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9月12日電 美國總統特朗普12日簽署行政令,授權對干涉美國選舉的國家、實體或個人進行制裁。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約翰·博爾頓和國家情報總監丹·科茨在當天的電話吹風會上向記者發布了上述消息。博爾頓稱,這是美國政府做出的進一步努力,以保護美國選舉和更廣泛的政治進程不受外國干涉。博爾頓表示,所謂干涉美國選舉,不僅指對選舉或競選基礎設施的干擾,還包括宣傳和傳播虛假信息等。科茨稱,根據行政令,一旦發生上述情況,美國情報機構將在45天內對外國干涉美國選舉情況進行評估,然后將相關信息交由司法部和國土安全部在45天內決定是否進行制裁,如果國務院和財政部覺得相關制裁不夠,還可以追加制裁。
新華社消息 荷蘭首相呂特9月12日在訪問羅馬尼亞時表示,荷蘭在羅馬尼亞加入申根區問題上仍然持不贊同立場。呂特在與羅總理登奇勒在布加勒斯特會晤后的記者會上說,荷蘭在羅馬尼亞加入申根區問題上將繼續不予支持。他說,雙方在會晤中就歐盟事務及雙邊關系等諸多問題達成共識,但并不包括羅加入申根區。登奇勒在記者會上說,羅馬尼亞在技術上已經完全符合申根要求,加入申根區不應該與歐盟針對羅馬尼亞司法領域改革等設立的“合作與監督機制”聯系在一起,她希望荷蘭支持羅馬尼亞加入申根區。羅馬尼亞于2007年1月正式成為歐盟成員國,加入申根區成為此后各屆政府的優先目標。但歐盟部分成員國以羅馬尼亞缺乏良好的司法和管理環境為由反對。羅原計劃于2011年加入申根區,但這一目標迄今未能實現。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9月12日報道,因不滿首相特雷莎·梅的脫歐計劃,大約50名英國保守黨議員計劃聯名向其“逼宮”,要求她盡快下臺。BBC稱,這些保守黨議員屬于黨內一個反歐盟組織“歐洲研究小組”,他們11日晚開會,公開討論了特雷莎·梅作為保守黨領袖及首相的“前途問題”。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表示,會議上彌漫著強烈的、針對首相的不滿情緒,“一些議員已經不是在討論是否,而是在討論如何(迫使首相下臺)”。英國天空電視新聞臺稱,有與會議員形容,特雷莎·梅擔任首相,是英國的“災難”。只有特雷莎·梅辭職,英國才能有辦法解決眼下在脫歐談判問題上面臨的一個重要難題,即與愛爾蘭的邊境管理問題。
環球網報道 9月13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已向中方團隊發出邀請,希望中方派出部級代表團在美國政府對華加征新一輪關稅前與美方進行貿易談判,地點將在北京或者華盛頓,時間是“未來幾周”。報道說,消息人士表示,向中國發出談判邀請說明,“特朗普政府中一些人還是希望在對華征收關稅前盡一切努力,爭取中國能滿足美方需求”。報道稱,美方此次“求談”正值美方尚未開始對價值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征收關稅之際。中方已多次強調,在中美經貿問題上的立場堅定、明確,沒有改變。美方的施壓和訛詐不會起作用。
9月11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共同見證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慎海雄與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社長基謝廖夫在俄羅斯遠東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簽署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國際戰略合作協議》。根據該協議,雙方將在新聞交換、聯合報道以及合作傳播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促進雙方在人文、經濟、體育等領域展開報道,增加新聞信息數量,增進兩國人民的感情。協議指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將在新聞客戶端、社交媒體以及互聯網等新媒體領域繼續加強合作,深化落實共建中俄移動融媒體平臺“中俄頭條”客戶端,共同組建國際評論員工作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