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許昌市中心醫院(461000)王建勛
痔瘡為肛腸科臨床常見、多發疾病,據相關調查顯示,痔瘡可達到肛腸疾病87%以上。痔瘡早期并無典型臨床癥狀,患者多因疼痛、瘙癢、出血及脫出等明顯癥狀來院就診,但此時往往已為中晚期,治療具有一定難度[1]。目前,臨床治療痔瘡尚不能達到根治效果,主要通過手術、藥物或二者聯合緩解,消除患者疼痛、瘙癢、出血及脫出等主要癥狀。近年來,隨著中醫藥在臨床治療中的廣泛應用,馬應龍痔瘡膏外涂、倍黃熏洗湯坐浴等多種中醫療法逐漸應用于痔瘡術后治療中[2][3]。本研究選取痔瘡患者104例,探究倍黃熏洗湯坐浴聯合馬應龍痔瘡膏外涂對痔瘡患者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后疼痛(VAS)評分及預后復發率的影響,結果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4月~2017年2月我院痔瘡患者104例,依據治療方案不同分組,各52例。其中試驗組女24例,男28例,年齡24~61歲,平均年齡(43.00±4.58)歲,病程9個月~8年,平均病程(3.21±1.17)年;臨床分型:8例外痔,38例內痔,6例混合痔;對照組女23例,男29例,年齡25~62歲,平均年齡(42.50±4.59)歲,病程10個月~9年,平均病程(3.85±1.25)年;臨床分型:9例外痔,37例內痔,6例混合痔。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協會審核同意,且對比兩組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附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附表2 兩組術后VAS評分及創面愈合時間對比(±s)

附表2 兩組術后VAS評分及創面愈合時間對比(±s)
組別 術后VAS評分(分) 創面愈合時間(d)術后第3 d 術后第5 d 術后第7 d試驗組(n=52) 2.04±1.32 1.56±0.98 0.97±0.45 18.74±3.85對照組(n=52) 2.66±1.25 2.01±0.95 1.52±0.42 22.89±4.81 t 2.459 2.376 6.443 4.857 P 0.016 0.019 0.000 0.000
1.2 方法 兩組均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予以馬應龍痔瘡膏(馬應龍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42021920)外涂治療,清洗肛門,肛門內輕輕插入備用注射管、擠入藥膏,約2 g,2次/d,分別于清晨排便后與晚上睡前涂抹。試驗組予以馬應龍痔瘡膏外涂+倍黃熏洗湯坐浴治療,馬應龍痔瘡膏用法、用量同對照組;倍黃熏洗湯坐浴:五倍子15 g、明礬15 g、當歸10 g、大黃10 g、白芷10 g、黃柏10 g、苦參10 g、艾葉10 g,上述藥物以紗布包好,置于砂鍋內,加1500 mL水,浸泡30 min,取汁1000 mL,將冰片6 g置于少量乙醇中,待其溶化后加入砂鍋內,加熱5 min,直至冰片清涼味散發,待藥液溫度降至60℃左右,導入干凈盆內,首先以熱蒸汽熏患處,維持10 min,待水溫適宜后,坐浴,15 min/次,清晨排便后與晚上睡前換藥。兩組均連續治療1療程(7 d)。
1.3 觀察指標 觀察統計兩組治療效果、創面愈合時間及預后復發率,并對比兩組術后不同時間VAS評分。
1.4 判定標準 ①癥狀評分:出血癥狀記為0~3分,0分為無出血癥狀,3分為出血呈噴射狀,且短時間內無法自行結束;疼痛評分:疼痛癥狀記為0~2分,0分為無痛,2分為疼痛劇烈,難以忍受;瘙癢評分:瘙癢癥狀記為0~2分,0分為未出現瘙癢癥狀,2分為重度瘙癢,干擾正常生活;脫出評分,脫出癥狀記為0~1分,0分為無脫出,1分則為出現脫出癥狀。②參考上述癥狀評分制定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癥狀積分下降高于60%;好轉:癥狀積分下降20%以上,但不足60%;無效:癥狀積分下降不足20%,或上升??傆行?(顯效+好轉)/總例數×100%。③術后第3、5、7 d均以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定患者疼痛情況,分值越低,疼痛程度越輕。
1.5 統計學方法 SPSS20.0分析,計量、計數資料用(±s)、n(%)表示,以t、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相比,試驗組92.31%高于對照組73.0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1。
2.2 術后VAS評分、創面愈合時間 相較于對照組,試驗組術后第3、5、7 d VAS評分均較低,創面愈合時間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2。
2.3 預后復發率 后期跟蹤隨訪發現,試驗組痔瘡復發4例,復發率為7.69%(4/52),對照組痔瘡復發13例,復發率為25.00%(13/52)。試驗組預后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696,P=0.017)。
痔瘡為肛門直腸疾病常見類型,手術為該病首選治療手段,雖可取得一定效果,但其術后易因術中刺激、齒線下組織損傷及手術創面開放等因素致使神經受外界刺激引發疼痛。中醫學認為痔瘡多因先天稟賦和(或)后天正氣不足,加之嗜食肥厚甘膩、辛辣刺激之品、過飽過饑等失宜飲食習慣所致。飲食失宜產生濕熱之邪,侵襲大腸,熱毒聚集于肛門,氣滯血瘀、運行受阻而發病。
目前,臨床上根據痔瘡基本病因病機多主張全身與局部治療相結合、內外兼治。中醫治療多強調由整體觀念著手,以清熱解毒、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為主。馬應龍痔瘡膏為臨床治療痔瘡常用中藥膏劑,主要成分為牛黃、人工麝香、硼砂、珍珠及琥珀等,具有消腫止痛、清熱解毒、止血生肌之功效。倍黃熏洗湯具有散瘀祛滯、疏通氣血、活血化瘀、解毒去腐、消腫止痛及生肌收斂之功效,方中明礬、五倍子具有消腫止血之功效;黃柏、苦參及大黃可燥濕、清熱、解毒;當歸具有養血止血之功效;艾葉可活血化瘀、芳香祛穢;白芷具有生肌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冰片則為止痛良藥?,F代藥理學證實,倍黃熏洗湯可明顯減少創面炎性細胞數量,抑制炎癥反應,加速創面愈合。本研究顯示,試驗組有效率92.31%高于對照組的73.08%,復發率7.69%低于對照組25.00%(P<0.05)。結果充分說明對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患者術后聯合采用倍黃熏洗湯坐浴、馬應龍痔瘡膏外涂治療,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有效降低預后復發率。試驗組術后第3、5、7 d 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創面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結果提示對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患者術后聯合采用倍黃熏洗湯坐浴、馬應龍痔瘡膏外涂治療,可明顯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縮短創面愈合時間。
綜上所述,對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患者術后聯合采用倍黃熏洗湯坐浴、馬應龍痔瘡外涂膏治療,可明顯縮短創面愈合時間,降低術后VAS評分及預后復發率,效果較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