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娟
(山西省運城市中心醫院,山西 運城044000)
膀胱痙攣是經尿道前列腺電切手術(TVRP)后的常見并發癥之一,是指術后出現膀胱區陣發性或持續性脹痛,并伴有尿意、便意急迫感,導尿管周圍尿液外溢,膀胱內壓升高,沖洗不暢等。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在TVRP術后需對膀胱進行持續沖洗以避免出現血凝塊堵塞導尿管的情況,但是持續沖洗膀胱常會對患者膀胱的固有生理功能產生一定的影響,導致患者出現膀胱痙攣,進而引發膀胱出血、感染等情況,對患者的康復產生嚴重影響[1]。因此在術后需做好護理,有效預防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筆者將艾灸、耳穴貼壓應用于TVRP術后膀胱痙攣患者,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2月運城市中心醫院收治的28例經TVRP治療且術后并發膀胱痙攣的患者為觀察組,年齡46~75歲,平均(61.2±4.3)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5年,平均(2.1±0.3)年。選取2016年1—12月收治的28例經TVRP治療且術后并發膀胱痙攣的患者為對照組,年齡45~76歲,平均(60.8±4.8)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5年,平均(2.2±0.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經TVRP治療者;術前常規檢查無嚴重的尿路感染、凝血功能正常者;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3 排除標準 合并嚴重心、肝、腎等重大器官疾病者;意識不清等依從性差者;資料不全者;合并精神障礙者。
2.1 對照組 TVRP術后給予心電監護、膀胱持續沖洗及常規治療及護理。72 h后評定療效。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艾灸、耳穴貼壓治療。具體內容如下:①艾灸:取穴關元及中極?;颊呷⊙雠P位,暴露穴位區域,采用12 c m×9 c m×9 c m的金屬網底灸盒,將灸盒直對施灸部位,灸盒上的木蓋可以調節溫度,以灸處皮膚出現紅暈及微熱為最佳。每次20 min,每日2次。②耳穴貼壓:取穴神門、交感、皮質下、心、腎、膀胱。由經過培訓并且考核合格的責任護士操作,先用探針在患者的耳郭上找出穴位的壓痛點,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耳郭局部,待消毒部位干燥后,應用耳穴磁療珠貼于患者雙耳的相應穴位。同時用拇指與食指對壓耳穴,手法由輕至重,按壓時詢問患者的感覺,以其感受到酸、脹、麻、重為力量足夠,持續加力以患者可以耐受及耳穴烘熱為最佳。耳穴按壓于每日的早中晚及睡前各進行1次,每個穴位按壓1 min。72 h后評定療效。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72 h膀胱痙攣嚴重程度。輕度:導尿管周圍存在血性尿液外溢,但是沖洗液的顏色沒有太大的變化;中度:膀胱區出現陣發性憋脹,但患者能夠忍受,導尿管周圍存在血性尿液外溢情況;重度:下腹部出現痙攣性的劇烈疼痛感,患者有急迫的排尿、排便感覺,沖洗液反復流入沖洗袋中[2]。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術后72 h,觀察組患者的膀胱痙攣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隨著時間的延長,所有患者均在不同時間解除膀胱痙攣。

表1 兩組經尿道前列腺電切手術膀胱痙攣患者術后72 h膀胱痙攣程度比較(例)
針對TVRP術后膀胱痙攣的處理,研究報道顯示可采取瞬間急流沖洗法降低膀胱痙攣的發生率,然而該法操作難度大,極大地增加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難以保證護理措施的有效落實。
中醫將良性前列腺增生納入“精癃”范疇,認為該病主要因腎氣虛衰、氣化不利、血行不暢所致。手術治療會對前列腺產生創傷,常使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驚恐,導致術后容易出現膀胱痙攣。為此依據中醫理論,治療當以行氣止痛、鎮靜安神為主。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72 h,觀察組患者的膀胱痙攣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應用艾灸、耳穴貼壓在緩解與改善TVRP術后并發膀胱痙攣中具有較好的臨床價值。艾灸借助艾葉溫經止痛、散寒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解除痙攣。中極為任脈與足三陰經交會穴,有培元氣、補腎助氣的效果;關元為肝、脾、腎三陰同任脈之會穴,艾灸此兩穴可調理三焦,促進膀胱氣化,加快膀胱痙攣的緩解[3]。耳穴貼壓以中醫經絡學說和臟腑學說為理論基礎,耳是人體宗脈聚集之處,人體的各個臟腑器官在耳郭上都有相應代表區,可通過按壓膀胱、交感、腎、尿門、腎門緩解痙攣[3]。其中膀胱主貯藏尿液,常用于治療尿頻、尿急等臨床癥狀;交感通常治療因自主神經紊亂導致的疾病,可有效緩解和解除器官痙攣情況;腎可補腎培精,按壓后可鎮靜大腦中樞。艾灸和耳穴貼壓聯合使用,能顯著緩解膀胱逼尿肌收縮、降低逼尿肌的興奮程度及降低感覺神經過敏,使膀胱痙攣得到緩解或者完全解除,可在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