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學第五附屬醫院(471000)呂小月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焦慮癥的患者數量逐漸增多,對于焦慮癥治療和護理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重視,本文主要針對焦慮癥患者中實施心理護理的臨床護理效果進行分析,主要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所收治的焦慮癥患者134例,將這些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7例。對照組中男37例,女30例,年齡為23~46歲,平均年齡為(39.2±4.4)歲,其中廣泛性焦慮癥患者46例,急性焦慮癥患者21例;觀察組中男43例,女27例,年齡為21~54歲,平均年齡為(43.2±4.2)歲,其中廣泛性焦慮癥患者51例,急性焦慮癥患者1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中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附表 兩組患者SAS評分及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措施,主要包括:①評估焦慮情況,記錄發生原因及發作時間。②對焦慮癥狀較重的患者選擇合適時機對其進行心理疏導。③讓患者遵醫囑按時服藥。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具體內容包括:①焦慮癥患者剛入院時,陌生的環境會使患者造成緊張、情緒波動較大,并且對陌生人十分懼怕,因此護理人員要為其選擇環境清靜的病房,并帶領患者熟悉病房環境,耐心向患者講解焦慮癥的發病原因、治療手段及護理措施等,讓患者充分了解到焦慮癥的相關知識,進而配合護理人員及醫生的治療工作。②護理和治療過程中,患者會受到各種外界因素使心情情緒波動較大,要求患者家屬及護理人員要重視患者的情緒波動,并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了解患者焦慮的問題所在,盡可能幫助患者解決不良情緒。讓患者參加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戶外活動,幫助患者宣泄情緒的同時,轉移注意力,放松患者的心情,增加患者的安全感。③大多數焦慮癥患者是對自身能力的否定和自卑,失去對自己的信心,因此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要幫助患者建立起自信心,增強自我肯定度。
1.3 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都需經過6個月的護理后再進行比較,采取SAS評分標準,焦慮評定項目為20題,標準分為50分,超過50分說明患者焦慮癥狀,低于50分為正常,得分越高說明焦慮癥狀越嚴重。通過醫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滿分為100分,90分以上為滿意,90分以下為不滿意。
對照組患者輕度焦慮評分、中度焦慮評分、重度焦慮評分都要比觀察組的高,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
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精神壓力也逐漸增大,同時造成人們建立不良的生活習慣,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是疾病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1][2]。人們的思想包袱日積月累得不到釋放,極其容易患上精神方面的疾病。焦慮癥則是其中一種的精神疾病,該病的發病原因有多種客觀因素,例如:精神壓力,遺傳等。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因為患者不良情緒不能得到有效釋放和調節,累積在心理就造成焦慮癥。焦慮癥雖然可以通過藥物治療暫時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但是通過藥物無法根本治愈,需要通過有效的心理護理。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可以幫助患者釋放壓力,緩解不良情緒。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心理護理的觀察組患者在SAS評分和護理滿意度比較中優于對照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心理護理對于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緒方面具有顯著效果。心理護理主要從熟悉病房環境、溝通交流、建立患者的自信心三個方面進行,熟悉病房環境后患者能更加積極配合護理工作;進行溝通交流后,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建立患者自信心,使患者樹立信心,重拾信心。這三方面的心理護理有效提高了護理質量,該方法值得被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