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第四人民醫院(528211)黎秀云 張麗玲
反流性胃炎隨著病情不斷進展,最終會轉化為胃潰瘍疾病,甚至會患有胃癌疾病[1]。本次研究將探討選擇全方位系統護理干預模式對反流性胃炎患者施護的價值所在。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4年11月~2017年8月收治的50例反流性胃炎患者作為實驗對象;采用數字奇偶法對所有反流性胃炎患者展開隨機分組;對照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齡22~75歲,平均年齡(52.79±3.53)歲;觀察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齡24~76歲,平均年齡(52.81±3.5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反流性胃炎患者應用常規護理模式加以臨床護理,主要就反流性胃炎疾病用藥指導以及常規宣傳教育等方面完成。
觀察組反流性胃炎患者應用全方位系統護理干預模式,①對患者給予心理護理干預:護理人員需密切關注患者心理情緒變化,講述反流性胃炎疾病知識,避免負性情緒對醫護工作產生影響。②對患者給予飲食護理干預:展開針對性飲食護理方案創建。③對患者給
予用藥護理干預:視反流性胃炎患者的具體表現對治療藥物應用劑量合理調整。此外提高患者對治療藥物的了解程度,主要體現為作用機制以及獲得的預期效果等方面,確保全面了解疾病,并講解用藥后可能表現的用藥反應。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反流性胃炎患者的HAMA評分、HAMD評分以及WHO QOL-BREF評分結果。
1.4 判斷標準 臨床分別選擇HAMA(漢密爾頓焦慮量表)以及HAMD(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對所有反流性胃炎患者展開焦慮情緒以及抑郁情緒評定,評價分數同消極情緒嚴重程度成正比。選擇WHO QOLBREF(WHO生存質量測定量表)對所有反流性胃炎患者展開生活質量評定,評價分數同生活質量成正比。
1.5 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19.0統計數據,計量資料(WHO QOL-BREF評分等)組間比較以x±s形式施以t檢驗,以P<0.05為差異顯著,統計學意義顯著。
2.1 HAMA評分以及HAMD評分臨床對比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HAMA評分以及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反流性胃炎患者(P<0.05),見附表1。
2.2 WHO QOL-BREF評分臨床對比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WHO QOL-BREF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附表2。
附表1 兩組反流性胃炎患者HAMA評分以及HAMD評分臨床對比(±s,分)

附表1 兩組反流性胃炎患者HAMA評分以及HAMD評分臨床對比(±s,分)
組別 n HAMA評分 HAMD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25 22.36±4.05 10.22±2.75 19.90±6.33 20.35±1.90對照組 25 21.96±4.89 16.39±3.75 19.09±4.82 14.57±7.59 t 0.3149 6.6340 0.5090 3.6936 P 0.7541 0.0000 0.6131 0.0006
附表2 兩組反流性胃炎患者WHO QOLBREF評分臨床對比(±s,分)

附表2 兩組反流性胃炎患者WHO QOLBREF評分臨床對比(±s,分)
組別 n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25 42.10±5.43 56.27±5.79對照組 25 42.05±5.55 46.75±4.23 t 0.0321 6.6382 P 0.9744 0.0000
全方位系統護理干預模式的應用,可以充分體現出系統性以及全方位性的特點,對于患者生理健康恢復以及心理健康恢復發揮顯著促進作用[2]。對于本次研究,觀察組完成全方位系統護理干預,對照組完成常規護理后,觀察組于HAMA評分、HAMD評分以及WHO QOL-BREF評分幾方面均表現出顯著優勢。分析此種結果獲得的原因為全方位系統護理干預的充分實施,能夠確保護理人員在對反流性胃炎患者不良情緒以及內心狀況加以了解的基礎上展開對應性護理,從而于心理疏導等方面獲得顯著效果,最終為良性循環的形成作保證。
綜上所述,在反流性胃炎患者中合理應用全方位系統護理干預模式,有利于患者負性情緒緩解以及生活質量提高,促進其疾病恢復,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