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陽市范縣中醫院(457500)焦金保
河南省濮陽市范縣人民醫院(457500)劉愛紅
1.1 一般資料 選取范縣中醫院2015年10月~2017年8月收治的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患者108例,按入院時間不同分為兩組,其中研究組54例,男29例,女25例,年齡48~79歲,平均(64.28±7.46)歲;對照組54例,男27例,女27例,年齡47~78歲,平均(63.72±7.75)歲。兩組基線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康復護理干預,常規知識宣導,指導患者用藥、合理飲食,囑咐患者進行康復訓練。于對照組基礎上,對研究組采用小腦頂核電刺激聯合認知行為干預。小腦頂核電刺激:儀器選用CVFT-010M型腦功能康復治療儀(購自康爾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將電極分別置于患者兩耳后乳突根部,連接治療儀,電刺激方式選擇“模式1”,頻率設定為160次/min,刺激強度根據患者耐受度設置為70%~100%,20min/次,2次/d,1周為1個療程,間隔2d進行下一個療程,持續治療5個療程。認知行為干預:①認知干預:多與患者深入交流,了解患者認知情況,通過多媒體講座、健康手冊發放等方式提高患者認知度,同時糾正其錯誤認知。②心理干預:綜合評估患者心理狀況,制定針對性心理護理方案,指導患者表達內心情感,適當進行發泄;列舉成功治療案例,幫助患者樹立信心。③行為干預:指導患者進行日常康復訓練,根據患者病情適量增加訓練強度,指導其進行穿衣、洗漱、飲食等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附表 兩組干預前后NIHSS、GQOL-74評分對比( ±s,分)

附表 兩組干預前后NIHSS、GQOL-74評分對比( ±s,分)
組別 例數 NIHSS GQOL-74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 54 20.87±5.16 9.27±2.94 42.73±6.15 81.24±5.10對照組 54 21.53±5.49 13.75±4.36 43.16±5.79 73.42±4.68 t / 0.644 6.260 0.374 8.302 P / 0.521 0.000 0.709 0.000
1.3 觀察指標 干預前后采用神經功能缺損量表(NIHSS)評估兩組神經功能,分值越低神經功能越好,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74)評估兩組生活質量,得分高者生活質量較好。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21.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NIHSS評分、GQOL-74評分)采用(±s)表示,t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對比兩組NIHSS及GQOL-74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NIHSS、GQOL-74評分均較治療前改善,且研究組GQOL-74評分較對照組高,NIHSS評分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認知行為干預是建立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的一種新型干預模式,主要通過加強認知、心理干預、行為糾正等進行施護,較常規護理更系統化、專業化。張喜琰等[1]研究發現,認知行為干預可提高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患者自我效能感,促進患者康復。此外,胡軍等[2]研究顯示,電刺激小腦頂核可擴張小腦頂核至大腦皮層的血管,改善腦部供血,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本研究將小腦頂核電刺激聯合認知行為干預應用于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神經功能及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可見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患者采用小腦頂核電刺激聯合認知行為干預能顯著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其原因在于小腦頂核電刺激可提高壞死腦組織周圍的電穩定性,降低微血管炎癥反應,抑制神經元損壞,從而有效保護中樞神經,恢復患者神經功能;認知行為干預可糾正患者對自身疾病的錯誤認知及行為,小腦頂核電刺激療效亦可改善患者心態,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可知,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患者應用小腦頂核電刺激聯合認知行為干預可顯著改善神經功能,促進患者康復,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