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瀾濤 姜潔


從典雅中式、簡約日式、復古美式等眾多裝修風格中確定自己心儀的裝修方案,滿懷期待入住溫馨小窩,而此時卻一再發生工期延誤的情況,極大影響了業主的滿足感與愉悅感,更增加了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家裝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工程,發生工期延誤,誰應當為此買單?
發生工期延誤有各種原因,有可能是施工方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業主的原因,實踐中很多時候兼而有之,因此弄清延期原因是進行維權的第一步。
施工方的原因大體包括三方面:
一是裝修方案改動導致工期延誤。如今部分裝修公司提供的是“一站式管家服務”,不僅負責裝修施工,并為業主提供裝修設計服務,施工過程中常常發現因房屋存在許多隱藏潛在的問題,導致設計方案不可行、不合理、不安全,從而變更設計方案,導致工期拖延。
二是施工安排進度不合理導致工期延誤。裝修涉及人力、資源等的優化整合,近年來流行的整裝就更考驗著施工主體的組織、協調、管理能力,若施工主體一味追求訂單量,向業主承諾按期交房,卻忽視自身對工程量統計、統籌等掌控能力,將導致工期延誤,業主不能按期入住房屋。
三是裝修工程質量不達標導致工期延誤。裝修過程中業主往往發現,裝修存在著與設計效果不符,裝修質量不符合國家規范的相關規定,施工主體提供的裝修用材質量不合格等諸多問題,從而要求施工單位返工修理、重新整改,從而發生工期延誤的后果。
很多時候工程延期也有業主的原因:
一則業主未及時結清階段性工程款或未及時驗收導致工期延誤。裝修施工合同中往往約定業主根據施工單位完成的工程量支付相應費用或對已完成的部分工程量竣工合格后支付相應款項,例如雙方約定分別于開工前三日、工程進度過半、竣工驗收合格三個節點支付相應的工程款項。若業主未及時結算階段性的工程款或未到現場簽字確認驗收,施工主體則選擇停工的方式向業主主張權利、表明態度,從而造成工期延誤的后果。
二則業主改動裝修方案、增項導致工期延誤。施工過程中,業主可能發現自己當初的設計方案中存在可優化、可完善的部分,為了獲得更為舒適的居住體驗,要求施工單位增加部分工作量,使得裝修更加盡善盡美。然而,業主增加的工作量容易導致工期拖延的問題。
三則業主未及時購買工程材料導致工期延誤。如今半包的施工方式一直是裝修市場中的主流,所謂半包就是指主材由自己購買,其他一些輔料由施工隊來安排。采用此種施工方式可以保證業主對于重點用材具有較強自主權,也適當減輕了業主裝修的辛苦與操勞。如果采取“半包”方式進行家裝,業主可能存在不能及時提供裝修材料,從而導致“窩工”的情況。
對于因業主原因導致工期延誤的,業主一般情況下只能自擔風險,承擔工期延誤的不利后果。若業主未及時結清階段性工程款或未及時驗收的,甚至還需向施工單位支付工程延誤違約金。
而對于因為施工方導致的原因,則可以依法依約定主張損失。下面我們從一個案例進行分析:
劉某于2013年6月與某裝修公司簽訂《北京市家庭居室裝飾裝修工程施工合同》,約定工程期限65日(以實際工作日計算),工程造價為168 842元,第一次開工三日前支付135 100元,第二次工程進度過半25 300元,第三次竣工驗收合格支付8442元;2013年8月劉某與裝修公司簽署《工程延期單》,將工期順延50天。裝修過程中,劉某發現裝修公司存在裝修質量不達標、裝修用材質量不合格等諸多問題,但裝修公司返工修理后仍不能達到要求,劉某要求解除雙方簽訂的裝飾裝修工程施工合同,賠償工程修理費、延誤工期違約金,賠償因工期延誤發生的物業費、停車費及供暖費。訴訟中裝修公司稱其完工后,劉某拒絕驗收、拒付第三期工程款,劉某違約在先,故要求劉某支付拖欠的第三期工程款并支付延期付款違約金。訴訟中劉某申請對房屋的裝修質量及修復費用進行鑒定評估,經鑒定,涉案房屋的門套、吊頂、地面、墻面、插座、踢腳線方面的施工均不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上述案例中法院認為,施工期限屆滿且裝修公司已施工完畢,對于劉某主張解除施工合同的訴訟請求,缺乏依據。根據劉某簽署的工程延期單,確認裝修工程應于2013年10月10日結束,裝修公司直至2013年10月31日才完工,屬于裝修公司原因導致工期延誤,故裝修公司應當根據合同約定賠償相應的違約金。經鑒定機構鑒定,涉案房屋的裝修工程質量并不合格,對于劉某主張的工程修理費予以支持,但劉某主張的物業費、供暖費、停車費,并非因工程質量不合格所引發的損失,法院未予支持。按照雙方約定,第三次支付工程款的條件為竣工驗收合格,因涉案工程經鑒定并不合格,故對于裝修公司要求劉某支付剩余工程款及違約金的反訴請求不予支持。

通過總結司法實踐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我們總結了一些方法供借鑒:
司法實踐中,很多人通過各種親友關系找到的裝修隊伍,礙于情面往往不簽訂合同,一旦出現經濟糾紛相當麻煩。業主簽訂合同時常忽視合同的內容,片面相信施工方的口頭承諾,不仔細閱讀草率簽訂合同,導致工程延誤發生糾紛后維權艱難。業主在簽訂合同時要與施工主體協商確定工期延誤的責任歸屬,約定相應合理的違約金與經濟損失賠償金額,通過合同約定倒逼施工主體保質保量施工。此時“確認合同”比“確認眼神”重要得多。
家裝施工環節中,部分業主認為自己不了解裝修工程的專業知識,于是在簽訂合同后干脆對裝修事宜撒手不管,全權交由施工單位。由于缺乏對施工單位的監督,業主往往于驗收時才發現工程質量不合格、設計不合理等情況,此時要求施工單位返工重做或繼續修理必然導致工期的延誤。業主應在施工期間定期檢查施工單位的進度及工程量,對不符合合同約定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材料及時提出異議,要求施工主體返工重做,減少因工程質量不合格導致的工期延誤。
業主選擇通過法律訴訟方式要求施工單位賠償因工期延誤的損失時,應當根據合同約定提出恰當的訴訟請求,對于雙方簽訂的施工合同、付款憑證、發票及施工單位向其發送的驗收通知,甚至雙方之間的短信、微信記錄等證據材料予以妥善保存,以更好地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應當于施工主體遲延交房之日起3年之內行使訴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