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463000)張凌云
心臟瓣膜病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發病,目前,該病患者多選取心臟瓣膜置換術進行治療,但是進行心臟瓣膜置換術治療后,患者容易出現血栓栓塞等并發癥,需長期用藥進行治療[1]。提高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術后的治療效果給予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至關重要。本文分析了心理護理干預對82例行心臟瓣膜置換術的患者心理狀態和滿意度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是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2例行心臟瓣膜置換術的患者,將其按照隨機字母表法進行隨機分組,均分為對照組(n=41)和護理組(n=41)。對照組中男女患者比例為22/19;年齡23~68歲,平均為(46.84±7.52)歲;病程3~12年,平均(6.58±2.31)年。護理組中男女患者比例為23/18;年齡25~69歲,平均(46.69±7.47)歲;病程2~1 2年,平均(6.84±2.48)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臨床常規護理,護理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其具體內容為:①健康教育指導:組織建立醫護小組,對患者進行針對心臟瓣膜病的發病原因、疾病程度以及手術方式、術后恢復、并發癥等情況健康宣教,對患者術后抗凝治療的情況給予認真解答,使患者對自身疾病情況有所了解。②心理護理:需對患者進行術前心理疏導,給予針對性的引導,使患者了解自身手術過程的安全性。③加強護患溝通: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針對患者的個體差異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正確選擇合理的溝通方式,避免討論令患者敏感的話題。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前后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變化。通過我院自制調查問卷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滿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表示滿意度越高,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和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一般)/總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21.0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進行χ2檢驗;其統計學意義以顯著差異P<0.05表示。
2.1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比較 護理組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后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為97.56%,對照組患者實施臨床常規護理的滿意度為82.93%,組間進行卡方檢驗差異顯(X2=4.99,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評分和SD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SAS評分和SDS評分相比無顯著性差異(t=0.10,0.22;P>0.05)。經不同方法護理后,護理組患者SAS評分和SDS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相比差異顯著(t=8.61,12.93;P<0.05)。具體數據見附表。

附表 兩組患者SAS評分和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心臟瓣膜置換術是目前臨床上用于治療心臟瓣膜病的主要方法,但該方法治療后,患者需要終身使用抗凝藥物進行治療,且在后續治療期間需要定期到醫院進行復查等。因此,多數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前均存在較多的心理問題。針對患者的心理問題,在術前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進而提高患者的臨床效果至關重要[2]。本次研究對我院收治的82例行心臟瓣膜置換術的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結果顯示,護理組41例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后,患者術后SAS評分和SDS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這一結果表明,通過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和護理人員的服務質量。
綜上所述,對行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的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減少患者抑郁和焦躁等不良心理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