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季川
作為向黨的十九大獻禮的詩集,《一個農民的祖國》展示了一個農民詩人愛國、愛家的樸素情懷,藝術地折射出了可貴的農民夢、農村夢、中國夢。
寫祖國家園的詩歌,很容易流于通俗的表象敘說。祖國是宏大的地理,家園是微小的地標,處理不好,抒情會變得空洞、蒼白、乏力。要想出彩,就必須避開日常事物中司空見慣的情感堆砌、空洞抒懷、淺嘗輒止,必須多角度、多維度地解開事物不為人知甚至不易被覺察到的另一面,或者說必須找到開啟讀者共鳴之門、扣人心弦的專用鑰匙,從而發現與眾不同的情感溝通及思想呈現渠道。
《一個農民的祖國》描述的是土牛的祖國,更是所有華夏兒女的祖國。農民對祖國的概念,就是想方設法把地種好,把莊稼侍弄好,期待有好的收成。這樣的祖國,接地氣、有底氣,是值得信賴和依靠的祖國。
詩集中《祖國在我生命之上》以一種對土地的膜拜、根的堅守闡釋了神圣的信仰和深藏的熱愛。“我的祖國,我是農民,活在祖國的大地上/我的祖國,我是農民,祖國在我生命之上”。這是宣言又是誓言,更是忠誠又由衷的肺腑之言。
《我和我的祖國》寫得激情澎湃,又蕩氣回腸。詩人攫取家鄉小村莊抗洪救災的幾個場景,正面突出了祖國和人民心連心的感人畫面。詩人把自己的命運與祖國的點點滴滴緊緊聯系在一起,互為映照、互為激勵。
《回到鄉村》質樸地傾訴:“從今天開始/我將回到低矮的屋檐/回到收留我童年的地方/那些高樓大廈山高水遠的風景/那些疲憊充斥汗淚交織的流水線/那些風雨懂得漂泊沉溺的時光/都將成朵朵遠去的浮云”。詩人從曾經打工的城市,回到熟悉的久違的故鄉,這是身體的回歸,也是靈魂的回歸。
《故鄉,那些風景、過往及時光》,寫得從容而深情。“故鄉,在你的天空下/一些地名,常讓我不由自主地呼喚/如江寧、祿口、橫溪、麒麟,比它們小的/還有馬塘村、石塘村、大福村……”讓一個念舊的人讀出無限感動。其實,這份感動就是源于生于斯、長于斯的故鄉情結。地名,是一個人經歷的身份指認;而故土,則是我們滿含淚水的源泉。
鄉村振興是鄉村發展壯麗的史詩。詩歌《開滿金花的春天》中,“三農”的發展、生態型的營造、時代性的呈現以及新農民自身的熱愛與奉獻,帶給我們的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美麗鄉村、魅力鄉村。
農民的愛是平凡的,也是淳樸的。它們是小愛,也是大愛。在土牛的詩中,不矯飾、不做作、不虛偽,自然而然,干凈又樂觀,溫暖又熾烈,普通又高尚。如《種瓜農民》中平靜理性的敘述,把我們的情感在不知不覺中被推向了極點:“種瓜農民,不叫苦喊累,起早貪黑是平凡生活/種瓜農民,不山高水遠,種瓜得瓜是畢生追求”。
親情、友情、生命情、人生情、世界情……詩人也多有抒發。
一個農民的家國情懷平凡而又偉大。高亢的主旋律,滿滿的正能量,給予我們向前、向上、向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