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471000)王改英
1.1 一般資料 擇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接收的130例頭皮靜脈輸液患兒資料,按護理方式不同分研究組(65例),對照組(65例);對照組男40例,女25例;年齡4個月~8歲,平均(3.10±1.09)歲;研究組男37例,女28例;年齡5個月~7歲,平均(2.29±1.54)歲;基線資料比對不存在統計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接受常規護理,對生命體征密切關注;指導或是協助患兒家屬喂藥;適當的對患兒心理疏導等。研究組則為護理風險管理:①預案制定,首先創建優護小組,在詳細了解患兒情況后,針對性地查找相關資料,從而能夠更加全面地將輸液知識向患兒及其家屬進行灌輸,再設計相關預防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問題。②風險分析,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起因分析,通過對護士的有關培訓,從而提升其專業操作技能,進而可全面提升相關人員整體素質,且能降低穿刺的失敗率。③預防意識培養,通過對風險的全面分析,從而逐漸培養相關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加強護理人員的巡視,必要情況采用繃帶進行固定。④環境改善,針對本院情況,對醫療設備進行及時的更新,同時定期對所有設備進行消毒、清晰,確保室內通風流暢,預防感染出現。
附表1 兩組在護理風險意識中評估比較情況(±s,分)

附表1 兩組在護理風險意識中評估比較情況(±s,分)
注:組間比,bP<0.05。
組別 風險因素意識 管理意識 管理意向 管理態度 處理能力對照組(n=65) 11.10±1.02 10.93±1.27 9.18±1.63 10.02±2.01 10.00±1.42研究組(n=65) 16.80±3.11b 17.10±2.30b 17.21±2.21b 18.01±1.93b 17.24±2.20b bP <0.05 <0.05 <0.05 <0.05 <0.05
附表2 兩組的工作質量情況對比(±s,分)

附表2 兩組的工作質量情況對比(±s,分)
注:組間比對,bP<0.05。
組別 服務態度 基礎護理 操作規范 操作熟練對照組(n=65) 9.48±1.19 12.10±1.90 11.18±1.58 10.27±2.03研究組(n=65) 17.47±2.42b 18.02±1.97b 18.10±1.60b 17.21±2.20b bP <0.05 <0.05 <0.05 <0.05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 記錄兩組風險意識的評分情況,20分制,主要項目為風險管理的意識、態度、意向及風險因素意識、處理能力等,得分高則風險意識高。護理工作的質量評估為20分制,主要評估項目是基礎護理、服務態度、操作規范、操作熟練等,得分低則工作質量差。
1.4 統計原理 所有數據由SPSS22.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是由(±s)表達,組間的數據比對是t檢驗,計數數據用[n(%)]表示,組間對比資料用X2表達,P<0.05提示為兩組數據差異存在統計意義。
2.1 兩組護理風險意識對比情況 研究組的風險因素及管理意識、管理意向及管理態度皆高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1。
2.2 兩組工作質量比較情況 對照組的護理服務態度、基礎護理、操作規范及操作熟練評分皆低于研究組(P<0.05),見附表2。
本研究中,研究組的風險因素、管理意識、管理意向及管理態度皆比對照組的得分高,對照組的護理服務態度、基礎護理、操作規范和操作熟練等評分皆比研究組低,與韓春梅[1]等研究類似,其中提示護理風險管理應用在小兒頭皮的靜脈輸液中,能夠提升整體護理風險的意識,同時可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效果佳,值得推廣[2]。本院在小兒的頭皮輸液中運用護理風險管理,通過對患兒各類風險進行全面分析,進而確立相關預防風險制度。研究組通過對相關護理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使其對風險的認識程度逐漸加深,能夠減少對患兒的相關損傷,因此可維護醫護雙方的權益。同時研究組對相關護理人員實施定期教育培訓,可使其護理行為更為規范,在專業知識得以提升的同時,能夠提升其專業操作的技能,通過與患兒及患兒家屬間的良好溝通,可使風險意識逐漸增強的同時,得到患兒及其家屬的認可,進而使護患關系更為融洽,能夠減少醫患矛盾。本研究對護理不良事件未進行統計,待臨床補充說明。
綜上所述,小兒的頭皮靜脈輸液運用護理風險管理,可促使護理的風險意識得以提升,同時能夠提高護理方面的工作質量,值得全面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