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中醫院(450000)張爽
1.1 臨床資料 2016年6月~2017年6月,選取我院心血管科住院患者120例進行研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42~78歲。對照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43~78歲。兩組研究對象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兩組均實施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基礎護理、用藥指導、病房管理及遵醫囑護理等。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實施一體化護理模式,內容如下:①了解患者個人信息。患者入院后掌握患者疾病類型、臨床癥狀、病程、用藥情況等,與患者耐心溝通,和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②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教育,幫助患者正視自身疾病。對于病程較長或發病較急的患者,要準確評估其心理狀態,在患者病情穩定后,幫助其適應角色,緩解不良心理情緒,重視患者生理健康的同時,也關注其心理健康。除此之外,還可采用放松療法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指導患者進行一些趣味活動,如打太極拳、下象棋等。③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對于心內科護理人員,要加強其理論知識及實踐知識的培訓工作,鼓勵護理人員積極參與相關學術活動及培訓活動,提高護理人員的應急處理能力及疾病分析能力,用更專業的技術為患者服務。④加強患者的社會支持。對患者的家庭關系及社會關系進行了解,積極引導患者身邊的親朋好友及其他社會人員參與到護理工作中。
1.3 觀察指標 ①生存質量[1]。以日本循環系統管理研究協會為心內科病人專門制定的生存量表為依據對患者生存質量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患者健康狀態、疾病相關癥狀及主觀指標等共39個問題,分值在0~100分范圍內,分值在80分以上(包括80分),視為良好;分值在60~79分范圍內,視為一般;分值低于60分視為差。②治療依從性[2]。護理結束后,對患者治療依從性進行評價。患者對疾病危險有正確的認識,能夠遵醫囑合理用藥、飲食及運動,可視為非常依從;患者對疾病危險知識有一定認識,能夠適當控制運動、飲食及戒煙酒,但不能完全遵醫囑用藥,視為一般依從;對疾病危險知識基本無認識,不能進行適當運動、科學飲食及戒煙酒,也不能按照醫囑用藥,視為不依從性。治療依從率=(非常依從+一般依從)/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資料用SPSS19.5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生存質量對比 觀察組、對照組生存質量良好率分別為76.67%(46/60)、51.67%(31/60),數據差異顯著(P<0.05)。
2.2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對照組治療依從率分別為96.67%、83.33%,數據差異顯著(P<0.05),詳見附表。

附表 兩組研究對象治療依從性分析[n(%)]
一體化護理模式具有全面性及整體性,對患者生理及心理可能出現的問題都進行詳細了解,從而為患者制定系統化的護理措施,幫助患者改善認知水平,緩解不良心理情緒,增強治療信心,從而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協助患者身體恢復健康,最終實現改善其生存質量的目的。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生存質量良好率為76.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1.67%;且觀察組患者治療依從率為96.67%,高于對照組的83.33%。治療依從性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生存質量有直接作用,患者受病情因素、社會因素及經濟因素的影響,再加上認知水平有限,導致其心理負擔大,對疾病治療有明顯的厭倦心理,從而影響治療工作的順利開展,通過對患者實施一體化護理模式,護理人員以專業的護理服務,為患者提供優質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導工作,并加強患者社會支持,讓患者能夠主動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主動參與社會活動、遵醫囑用藥,避開生活中的危險因素,從而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綜上所述,一體化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心內科患者生存質量及治療依從性,臨床推廣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