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保護報道的點滴感悟"/>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文/嚴欽海
內容提要 本文作者從業二十多年來,一直持續關注洞庭湖的生態環境保護報道,平均每年下湖采訪50多次,發稿60多條。今年已56歲,仍然樂此不疲地深入湖中用攝像機鏡頭守望著這片廣袤的濕地,在做好其它報道的同時,不放過每一條濕地保護方面的新聞線索,無論白天黑夜、酷暑嚴寒,隨時保持出發的狀態。本文是其對于濕地保護報道的感悟。
我出生在洞庭湖畔,洞庭湖是我的記憶鄉愁。孩提時代在與洞庭湖緊密相連的華容河大堤上為生產隊里放牛,一邊放牛一邊聽老牛倌講有關洞庭湖、長江的傳說。那時的河水可謂是“清且漣漪”,口渴了就在河里捧水喝,天熱了就下河游泳,想吃魚蝦了,溝港湖汊隨時可抓。在洞庭湖水域行走的都是風網船,岸邊有纖夫來來往往,看見他們拉得很累,我們幾個小伙伴也湊上去幫著拉一把。記得最熱鬧的時候是空中鳥兒飛過發出的鳴叫聲,我們躺在綠油油的草灘上望著天空的大雁齊聲唱起自編的兒歌:大雁大雁你慢慢飛,擺個“一”字我看看;大雁大雁你慢慢飛,擺個“人”字我看看,這時候成群的大雁真的一會兒擺個“一”字形,一會兒擺個“人”形,還不時發出嘎嘎的叫聲,好像是在對我們的熱情做出回 應。
后來我考上大學到城里工作,這種鄉愁一直縈繞著我,總是念念不忘洞庭湖的美景,也只能是約三五好友拿著相機拍一拍濕地的野花野草、候鳥飛舞。但是,斗轉星移,歲月更迭,人類對洞庭湖濕地的圍墾,過度的開發,對自然資源的索取,洞庭湖的生態環境明顯趕不上從前了,美麗與憂傷總是在我心中糾結。當年我作為一名機關單位的中層骨干、國家干部,想為洞庭湖的生態環境恢復出點力,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看到本地電視臺面向社會公開招考記者的公告,我就參加了考試。那時玩過相機,懂一些攝影知識,寫過很多文字報道,由于基礎扎實,結果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當上了一名電視記者。
洞庭湖是湖湘兒女的母親湖,“空闊透天,鳥飛如鳥;水清澈地,魚行似魚”是洞庭湖生態環境的本來面目。洞庭湖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把美麗和諧的洞庭湖留給子孫后代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擔當,作為喝洞庭湖水長大的岳陽人,我對洞庭湖懷有深厚的感情。因此,我擔任記者二十多年來,持續關注洞庭湖的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平均每年下湖采訪50多次,發稿60多條。今年56歲了,仍然樂此不疲地深入湖中用攝像機鏡頭守望著這片廣袤的濕地,在做好其它報道的同時,不放過每一條濕地保護方面的新聞線索,無論白天黑夜、酷暑嚴寒,隨時保持出發的狀態。
洞庭湖是鳥類的天堂。東洞庭湖是洞庭湖的本體湖,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首批加入“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的六大國際重要濕地之一。東洞庭湖是我國濕地水禽的重要越冬地,也是重要繁殖地、停歇地,在東北亞鶴類遷徙網絡、東亞雁鴨類遷徙網絡和東亞——澳大利亞涉禽遷徙網絡等區域物種保護網絡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據科學考察,有記錄的鳥類達348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7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有45種。
大自然是如此地神奇,每年夏季是洞庭湖的豐水季節,候鳥在我國北方、俄羅斯西北利亞等地繁殖生活,到了冬季,洞庭湖是枯水季節,候鳥南遷,洞庭湖濕地則成為了重要的越冬地。冬春時節是保護工作最繁忙的時候,也是我采訪題材最多,宣傳保護最重要的時候。
要宣傳保護鳥類,首先就要學會識別鳥類,而要識別鳥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鳥類知識非常復雜。世界濕地與水禽基金會專家陶旭東曾經在做鳥類識別講座時風趣地說,他最初也只認識三種鳥:大的叫孔雀,中等的叫喜鵲,小的叫麻雀。我的經驗是跟著鳥類專家現場學,每拍到一只不認識的鳥就現場咨詢專家。只有掌握了鳥類知識,在電視報道上才能準確生動。
保護候鳥最常規的工作是下湖巡護,保護區在各個站點分頭巡護的同時,每年都要組織很多次集中巡護。我每次跟蹤采訪都是要早出晚歸,有時還要住在站里或漁船上。東洞庭自然保護區總工程師、鳥類專家姚毅說,嚴記者每次下湖都有“三件寶”:一臺大攝像機,一個大三腳架,一雙大雨靴。是的,大攝像機拍的畫質好,三腳架讓鏡頭穩定、美觀,雨靴在濕地行走方便、活動范圍 廣。
每次巡護都要走很遠的路程,坐了汽車再在深水中坐船,到了淺水泥灘又坐一種鋪滾船,前面像一個耕田機一樣的機械拖著木船在清水泥灘里滑行,最后還要在沼澤地里步行。而我還有扛著笨重的攝像器材行走,累得走出去了不想走回來。一般別人要幫我背一下器材,我都不讓,一是怕不小心掉到泥水里,二是我自己拿在手上隨時可以抓拍一些好鏡頭。就這樣,每年有幾十條保護候鳥的稿件從我手中產生。
在保護候鳥的報道中,我重點抓住了以下三點:一是抓住亮點。每年候鳥南遷先頭部隊到來,候鳥棲息的高峰期的壯觀景象,發現新的鳥種分布,鳥在居民家中筑巢,中心城區萬鳥齊飛,保護區核心區裝上監控,給候鳥戴上衛星追蹤器等等都會讓人眼前一亮。二是抓住典型,包括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例如,現年90歲的環保志愿者朱再保,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他說,為了人類的和平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為了人類的另一種和平——人與自然的和諧,當了一名環保志愿者。他首創了洞庭湖愛鳥周,經常騎著自行車到學校進行青少年生態道德教育、宣傳生物多樣性保護,曾榮獲“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獎,是我長年報道的對象。湖南岳陽君山區有一位名叫張厚義的老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沒有立法保護鳥類的時期,他也打過鳥,后來,轉變成為洞庭湖邊的“護鳥王”,被評為全國法制年度人物。有一年,洞庭湖中發生毒鳥案,執法人員在漁船上查獲被毒死的小天鵝、白琵鷺、赤麻鴨、夜鷺、蒼鷺等63只,有7人依法判處有期徒刑,通過新聞和專題報道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三是注重細節。有一年春節,我到保護站拍攝保護區工作人員在站里過年的報道,有一個站設在湖中的一艘躉船上,為了守護候鳥,他們不能回家過年。按湖區習俗,過春節是要放鞭炮的,為了不驚擾候鳥,他們只是貼了一幅春聯,沒有放鞭炮。春聯是這樣寫的:八百里洞庭憑岳陽壯闊,萬千只候鳥靠你我守護,橫批:人鳥和諧。當時是下雪天,工作人員給候鳥投過食后到下午2點才返回吃年飯。有趣的是,有一位兩歲多的小朋友,要他去喊其他人來吃年飯,他卻對著天空高喊:“小天鵝吃飯啦——”。我拍攝的報道《人鳥和諧過大年》成為獲獎作品。
在巡護監測中,每次發現受傷落單的鳥都要進行救助,養好傷后再放飛,我都及時進行報道,現在有群眾發現受傷的鳥也都自覺地送到保護區。夏季是林鳥繁殖的季節,我做過很多報道,有一篇為《夏候鳥調查:樹上的鳥兒成雙對》,拍到了好幾種鳥給小鳥喂食的鏡頭,告訴人們: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盼母歸。
2017年,是湖南省加快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打響洞庭湖生態環境保衛戰的攻堅之年。2018年1月,環洞庭湖越冬水鳥監測傳出捷報:共發現越冬水鳥6目12科54種226000多只,同比增加42000多只,增幅達23%。

□ 上圖為本文作者(右一)在救援受困野生麋鹿現場采訪。

□ 下圖為濕地巡護路上本文作者正在艱難跋涉。
麋鹿又稱“四不像”,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國特有物種。20年前,洞庭湖中只有20來頭自然野化的麋鹿。東洞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把它們當作“寶”來對待,下了大力氣保護。我一直持續進行跟蹤報道。
起初,洞庭湖周邊的村民、湖中的漁民大都不認識這是什么動物,有的說是牛,有的說是馬。我好幾次跟著保護區巡護人員去拍攝,都是無功而返,只有一次在大霧中拍到了麋鹿一晃而過的影子。為了加大保護力度,保護區工作人員給周邊社區居民發放了宣傳資料,要求發現麋鹿的蹤影及時報告。有一次,一位漁民報告發現了一頭小麋鹿,我緊隨工作人員一起去采訪,結果是一頭河麂。
隨著巡護頻率的增多,采訪的深入,麋鹿逐漸進入我的鏡頭。有一年冬天,在洞庭湖中的注滋河口下湖調查時,我一路上跟拍調查工作鏡頭,三個組分頭走了一天也沒什么收獲。傍晚時分,當一位工作人員架起望遠鏡觀察時,突然對周邊的人講:“大家小聲點,前方發現麋鹿群”。其實這群麋鹿離我們直線距離有4公里多遠,為了不打擾麋鹿,我獨自前往拍攝,繞了很多溝汊,走了2個多小時終于拍到了這群麋鹿。返回時天空突然下起了凍雨,我把外衣脫下來包裹在攝像機上,自己淋得透濕。路上一片漆黑,腳下都是剛割不久的蘆葦,幾次被尖銳的蘆葦蔸扎破了腳,鮮血直流。此時,我想起了一個腦筋急轉彎:什么情況下先穿鞋子后穿襪子?這時終于有了答案,那就是先把鞋子扎穿再把襪子扎穿。這篇報道我就以同期聲為題《大家小聲點,前方發現麋鹿群》,節目鮮活,現場感強,蘊含著告訴人們不要打擾麋鹿的生活的寓 意。
每到春夏麋鹿繁殖季節,雄性之間就會決斗爭奪“鹿王”的位置。一天清晨,漁民發現一頭麋鹿被一張廢棄的大漁網纏住了角,幾個小時也沒有掙脫。報告給保護區后,我早上6點鐘趕赴現場拍攝。保護區工作人員、漁民、志愿者、村民共幾十人參與救援,最后解救成功,現場放生。大家一直到下午2點才上岸吃早餐。專家說這是一只戰敗后落單的麋鹿。我拍攝的新聞《眾人合力救助受困野生麋鹿》榮獲湖南新聞獎一等獎。
洞庭湖一到夏天就漲水,大多數年份還會發生洪水,麋鹿賴以生存的家園就會被淹沒,只能從低處向高處跑,盡管會游泳,還是有些麋鹿跑到了岸上,甚至農田里。有一次,一位漁民志愿者報告,洞庭湖中有麋鹿在深水區游了很長時間,體力不支會有危險,我和保護工作人員坐了3個小時的快艇,將幾頭麋鹿引導到了地勢較高的地方。快艇返航時,遇上了7級大風,幾次差點被大風浪掀翻。
由于宣傳到位,保護措施得力,跑到岸上的麋鹿也得到了村民自覺的保護,大家都認識了這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沒有人去傷害它。
2016年7月,我乘坐湖南省林業廳的直升飛機在洞庭湖上拍到了38頭一群的麋鹿,2017年5月,我和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注滋河口用無人機拍到了一個鏡頭有62頭的麋鹿大集群,現在洞庭湖中的麋鹿由20多頭繁衍到了140多頭。6年前,我跟蹤采訪救援剛出生兩天的小麋鹿,因為身上有很多斑點,工作人員將它取名叫“點點”,今年3月,“點點”已經當媽媽了,我給它產下的小崽取名字叫“小不點”。
長江江豚是地球上的高智慧動物、全球唯一的豚類淡水亞種,中國淡水水域唯一的哺乳動物,處于淡水生物鏈頂端,被譽為長江生態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貓”。它性情活潑,保持著“微笑”的臉龐,成天笑呵呵的樣子,圓滾的身體常在水中不停地翻滾、噴水,喜歡追逐船尾的白浪花。天氣突變時,會出現“江豚拜風”的景象。我小時候在洞庭湖、長江經常看到成群江豚出沒,我們當地稱其為“江豬子”,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放鴨子的“鴨官”,撐著木劃子船趕著鴨群走時,一群江豚也跟在后面湊熱鬧。我曾經采訪過輪渡上的一名老水手,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從岳陽樓下的北門渡口坐輪渡過洞庭湖入長江口時,還可見到成群的江豚出沒,往后就很少看到江豚的身影了。
候鳥可以飛,麋鹿可以跑,江豚只能在水中游。江豚的生存對水生生態環境要求非常高。洞庭湖實行春季禁漁已經有16個年頭了,即使開禁之后,也不允許采電打漁、迷魂陣之類的非法捕撈。我每年除了春季、夏季進行漁苗放流,生態修復的報道外,還經常深入洞庭湖進行打擊非法捕撈的報道。有一天晚上,我在洞庭湖中采訪漁政執法人員打擊電捕魚,直到凌晨4點,抓到了兩艘電打漁船,一直到天亮才返回岸上。迷魂陣、矮圍是破壞洞庭湖濕地最普遍的現象,曾經拍攝的候鳥鏡頭大多是在有迷魂陣的竹竿中穿梭,我長年跟隨漁政執法人員和志愿者采訪打擊非法捕撈,知道那是一種竭澤而漁的工具。
保護江豚除了政府部門的力量,洞庭湖還有幾支民間志愿者隊伍。
2012年1月8日,15名志愿者立下的生死狀上赫然寫著這樣的字樣:“我志愿加入保護江豚志愿者行動。在行動中不違章,不喝酒,駕好船,穿好救生衣,確保人身安全。有難同當,生死與共。在巡湖過程中,若有人出現意外傷亡,所有人都應盡全力救助并撫恤其家屬、子女。”江豚保護協會成立之初,水上巡邏隊應運而生。協會建立巡邏值班制度,高頻阻擊非法捕魚,守護江豚和漁業資源。無論白天黑夜,只要接到一線志愿者的舉報,協會都會迅速出擊。
2013年2月10日,大年初一,江豚保護協會會長徐亞平帶領志愿者下湖巡查,發現有電捕魚船,他從一艘船上跳到另一艘船時,不慎左腳一滑,右腳踩空,整個人旋即摔倒,因腹部被船舷劇烈撞擊,他當場昏迷。醫院緊急組織專家會診,診斷結果是腸穿孔,經3小時手術,徐亞平脫離生命危險。
我采訪徐亞平時,他說“我身處洞庭湖邊,這是我們的優勢,我們要關注我們的洞庭湖,關注我們的水生生物。長江、洞庭湖曾經同時擁有白鰭豚、江豚兩種淡水豚類,現在白鰭豚已經功能性滅絕,為了不讓江豚步其后塵,我們呼吁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都來保護江 豚”。
無論是湖南省開展的洞庭湖生態環境整治的“洞庭風雷行動”,還是中央環保督查組、省環保督查組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我都積極參與宣傳報道。有一次跟隨執法部門在洞庭湖上重拳整治非法采砂,我連續跑了一個星期。現在洞庭湖上禁止了非法采砂,大規模的矮圍進行了拆除,迷魂陣也很少見到身影。湖面變得干凈透徹了,江豚的食物鏈得到明顯恢復,我終于拍到洞庭水清江豚歡的場面,真希望這種現象能繼續保持和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