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第三人民醫院(473000)徐征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2月~2016年6月在我院擬行全冠修復治療的患者78例納入研究,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39例。對照組:男15例,女24例;年齡23~51歲;需修復牙齒61顆。觀察組:男17例,女22例;年齡23~53歲;需修復牙齒63顆。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1.2 入選標準 ①治療前接受口腔衛生宣教者;②修復前牙周、牙齦健康,經X射線顯示根尖周正常,無壓槽骨吸收發生者;③自愿參與本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3 方法 對照組行鎳鉻合金烤瓷冠修復:使用常規烤瓷修復體行牙體預備,取模后與VITA3D比色板選色,對修復體進行制作,之后通過熔模、包埋、鑄造等操作完成基底冠制作,以堆瓷燒制,獲得鎳鉻合金烤瓷全冠,最后粘結基底冠。觀察組予CAD/CAM氧化鋯全瓷冠:通過CAD/CAM技術行基牙牙體預備,避免損傷牙齦組織及與生物學寬度相違背。為保護牙周,在牙齦邊緣及乳頭將牙齦線排開。采用近遠中鄰面平行或聚合度為6°的斜面凹形鈍角肩臺,通過硅橡膠取模,行超硬石膏模型制作。選色方法和對照組相同,采用CAD/CAM技術Cercon系統行蠟冠激光掃描,之后行研磨制作,通過專用瓷粉行燒結,完成CAD/CAM氧化鋯全瓷冠制作,在對接觸點位置、全冠形態、邊緣密合度等進行仔細檢查后,調整滿意后使用3M玻璃離子隔濕粘結基底冠。
1.4 評價指標 ①炎癥反應:在修復前及修復后12個月,采集牙齦溝樣本,使用美國貝克曼公司提供的試劑盒行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IL-6及TNF-α水平。②口腔修復效果:統計修復后12個月牙齒松動、邊緣不適合、顏色不匹配等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炎癥反應 與對照組修復后12個月比較,觀察組IL-6、TNF-α水平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2.2 口腔修復效果 對照組牙齒松動5例,邊緣不適合1例,顏色不匹配2例,修復體損害3例,而觀察組僅發生牙齒松動1例,觀察組牙齒松動、顏色不匹配等發生率2.56%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8.2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附表 兩組牙周組織的炎癥反應對比(±s)

附表 兩組牙周組織的炎癥反應對比(±s)
時間 組別 IL-6(ng/L) TNF-α(ng/L)對照組(n=39) 205.97±39.12 308.73±43.29修復前 觀察組(n=39) 206.34±38.79 307.89±41.53 t 0.042 0.087 P >0.05 >0.05對照組(n=39) 318.41±50.28 412.28±48.19修復后12個月觀察組(n=39) 210.81±35.28 315.47±47.61 t 10.940 8.925 P <0.05 <0.05
傳統鎳鉻合金烤瓷冠具有較高的硬度,可造成潛在的致敏性,且隨著時間的延長將出現變色[1]。因此,尋找一種更加有效的修復方法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中,觀察組修復后12個月IL-6、TNF-α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CAD/CAM氧化鋯全瓷冠修復可減輕炎癥反應。通過CAD/CAM技術可通過口外間接掃描及口內直接掃描成像獲得光學印模,在計算機內輸入高精度圖像數據,之后在計算機程序控制下研磨制作,有效減少傳統制作程序,節約醫患時間[2]。氧化鋯屬于天然礦物質,抗壓性、穩定性及生物相溶性較強,故氧化鋯全瓷冠與皮膚及黏膜不會出現明顯排異效應,且對成骨細胞的生物相溶性較好;本研究中,觀察組口腔修復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證實CAD/CAM氧化鋯全瓷冠修復可進一步提高口腔修復效果。氧化鋯具有可牙齒相似的致密程度,具有較強的光透射能力,不易被染色,促進牙齒功能修復;同時氧化鋯硬度高,可維持5年持續咬合不變形,減少修復體損害及牙齒松動發生;此外,CAD/CAM氧化鋯全瓷冠修復可減少炎癥反應發生,加之可保證牙周組織顏色與牙齒一致,具有較高美觀度。
綜上所述,在口腔修復中行CAD/CAM氧化鋯全瓷冠修復能減少炎癥反應發生,提高口腔修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