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人民醫院(462000)龐帥
河南省漯河市中心醫院(462000)李維文
膽脂瘤型中耳炎是一種病情較重的化膿性中耳炎,若未能及時獲得良好治療,不僅能夠導致鄰近血管及神經受損,比如面神經麻痹,還可引發多種并發癥,比如一過性眩暈及嘔吐等[1]。膽脂瘤型中耳炎多經手術治療,故需對其手術術式不斷深入研究,并逐步更新優化。而不同的術式之間,其臨床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本次研究選擇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膽脂瘤型中耳炎患者76例,隨機分組,分別給予不同術式進行治療,比較不同術式間臨床效果差異,獲得一定研究成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膽脂瘤型中耳炎患者7 6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及觀察組。對照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齡18~65歲,年齡平均(36.88±6.84)歲,病程1.5~11年,病程平均(6.54±1.78)年;原發病灶22例,繼發病灶16例。觀察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齡19~66歲,年齡平均(35.96±7.12)歲,病程2~12年,病程平均(6.61±1.44)年;原發病灶21例,繼發病灶17例。納入標準:①臨床資料完整,入院后完善血尿常規、影像學檢查,結合臨床表現,確診為膽脂瘤型中耳炎;②單耳發病;③意識清楚,精神系統正常;④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自愿參與,并同醫院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除膽脂瘤型中耳炎以外的其他中耳疾病;②血液系統疾病,腫瘤,傳染性疾病;③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嚴重疾病;④完壁式乳突根治術禁忌癥,以及其他不適宜參加本次研究者。

附表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開放式乳突根治術,靜脈復合麻醉,擇鼓室膜探查后處理咽鼓管,建立有效中鼓室通氣引流。觀察組給予完壁式乳突根治術完成治療:靜脈復合麻醉,在耳后做一弧形切口,進入鼓竇后,清除膽脂瘤及附近肉芽組織,處理上鼓室病變組織,取生理鹽水將手術部位反復沖洗干凈,根據實際病情對人工聽骨進行適當修整,加壓包扎,每日更換敷料,術后7d將紗條改為無菌棉球;術后給予抗生素7d預防感染;術后7d,手術切口拆線。
1.3 療效標準 治療效果判斷標準:①顯效標準,純音聽閾至少提升20dBHL;②有效標準,純音聽閾至少提升10~19dBHL;③無效標準,純音聽閾提升不足①、②標準。總有效為①+②總和。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選擇SPSS21.0軟件進行分析,采用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施行x2檢驗,當P<0.05,提示數據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4.74%(36/3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8.95%(30/38),數據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
化膿性中耳炎疾病類型諸多,膽脂瘤型是其中病情最嚴重的一種,多伴發松弛/緊張部穿孔,聽力下降,流膿等,能夠損傷中耳內結構,故患者聽力下降幅度比較明顯,特別嚴重者可導致重度顱內外并發癥,造成患者較大痛苦[2]。
開放式乳突根治術多通過清除局部病灶,預防顱內外并發癥,從而獲取干耳,但保留聽骨鏈難度較大,而術后聽力恢復情況多無法令人滿意。隨著纖維外科技術的發展,膽脂瘤型中耳炎手術方案也隨之更新優化,比如完壁式乳突根治術,是目前臨床上應用的新型中耳炎手術方案,能夠盡可能保留中耳及外耳結構,同時建立有效的通氣引流,清除病灶及提升聽力效果均較好。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采用完壁式乳突根治術改善臨床表現,其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完壁式乳突根治術治療膽脂瘤型中耳炎臨床效果明顯高于開放式乳突根治術效果,值得進一步在臨床應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