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筆者就銀行業傳統信貸業務與新業務債券融資工具承銷業務進行了調研,主要是分析思考債券融資產品在銀行業經營轉型中的效益前景和相應的風險合規管理對策。
(一)企業信用債。近年來我國信用債蓬勃發展,發行量與企業融資占比快速上升,由2005年的4.59%上升至2016年的42.51%,除2017年有所下降,2018年則又開始回暖,其中又以債務融資工具的發展速度最為迅猛。按發行主體和審批機構不同,分為不同類型的企業信用債。其中,企業債由國家發改委審批發行,發行主體為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公司債由國家證監會審批,發行主體為上市公司;債務融資工具由交易商協會審批,發行主體為具有法人資格的非金融企業。

企業信用債主要品種比較
(二)債務融資工具。債務融資工具是指具有法人資格的非金融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的,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債務融資工具包括超短期融資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資產支持票據以及其他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產品等。
(三)債務融資工具承銷業務。是指某銀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為企業發行債務融資工具提供中介服務的行為。債務融資工具承銷業務按參與程度分為主承銷、聯席主承銷、副主承銷和參團承銷,按承銷方式分為全額包銷、余額包銷、代銷和其他方式。

債券承銷=項目承攬+債券銷售為企業提供什么服務履行什么職責銀行收益技術支持、財務咨詢、發行輔導、市場顧問、發行銷售、最終是幫助企業融資營銷和產品推介、盡職調查、余額包銷、市場發行、后續管理中間業務收入、募集資金存款提高客戶合作樹立市場形象
(四)債務融資工具承銷業務加權信用風險值測算。
債務融資工具承銷業務加權信用風險值為每筆承銷業務金額與其單筆業務信用風險系數乘積之和,計算公式為:
RWV=∑Ai×Wi
其中,RWV為承銷業務加權信用風險值,Ai為單筆承銷業務金額,Wi為單筆承銷業務信用風險系數。
承銷業務信用風險系數(Wi)按以下計算公式確定:
Wi=Ci×Pi×Ti
其中:Ci為客戶風險系數,Pi為品種風險系數,Ti為期限風險系數。
(五) 債務融資工具的優勢。
從企業的角度,節約融資成本;提高企業知名度;改善企業治理水平;提高銀行對企業的信心;豐富了融資渠道、滿足大金額融資需求;募集資金使用靈活,還貸、流動資金、項目資金皆可。
從銀行的角度,優化收入結構,增加銀行中間業務收入;減少銀行資金占用,節約信貸規模;密切銀企合作關系。
(一)功能定位對比。債券融資屬于直接融資,是指資金供給者與資金需求者通過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債權債務關系的金融行為。其中,銀行等金融媒介的作用是幫助資金供給者與資金需求者形成債權債務關系,并不因此與資金供給者或者資金需求者之間形成債權債務關系。
貸款融資屬于間接融資,是指資金供給者與資金需求者通過金融中介機構間接實現資金融通的行為。其中,資金的供求雙方不直接形成債權債務關系,而是由銀行等金融中介機構分別與資金供求雙方形成兩個各自獨立的債權債務關系。
(二)融資條件對比。

不同點債券融資貸款融資融資成本波動較大,總體低于貸款融資成本調整滯后,最低基準利率下浮10%融資規模最高凈資產40%,單筆較大根據項目需求和還款能力而定融資期限各種期限,1-5年為主流依項目周期而定融資周期3-6個月不確定(需總行或分行審批)信用結構以信用債為主一般需要抵押和擔保資金使用用途由發行人控制,可相對靈活使用嚴格受“三個辦法一個指引”限制融資難度總體寬松,企業較為主動當緊縮政策下較困難債權人具有公眾性且較為分散具有不特性具有特定性且具有較為集中不具有公眾性公開市場形象有較好影響市場影響較小
(三)融資成本對比。債券融資的綜合年均籌資成本略高于銀行貸款的年均籌資成本。但由于企業債的發行利率普遍采取的是固定利率,在債券存續期內保持不變,有利于公司鎖定籌資成本;而銀行貸款實行的是浮動利率,在債務存續期內隨著基準利率的上浮而上浮,且上浮可能性很大,未來最終實際籌資成本有可能大于發行企業債的籌資成本,不利于公司鎖定籌資成本。企業債券融資的規模大、期限長而且可以鎖定成本,日漸成為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重要融資方式之一。
(四)資金使用情況對比。企業募集的元資金,部分用于置換貸款,部分元用于項目建設,融資資金使用較為靈活。與項目貸款相比,項目貸款資金使用嚴格受“三個辦法一個指引”限制,貸款資金使用時只能投放于項目,資金逐筆使用且受到嚴格審批控制,同時要配備25%貸款比例的保證金。
(五)風險緩釋工具對比。大多數企業債券發行會采取信用方式,也會采取類似擔保措施來降低債券的違約損失和提高債券信用等級。但銀行貸款絕大部分會采取抵押、質押、保證等方式降低貸款的違約損失。
盡管對同一主體而言債券的償債意愿強于銀行貸款,但在違約后的債券回收方面,由于債券持有人眾多導致協調較為困難,相比之下銀行與借款企業進行協商的能力更強,這可能會導致債券違約后的回收低于銀行貸款。
通過現場調研,結合商業銀行和監管部門現行制度,債券承銷業務可能會出現由于銀行盡職調查不細、后續管理不到位而形成的操作風險;由于市場利率波動,發行利率定價難以確定,影響債券發行而形成的市場風險;由于先天發行條件不足或企業后期管理不善而出現的兌付困難信用風險、法律風險、聲譽風險。
(一)操作風險。
1.準入環節方面,可能存在對企業的發行資格、資產權屬、債權債務等重大事項的法律狀態和企業的業務、管理及財務狀況等情況調查不細,誤判發行人發行資格;
2.授信環節方面,可能存在承銷業務未納入統一授信;
3.發行環節方面,可能存在采取包銷方式,包銷余券處置難度較大;購入過多的本行承銷債券,出現自銷自買情況;承諾在債券還付息時為發行人提供資金支持,承擔部分還本付息責任等風險;有效認購額度不夠,導致發行失敗;
4.后續管理環節方面,可能存在主承銷商對發行企業和提供信用增進服務的機構持續跟蹤、監測不夠,未及時督促發行人及時發布資金運用、信用狀況、生產經營狀況及內外部評級等影響兌付的重大信息;未披露或未及時每半年向銀監部門報送債券承銷開展情況,遭受監管部門處罰等風險。
(二)市場風險。由于發行利率由當前市場利率確定,可能出現市場利率波動而導致發行利率難以確定,影響發行。
(三)信用風險。由于發行人發行條件先天不足或企業后期管理不善而出現兌付困難形成的信用風險,導致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聲譽風險。2013年以來,債券市場共有100余家發行人主體評級被調降(包括展望為負面),數十只債券的債項評級被調降,超過了之前所有年份降級數量的總和。
一是嚴格盡職調查。承銷銀行要切實履行盡職調查職責,對發行人和市場的有關情況的準確性、完整性進行核查,防止發行單位準入條件不夠,導致發行失敗或發行后支付出現問題。同時,要嚴格執行名單制管理,對管理名單實行動態監控,對不符合條件的客戶要及時調整出管理名單。
二是加強授信管理。將發行單位債券融資規模納入企業統一授信,嚴格執行總行法人客戶授信管理相關規定。
三是合理選擇方式。慎用全部包銷或余債包銷方式,多采用代銷方式,減少承銷行因債券銷售不暢帶來的墊付風險。同時,要嚴格執行相關制度,不得降低承銷條件,為發行人直接或間接提供本息資金,購入超承銷額20%的投資額度,間接形成自銷自買,形成事實上的承銷兜底現象。
四是強化后續管理。債券承銷業務發行結束后,主承銷行要嚴格執行相關制度要求,做好發行單位的跟蹤檢查、督導,及時收集、了解發行單位可能存在的重大風險信息,督促發行方及時進行信息披露,并將相關情況及時向有權單位報送,防止法律風險和聲譽風險的產生。
五是加強監督檢查。職能部門要把承銷業務納入盡職監督重點內容,運用現場和非現場手段,加大對承銷業務的監測分析;盡職監督管理及再監督部門,要優化檢查方式,加強部門協作,提高檢查成果運用,提高檢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