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牟縣人民醫院(451450)時光源
我國臨床醫學發展十分快速,日常用藥以及相關的用藥品種逐步增多。在臨床之中,抗菌藥物的應用會對病患的治療效果產生影響[1]。為了保障臨床治療效果,應加強呼吸內科抗菌藥物應用的合理性。本文隨機抽取2015年6月3日~2017年6月18日我院呼吸內科的257例病患資料納入本次研究,分析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現作以下陳述。
1.1 研究資料 隨機抽取2015年06月03日~2017年6月18日我院呼吸內科的257例病患資料納入本次研究,所有病例均接受了相應的藥物治療。年齡19~88歲,平均年齡為(43.87±2.52)歲;其中男性患者145例,女性患者112例,病患平均住院時長為(10.87±2.60)天。抗菌藥物使用最長時間為29天,最短時間為3天,平均用藥時間為(13.7±5.8)天。61例患者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2例老年患者為肺心病,52例老年患者為支氣管擴張,30例病患為間質性肺疾病,26例病患為支氣管哮喘,23例病患為肺氣腫,14例病患為呼衰,9例病患為侵襲性真菌感染。
1.2 方法 將每例病患的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詳細統計,其中包括:有病患性別、年齡、臨床診斷、臨床治療、住院時間、出院時間、藥物名稱、藥物應用劑量、用藥時間、藥物用法、聯合用藥情況以及藥敏實驗結果。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之中,不合理用藥的判斷依據主要根據用藥指征、用藥時間(太長、太短或者用藥頻繁更換)、用藥劑量大小、聯合用藥、重復用藥、盲目用藥等指標進行評估。
1.4 統計學研究 將本次實驗的數據收集、整理,整理好相關實驗數據后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22.0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通過率(n%)表示,計量資料則通過(±s)表示,實驗數據進行對比后,若P<0.05則可證實統計學意義成立。
2.1 調查結果分析 在257例病患之中,其中239病患接受了抗菌藥物的使用,應用率為93.00%。其中單一應用抗生素藥物的人數共95例,應用率為36.96%,聯合用藥的病患共162例,應用率為63.04%,更換用藥病患使用共75例,應用率為29.18%。在聯合用藥之中主要以頭孢菌素類與喹諾酮類藥物進行聯合應用,其次為頭孢菌素類與其他抗菌藥物的聯合。其中43例痰送檢,其中4例培育出鮑曼不動桿菌、肺炎克雷伯菌。使用用藥235例,根據藥敏結果選用抗菌藥物4例。以《新編藥物學》作為分類的基礎,257例病患應用8類16種,通過靜脈給藥,其中4例更換了給藥方式改成了口服給藥。其中頭孢曲松鈉注射142次,占55.25%。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02次;頭孢噻肟鈉注射65次,阿奇霉素注射87次,頭孢替咗鈉45次,頭孢唑林31次,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23次,克林霉素磷酸酯19次,磷霉素鈉15次。
2.2 抗菌藥物使用時間分析 抗菌藥物使用最長時間為29天,最短時間為3天,平均用藥時間為(13.7±5.8)天。其中82例病患用藥療程7天,126例用藥療程7~15天,49例病患用藥超過15天。重癥病患住院時間最長超過6天,前后多次(不連續)應用多種抗菌藥物,時間多達32天。
2.3 不合理用藥分析 在257例病例之中,其中有122例應用抗菌藥物不合理,占47.47%。主要表現為用藥時間太長、太短,用藥頻繁更換,用藥劑量大、聯合用藥不當、重復用藥、盲目用藥等狀況。詳見附表。

附表 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情況統計
因為我國醫藥市場的不斷創新,使得新藥的應用也越加普遍。但是因藥物對治療結果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需要加強臨床用藥的合理性[2]。從臨床醫學角度切入,對于人體特定組織而言,藥物產生的親和力會導致相關組織出現一定的傷害[3]。呼吸內科病患在進行喹諾酮類藥物應用時,主要是因為肺炎鏈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等細菌而引起,因此中度呼吸道感染和重度呼吸道感染患者在治療時,選用左氧氟沙星治療能夠保障其臨床效果[4]。如果通過單一治療,病患病情未好轉,則需要加強聯合用藥或更換藥物。但是在應用藥物時,需要注意藥物應用的劑量,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本研究結果顯示,在257例病患之中,其中239病患接受了抗菌藥物的使用,應用率為92.3%。其中單一應用抗生素藥物的人數共95例,應用率為36.96%,聯合用藥的病患共162例,應用率為63.04%,更換用藥病患使用共75例,應用率為29.18%。在聯合用藥之中主要選擇頭孢菌素類聯合喹諾酮類藥物進行應用,其次為頭孢菌素類與其他抗菌類藥物的聯合。其中43例痰送檢,其中4例培育出鮑曼不動桿菌、肺炎克雷伯菌。使用用藥235例,根據藥敏結果選用抗菌藥物4例。以《新編藥物學》作為分類的基礎,257例病患應用8類16種,經靜脈給藥,其中4例更換了給藥方式改成了口服給藥。其中頭孢曲松鈉注射142次,占55.25%。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02次;頭孢噻肟鈉注射65次,阿奇霉素注射87次,頭孢替咗鈉45次,頭孢唑林31次,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23次,克林霉素磷酸酯19次,磷霉素鈉15次。82例病患用藥療程7天,126例用藥療程7~15天,49例病患用藥超過15天。重癥病患住院時間最長超過6天,前后多次(不連續)應用多種抗菌藥物,時間多達32天。在257例病例之中,122例應用抗菌藥物不合理,占47.47%,主要表現為用藥時間太長、太短,用藥頻繁更換,用藥劑量大,聯合用藥不當,重復用藥,盲目用藥等情況。因此,為了保障呼吸內科抗菌藥物應用的合理性,需要結合我國衛生部的相關條例,嚴格掌控抗菌藥物的使用,并不斷加強科室規章制度的建立以及完善。加強檢查臨床醫師的專業培訓與學習,不斷地更新現有的專業知識,以此提升臨床醫學治療水平以及能力,保障臨床治療的需求。
綜上所述,針對呼吸內科患者在應用抗菌藥物時,結合藥敏試驗結果、痰培養結果,并按照病情對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合理調整,確保病患能夠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幫助患者盡快改善臨床癥狀,減少住院時間和治療花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