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鄭市中醫院(451100)曹鳴洋
麻醉手術后患者認知功能發生的改變,被稱作是術后認知功能障礙,臨床表現有記憶能力退化、性格改變[1],嚴重情況下還會造成患者癡呆。研究表明七氟醚能夠同其它全麻藥物連用引起術后認知功能障礙[2],且不同麻醉深度對患者產生的影響也不同,本研究主要分析不同麻醉程度下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變化,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7月~2017年1月醫院接受的70例老年腹腔鏡手術患者納入臨床研究。依照隨機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齡63~79歲;對照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齡63~79歲。臨床資料數據組間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全身麻醉,患者進入手術室后應用多功能監護儀對脈搏氧飽和度、血壓、腦電雙頻指數、心率、心電圖等進行監測。麻醉誘導中分別使用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172;規格:2ml:100μg)0.2~0.3μg/kg,順苯磺酸阿曲庫銨(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869;規格:10mg)0.15~0.2mg/kg、異丙酚1~2mg/kg。并在同氣管插管后連通麻醉機,潮氣量控制在9ml/kg左右,保持機械通氣。呼吸頻率在15次/min,并依照呼吸比1∶2調整呼吸參數。術中麻醉維持可在固定插管后吸入七氟醚(濟南偉都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16840265;規格:10mg),并調整兩組麻醉深度。依據腦電雙頻指數對兩組的七氟醚吸入濃度予以調整,觀察組保持腦電雙頻指數在35~45,對照組在50~60,靜脈注射舒芬太尼與順苯磺酸阿曲庫銨。手術完成后停止氣腹與七氟醚吸入,并放開氧氣流量在6L/min。手術中應適當進行補液,并對其實施活性血管藥物保證麻醉穩定。手術完成后,患者在恢復呼吸與神志時均依照常規指標控制呼吸頻率(17~25次/min),對其吸痰并移除導管。送至麻醉恢復室對患者展開鼻導管吸氧。鎮痛藥配方是:舒芬太尼100μ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溶液內直到100ml。給藥速度控制在2mL/h,追加劑量每次0.5ml,負荷劑量2ml。
1.3 觀察指標 參見《全身麻醉與認知功能》[3],通過精神狀態評價量表MMSE對患者手術前后的認知功能展開評價,具體內容包括:患者定向力、注意力、語言能力等。總分為30,①良好:21~30;②一般:11~20;③較差1~10。認知功能影響度=較差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4.0版本軟件對組間數據差異進行檢驗,通過Z對計數資料(%)展開檢驗,若P<0.05則說明差異顯著并存在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認知功能對比。觀察組患者認知功能影響度為5.7%,小于對照組的17.1%,兩組有效率差異均存在顯著性(P<0.05),見附表。

附表 兩組患者認知功能比較
目前對于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病原因尚在研究中,但是高齡是其中的重要危險因素。七氟醚作為一種新型的吸入性全身麻醉藥物,能夠幫助血氣分配系數減少,并有較好的肌松效果。臨床研究中,七氟醚在不同麻醉深度下所造成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變化也不近相同,因此七氟醚在不同麻醉深度下產生的早期認知功能障礙影響也不相同。七氟醚通過釋放炎癥與抗氧化介質,對患者全身炎癥反應進行抑制,同時對其內在認知功能也是一種保護。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低濃度七氟醚用于患者麻醉,結果顯示患者認知功能影響度在17.1%。而觀察組采用高濃度麻醉對患者產生人認知功能損傷較小,能夠減少全身的炎癥因子作用,能夠減少中樞神經系統中的細胞損傷,進而避免患者血清中蛋白濃度增長。有效提升術后患者認知功能的康復度,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