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婦幼保健院(518019)鄒林芝
1.1 臨床資料 隨機從本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行無痛人流患者中抽選100例,按照入院順序的不同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50例患者人流后接受常規處理,觀察組50例患者接受人流后關愛項目服務。觀察組患者年齡19~35歲,平均(27.6±2.4)歲;對照組患者年齡18~36歲,平均(27.3±2.1)歲。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在年齡等資料上具有均衡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的健康教育,包括人流后相關注意事項、正確避孕措施等。觀察組按照PAC服務指導實施健康教育,具體包括:①術前由經過PAC專業培訓的人員為婦女及其伴侶提供一對一咨詢服務,對婦女情況進行詳細了解并評估,分析其避孕失敗原因。②PAC專業人員對婦女進行生殖健康知識教育,并詳細講解避孕過程及原理,提高其認知。③告知正確高效避孕的各種方法,并協助婦女立即落實,包括口服避孕藥、節育環、曼月樂的使用方法、優缺點等。④對于高危人流患者在術后應建議立即實施長效避孕方法,以保障患者健康安全。主要包括半年內有人流史、有剖宮產史、年齡20歲以下、3次及以上人流的人群。⑤對于因特殊原因導致不適合上環及口服避孕藥的患者,指導正確使用避孕套,對患者伴侶采用模具進行示范教育,詳細講解正確的使用方法及相關注意事項,若發現使用時存在漏液,應及時采取補救措施進行補救。
1.3 觀察指標 ①對所有患者進行避孕知識調查,以問卷方式進行,內容包括避孕方法、原理、優缺點、失敗原因等10個項目,每個項目10分,80分及以上為知曉。②電話隨訪調查兩組患者具體情況,詢問目前使用的避孕方法及具體避孕流程,糾正患者不正確避孕方式。③術后半年隨訪調查兩組患者再次流產率。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經SPSS21.0軟件統計處理,以(±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n(%)]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后觀察組避孕知識知曉率、正確使用避孕方法率比對照組顯著更高,而術后半年再次流產率比對照組顯著更低(P<0.05)。詳見附表。

附表 兩組觀察指標比較[n(%)]
人工流產是非意愿妊娠采取的一種補救措施,非意愿妊娠主要因患者避孕方法使用不正確、缺乏避孕知識等因素造成,隨著人流次數的增加,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也隨之增加,導致女性受到的傷害也隨之加重,因此對生殖健康知識宣教工作進行加強,以降低人工流產率、減輕流產對婦女造成的傷害十分關鍵[1]。
許多育齡女性對避孕知識的了解相對缺乏,常存在避孕藥漏服、避孕藥服用方法不正確、避孕套使用不正確、避孕方法的選擇有很大缺陷、僥幸心理等問題,最終導致避孕失敗[2]。PAC是一種標準化醫療服務流程,通過一系列服務來提高患者對避孕相關知識的掌握,以達到降低重復流產率的目的[3]。PAC的實施能夠使患者及時得到有效咨詢,充分了解避孕相關知識及意外妊娠的具體原因,充分糾正不正確的避孕方法,進而有效預防非意愿妊娠,減少人工流產發生,使重復流產率降低,保障婦女生殖健康。
本研究通過比較常規干預與人流后關愛項目干預對術后實施有效避孕的影響,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避孕知識知曉率、正確使用避孕方法率比對照組顯著更高,而術后半年再次流產率比對照組顯著更低,充分印證了其確切效果,體現出人流后關愛項目的優越性。
綜上所述,臨床對人流患者應用人流后關愛項目能夠促進患者避孕知識知曉率的提高,降低重復流產率,使女性身心、生殖健康得到良好保護,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