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450000)王曉黎 岳曉紅 王沛
針刺傷是院內常見的職業暴露傷害,血透室是發生針刺傷的高發科室,其中69.57%是被污染的針刺傷[1],隨著近年來,全國透析室迅猛發展,透析患者不斷增多,透析護士成為針刺傷及感染經血液傳播疾病的高危職業群體[2]。2015年6月,我院血液凈化中心為降低透后內瘺針針刺傷的發生率,采取了防針刺傷橡皮塊的應用,有效地降低了針刺傷的發生,現介紹如下。
1.1 對象選擇 我科使用動靜脈內瘺透析的患者80人,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橡皮塊組與常規組,兩組間年齡、性別、拔針時自控能力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從2015年6月~2015年8月,選取每人10次透析共800例次,處置內瘺穿刺針1600支,每組各800支。透析護士技術層次,操作方法,操作地點統計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橡皮塊組采用訂制的1cm3橡皮塊,拔針前將橡皮塊放入患者正在使用的一次性治療巾上,并遠離患者至少5cm,第一根針拔出時開始計時,拔針后,一手按壓內瘺紗布,一手將針刺入橡皮塊內,妥善固定紗布后,將內瘺針連帶橡皮塊一起棄入治療車下的利器盒內,計時結束。常規組將針拔出后直接棄入利器盒內,再妥善固定紗布,從第一根針拔出時開始計時,紗布固定好計時結束。觀察兩組的操作時間,針刺傷發生次數及針內血水污染床單元、地面、治療車的次數。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比較,橡皮塊組的操作時間并未明顯延長,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針刺傷次數有統計學意義(P<0.05),橡皮塊組低于常規組,兩組污染次數有統計學意義(P<0.05),橡皮塊組降低了血水對環境的污染。見附表。
針刺傷是護士臨床工作中最常見的感染途徑,占80%[3],血透析護士的工作性質,決定其與大量利器和患者血液長時間近距離接觸,血透患者中HBV、HCV等感染性疾病傳播者占有相當一部分比例,透析護士直接接觸此類高危人群,使透析護士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幾率大大提高。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的研究表明,一次被HCV污染的針刺傷引起的HCV感染的可能性為4%~10%,易感人群被HBV污染的針刺傷一次,感染的可能性為6%~30%,針刺傷發生時,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即可使受傷者感染HBV[4][5]。護士發生針刺傷后,一系列的應對措施還會產生相關的費用,以及對護士的工作和生活產生影響。
拔出的內瘺針,雖中段有夾子夾住,尾端下機時也可用一次性血路管上的靜脈壺和動脈壺上的排氣管塑料帽擰住,但針頭部位仍可能有血水流出,污染床單元、地板、治療車甚至工作人員的衣物,從而可能引起交叉感染,將針頭刺入橡皮塊后,血水可不再流出,且能減少被銳利的針頭刺傷的機會。
附表 兩組處置內瘺針效果比較(±s)

附表 兩組處置內瘺針效果比較(±s)
注: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組類 污染(次) 操作時間(s)針刺傷(次)橡皮塊組 13.50±2.78 16.42±4.62 0.24±0.16常規組 83.91±31.56 14.27±5.24 2.17±0.43 P <0.05 <0.05 <0.05
采用防針刺傷橡皮塊,操作時間未明顯延長,針刺傷次數及污染環境次數明顯減少,降低了職業風險,提高了治療場所的安全,減少了患者間交叉感染的幾率,符合透析室工作人員與患者雙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