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中醫院(450007)樊嬌嬌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78例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9例。對照組男21例,女18例,年齡53~77歲;觀察組男22例,女17例,年齡52~78歲;兩組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由責任護士行常規護理,包括:環境護理、病情觀察、用藥指導、健康教育等。觀察組由危重癥專職護理小組展開護理:①組建危重癥專職護理小組:由醫院護理部護理委員會對各護士展開考評,選取16名護理人員,均有ICU工作經驗至少5年,職稱為護師及以上。重癥醫學科副主任護師、??浦鞴茏o師分別任組長與副組長。②成員培訓:邀請呼吸內科專家兩名為小組成員展開專業性培訓。③劃分職責:科室護士長對組員的工作職責予以明確,制定各項護理工作的標準;組長和副組長對疾病之外的環節加強質量控制,如:病房環境管理、口腔護理、氣管導管囊腔護理、呼吸道管理、護士手衛生知識等。組員對患者病情認真評估,實施疾病管理、全面查房、心理護理、基礎護理,加強監控宣教,參與患者護理管理流程的制作。④實施:小組成員每日跟隨主管醫師查房3次,對患者病情變化密切觀察,適時調整護理計劃。包括:對氣管插管加以固定;每日于早中晚分別展開3次口腔護理,以0.05%氯己定液對口腔沖洗。每日定期對病房中空氣消毒,確保空氣流通;按照呼吸機吸痰流程操作,及時評估吸痰效果;嚴格落實各項手衛生消毒流程;幫助患者采取適當體位,避免誤吸;指導患者盡早下床活動,盡早展開功能鍛煉,預防下肢靜脈血栓。
1.3 觀察指標 ①分析患者血氣分析結果,包括二氧化碳分壓(PaCO2)、氧分壓(PaO2)、血氧飽和度(SpO2)。②記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再插管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正態分布)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2.1 血氣分析結果 入院時兩組PaCO2、PaO2、SpO2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出院時觀察組各項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
2.2 VAP和再插管情況 觀察組VAP、再插管發生率分別為0.00%、2.56%(1/39),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0.26%(4/39)、15.38%(6/39)(P<0.05)。
附表 兩組血氣分析結果(±s)

附表 兩組血氣分析結果(±s)
組別 PaCO2(mmHg) PaO2(mmHg) SpO2(%)入院時 出院時 入院時 出院時 入院時 出院時對照組 48.32±4.17 42.35±3.05 73.45±3.26 82.15±4.19 84.31±2.56 89.52±3.65觀察組 48.29±4.05 37.17±2.09 73.42±3.18 90.20±5.14 84.29±2.51 96.38±3.74 t 0.032 8.749 0.041 7.581 0.035 8.198 P 0.974 0.000 0.967 0.000 0.972 0.000
COPD伴呼吸衰竭病情危重,不僅需要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同時還需護理人員為其提供專業而科學的護理干預。有研究[1]提出,??谱o士對于機械通氣患者能夠提供更好的照護,可縮短通氣時間,降低不良事件發生風險。危重癥專職護理小組是由具有豐富臨床護理經驗的專職護理人員構建的護理小組,邀請領域內專家統一培訓,并且對護理人員明確劃分職責,確保每位護理人員掌握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所有護理知識,進而提高臨床護理質量[2]。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由危重癥專職護理小組實施護理,觀察組由責任護士護理,結果顯示,出院時觀察組血氣分析結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再插管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赡茉蛉缦拢孩傥V匕Y專職護理小組組員對于疾病知識、特點、治療措施、并發癥發生原因及護理方法等有更深入的了解,護理主動性得到明顯提高,對于患者身心狀態也更為關注;②護理人員對于呼吸機的應用更為關注,同時更關注患者的各項生命指標,各項操作也更為規范,有助于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也保證了各項治療與護理措施可得到準確、及時的執行。
綜上所述,為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由危重癥專職護理小組實施護理,可改善血氣情況,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再插管風險,對患者預后有改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