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區醫院(471000)張鳳蓮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高血壓腦出血病人88例,隨機將病人分為兩組,每組44例。觀察組男26例,女18例,年齡51~84歲,平均年齡為(54.3±2.1)歲;對照組男28例,女16例,年齡50~82歲,平均年齡為(52.3±1.1)歲。兩組病人一般資料對比差異均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提供常規護理措施,為觀察組提供綜合護理干預,主要包括:①心理干預措施。護士需要與病人及其親屬經常溝通交流,并依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地為其安排些娛樂活動,以充實病人的住院生活,以幫助病人及其親屬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念。②飲食習慣。飲食方面應注重清淡,進食低脂、低鹽、高維生素以及高纖維食物。少食多餐,建議患者多食用蔬菜以及水果。③呼吸護理干預。在護理期間,需要勤吸痰,并保持低流量吸氧。在有需要的情況下,還應將病人的氣管切開并通過氣管實施氣道霧化。④康復護理措施。在護理早期,可以為病人適當安排床上被動運動以及主動運動等,在病人能夠下床之后,需要幫助其進行短距離行走的訓練,通過訓練幫助其盡快過渡到獨立行走狀態。⑤用藥護理。告知病人需要遵照醫囑服用藥物,在為病人提供藥物時需要詳細告知病人其藥物的作用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在用藥期間需要著重注意的事項等。⑥健康指導。在病人治療期間,可以通過對其發放健康期刊以及適當地進行健康宣講,可以通過面對面的示范宣講等,為病人及其親屬講解引發疾病的因素,治療方式以及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1.3 療效判定指標 本研究選擇采用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評價表,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其中包括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治療從依性等方面。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x2檢驗,檢驗標準以P<0.05為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對比兩組發現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病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病人并發癥率明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

附表 兩組病人護理滿意度對比
高血壓腦出血是高血壓較嚴重的一種并發癥。因病人顱內出血導致其對于腦組織壓迫造成偏癱等并發癥的發生[1]。在臨床上主要選擇采用微創術進行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但是其預后效果較差。對原因分析后發現,在術后對病人采用常規的護理方式,包括告知其在實施護理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但是并未提及需要對病人進行細化的護理,由此造成術后預后效果沒有達到預期[2]。在本研究中,通過對部分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取得良好的療效。綜合護理主要是通過護士為主,親屬為輔的方式,護士在護理過程中需要本著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在手術實施前對病人及其親屬普及疾病的基礎知識,包括手術過程以及進行手術的必要性,以緩解病人的心理壓力,促進病人積極配合治療使手術能夠順利進行。在手術后,護士需要對患者實施細致的護理,通過心理、飲食、運動以及康復等方面對病人實施護理干預。綜合護理干預主要是為病人提供舒適護理,并通過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個性化護理方案以病人為出發點,使病人能夠在細致的護理服務中感受到溫暖,提高護理滿意度。在本次研究中,將采用綜合護理的觀察組與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兩組的護理滿意度對比發現,采用綜合護理的護理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明顯(P<0.05)。
總之,結合上述所說,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患有高血壓腦出血病人實施微創術后的預后效果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護理滿意度較高,有利于幫助病人恢復其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幾率,在臨床護理上具有極大的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