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人民醫院(450003)張芬 馬黛卿 楊曉琳
上肢淋巴水腫手術切除范圍廣、創面大會導致患側上肢活動受限[1]。為有效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我院對患者采用康復小組干預模式,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3年6月~2017年3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乳腺癌患者83例為研究對象,患者均行改良根治術治療,于術后出現上肢淋巴水腫,排除患側上肢急性淋巴管炎的患者,排除有遠處轉移的Ⅳ期乳腺癌患者。隨機將患者分成兩組,對照組患者42例,年齡38~66歲;左側乳腺癌28例,右側乳腺癌14例。觀察組患者41例,年齡34~67歲;左側乳腺癌25例,右側乳腺癌16例。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康復護理,主要為患側上肢進行循序漸進的功能鍛煉、手法按摩、彈力繃帶使用等。觀察組患者給予康復小組干預模式,主要措施為:①成立康復小組。成立由康復治療師、心理咨詢師、腫瘤科護士、乳腺外科醫生、康復科護士組成的康復小組,對患者進行院內的康復鍛煉干預和院外延續性康復鍛煉干預。②制定個體化康復鍛煉方案。由康復小組綜合收集患者各方面情況,共同討論制定出個體化的康復鍛煉方案,同時在鍛煉過程中適時調整。③心理康復護理。多數患者在術后產生不良情緒,此時心理咨詢師需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理波動,耐心地給患者介紹上肢淋巴水腫的產生原因、對癥處理方法、康復鍛煉的作用等,并邀請病友到病房來傳授經驗,舒緩患者的情緒;在康復鍛煉過程中,部分患者因水腫消退慢、鍛煉時的疼痛而產生抑郁、擔憂等情緒,由心理咨詢師通過移情解郁、音樂干預,家人親情關懷來減輕不良情緒,用積極的語言鼓勵患者,增強康復鍛煉的積極性和依從性。④院外的康復干預。患者出院前,讓患者關注康復小組管理的微信公眾賬號,每日推送相關知識、康復鍛煉指導視頻,每日定時通過微信或短信提醒患者進行康復鍛煉。每周一次電話隨訪,康復小組成員對患者做出相應的指導,并結合患者的個體化情況對康復鍛煉方案進行相應的調整。
1.3 觀察指標 于護理前、護理3個月時采用DASH調查表進行上肢功能的評估,分成A、B兩部分,A部分評估患者的上肢活動能力,共23個條目;B部分評估患者的癥狀嚴重程度,共7個條目;均采用1~5分記分制;得分=(A部分+B部分-30)÷1.20,得分為0分表明上肢功能完全正常,100分為上肢功能極度受限。于護理前、護理3個月時評估患者上肢淋巴水腫嚴重程度。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6.0軟件進行計量數據的t檢驗,進行等級資料的Ridi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上肢功能評分 觀察組患者護理3個月時的DASH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附表1。
2.2 上肢淋巴水腫嚴重程度 護理3個月時,觀察組患者的水腫程度較對照組更為輕微,P<0.05。見附表2。

附表1 兩組上肢功能評分對比(DASH評分)

附表2 兩組上肢淋巴水腫嚴重程度對比
康復小組干預模式是將不同學科醫護人員綜合形成康復小組,并為特定患者開展護理服務的一種模式,強調了患者健康與外界環境的整體性,心理因素、社會因素在疾病發生、進展、康復中的作用。在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的康復護理中,除了重視患者患側上肢功能的恢復,更加重視患者心理、精神上的康復。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3個月時的上肢功能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且上肢淋巴水腫程度較對照組更為輕微,證實康復小組干預模式的應用極大促進了患者康復。
綜上所述,康復小組干預模式應用于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康復中效果顯著,是當前醫療康復護理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