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鄉市婦幼保健院(453000)吳赟
1.1 一般資料 將入本院進行檢查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8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就診時間為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間,設為觀察組,同時選取入本院進行健康體檢的老年人58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中患者平均年齡(62.76±9.59)歲,合并疾病:18例高血壓,15例糖尿病,22例合并血脂異常。對照組中,平均年齡(63.93±10.24)歲,合并疾病:16例高血壓,16例糖尿病,20例合并血脂異常。觀察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礎資料與對照組體檢者并無較大差別,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檢查前向患者及健康體檢者講解超聲檢查過程、必要性等情況。患者仰臥,取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掃描頻率5MHz~12MHz,橫斷和縱斷連續掃描患者頸總動脈、頸部內外動脈,用二維超聲對患者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斑塊等情況進行評價,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對患者血流動力學變化進行評價。
1.3 觀察指標 斑塊評價:評價斑塊厚度、類型、例數和IMT,其中厚度為斑塊最厚處,類型包括軟斑、硬斑、扁平斑和混合斑。IMT:增厚兩組頸部總動脈和都大于1.2mm,另外總動脈大于1mm。斑塊積分:使用半定量法進行斑塊積分計算,無斑塊則記為0分;僅有1處斑塊厚度為2mm則記為1分;有1處斑塊厚度超過2mm或有2處斑塊但是其厚度低于2mm則記為2分;2處斑塊厚度超過2mm則記為3分;其余斑塊記為4分。同時記錄兩組研究對象動脈舒張末期流速(EDV)、收縮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數(RI)。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Excel對相關數據進行收集,并采用軟件SPSS18.0對該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應用卡方檢驗方式對資料進行計數,計數資料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超聲結果 觀察組IMT增厚例數、IMT、斑塊例數、斑塊厚度、斑塊積分均比對照組高,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附表1。
2.2 血流動力學 觀察組PSV、RI比對照組高,P<0.05,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對照組的EDV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附表2。
臨床上,常診斷冠心病時以冠狀動脈造影為金標準,但是該檢查會引起創傷,容易引發各種并發癥,風險較大。對此,本次研究冠心病超聲診斷特點,結果發現觀察組IMT增厚例數、IMT、斑塊例數、斑塊厚度、斑塊積分均比對照組高,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二維超聲能為老年冠心病勁動脈硬化的診斷提供依據。超聲是臨床上廣泛應用的檢查方式,無創、操作簡單、應用效果較好。人體頸動脈位于頸部淺表位置,回聲干擾并不多,能獲得較高質量的聲像圖。動脈粥樣硬化會導致冠狀動脈狹窄、堵塞,使得心肌供血受影響,引起心肌組織壞死,與冠心病有相關性[1]。IMI增厚是冠狀脈粥樣硬化的早期特點,且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患者通常由于斑塊形成或血栓形成而發生出血,進而誘發心肌梗死[2]。觀察組患者IMT厚度例數、斑塊例數顯著較多,表明冠狀動脈發生病變的可能性較大。因此,二維超聲診斷患者頸動脈硬化特點能為冠心病病情評價提供參考。本次研究中,觀察組PSV、RI比對照組高,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對照組的EDV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冠心病患者血管順應性較差,收縮壓會隨著緩沖能力下降而增大,該情況主要表現為PSV升高和RI增大。但是該項指標作為冠心病病情判斷標準仍缺乏客觀證據,需要加強研究。綜上所述,二維超聲能觀察老年冠心病頸動脈硬化特征及血流動力學變化情況,能為冠心病的診斷提供參考。

附表1 兩組超聲結果比較(n,%)

附表2 兩組血流動力學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