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450016)張偉彬
急性膽管炎具有患病率高、病情進展快、并發癥多等特點,且多發于老年人。近年來,人們開始越來越多地關注內窺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在急性膽管炎高齡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本研究深入探討了急診ERCP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膽管炎高齡患者64例。按照手術方式的不同,將64例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32例。研究組男20例,女12例;年齡70~85歲。對照組男21例,女11例;年齡71~86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兩組術前均完善相關檢查,如血常規、肝腎功能、凝血功能等;控制血壓及血糖,改善心肺功能。研究組行急診ERCP:術前評估麻醉耐受性,可耐受者給予無痛ERCP;不能耐受者給予50~100mg杜冷丁。十二指腸乳頭插管,先將膽汁抽出,再進行造影檢查,對結石位置、大小、數目等進行觀察。針對結石較大、較多者,行內窺鏡下括約肌切開術,切開后放置塑料支架或鼻膽管;針對結石較小、較少者,切開后取石,并放置鼻膽管。對照組行外科手術:氣管插管吸入麻醉,按照患者具體情況給予膽總管探查聯合T管引流,或膽囊切除、膽總管探查聯合T管引流,減張縫合手術切口。兩組術后均給予禁食、心電監護、抗感染等常規處理,術后定時檢查血淀粉酶,待血淀粉酶水平恢復正常,可進食。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以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資料。計數資料樣本容量n>40,且理論頻數t>5時,用χ2檢驗;n>40,但1 2.1 兩組手術療效對比 研究組一次性取石率為65.63%(21/32),對照組則為68.75%(22/32),結果無統計學意義(χ2=0.071,P=0.790)。 2.2 兩組住院時間對比 研究組住院時間為(7.82±2.95)d,短于對照組的(11.86±3.65)d,結果有統計學意義(t=4.870,P=0.000)。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且兩組并發癥程度均較輕,未出現穿孔、出血等嚴重并發癥,無一例死亡。具體見附表。 附表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的對比[n(%)] 現階段,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急性膽管炎發病人數不斷增加。外科手術是常用的治療高齡急性膽管炎患者的方法,但具有創傷大、并發癥多、手術風險大等弊端,臨床應用受到限制。ERCP是一種常見膽道減壓方法,能促使患者膽管壓力迅速降低,且能對膽汁進行引流,達到與外科手術相似的取石效果[1]。本研究中,研究組一次性取石率為65.63%,對照組則為68.75%,差異不顯著(P>0.05),凸顯出兩組取石效果相近。此外,高齡急性膽管炎患者急診取石時,需注意避免一味追求一次取盡,防止因術中反復取石加重感染。此外,有研究發現,相較于傳統外科手術,急診ERCP具有操作時間短、創傷小、并發癥少、術后恢復快等特點[2]。本研究中,研究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且兩組并發癥程度均較輕,無一例死亡。凸顯出急診ERCP微創外科的優勢。 此外,急診ERCP治療高齡急性膽管炎患者時,需注意以下幾點:①重視術前處理,及時控制血壓、血糖等,糾正心肺功能,術中及術后做好生命體征監護,防止出現意外;②由經驗豐富的醫師進行手術,操作時要求快速、準確、簡單,防止出現不必要損傷;③高齡患者需盡早進行急診ERCP,以防止出現較多嚴重并發癥,如多臟器衰竭等,降低病死率。 綜上所述,急診ERCP治療急性膽管炎高齡患者的效果更為理想,并發癥少,術后恢復快,值得進行深入研究和推廣。2 結果

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