強預見性護理。情況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讓產婦的家屬陪同產婦進行分娩,從而降低產婦對陰道分娩的陌生感與恐懼感。③第一產程階段,重點監測其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征指標,加強血壓監測,出現低血壓或高血壓立即報告醫師。進入到第二產程之后,保護產婦的會陰部,避免出現軟產道損傷。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嚴密觀察產婦胎盤情況,重點關注是否存在胎盤早剝。幫助產婦進行分娩,分娩之后要及時對胎盤情況進行檢查,確認是否全面分娩,還要檢查產婦產道是否出現損傷,一旦發生有損傷需要立即進行縫合處理。④在生產之后,最好對產婦進行常規性檢查,護理人員還需要密切觀察產婦臉色與狀態。如果產婦生化治療出現變化,并且在分娩過程中有產道損傷、胎盤障礙等,要密切注意。分娩后要每間隔2h檢查一次產后出血情況。一旦發現產婦的出血量不規律或大量出血要積極進行檢查并采取應對措施。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的產后2h、24h出血量、產后出血率。采用醫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分析,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20.0軟件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據對比采取x2校驗,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的產后2h、24h出血量、產后出血率 通過對比兩組的相關指標,發現對照組與研究組在產后2h出血量、產后24h出血量、產后出血率均存在明顯差異(P<0.05),具體見附表。
2.2 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非常滿意30例,滿意23例,總滿意率98.15%;對照組非常滿意10例,滿意30例,總滿意率74.07%,研究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附表 對比兩組的產后2h、24h出血量、產后出血率
在孕婦生產中采用預見性護理主要目的是提高治療和護理效果,遵循先預防后治療的原則,最大限度地避免并發癥的發生[1][2],通過預見性護理有效避免術中產婦出現低血壓和心動過緩等一系列并發癥。預見性護理的關鍵在于充分考慮到產婦的心理狀態,在產前實現對產婦心理、生理的個性化護理干預,并針對產婦的具體情況以及可能引發產后出血的因素制定針對性的措施,在生產的三個產程階段積極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工作,在產后加強對患者的觀察以及生命體征監護,積極應對出現產后出血的產婦。正是這種有預見性、有準備的護理工作,產婦不良情緒出現的概率降低,對疼痛的注意力被分散,在本研究中對照組與研究組在產后2h出血量、產后24h出血量、產后出血率均存在明顯差異(P<0.05)。這種預見性的護理模式,能夠給予產婦更多心理上的支持,通過有效的溝通拉近護患之間的關系,對改善護患關系有著積極意義,研究組護理總滿意率98.15%明顯高于對照組74.07%,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針對陰道分娩產婦積極采取預見性護理模式對減少產后出血的發生、減少產后出血量、促進護患關系和諧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