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許昌市中醫院(461000)張偉偉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9月來我院進行治療不穩定心絞痛的患者84例,并隨機分為參考組和對照組各42例,其中參考組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齡(43.1±65.7)歲,平均病程(2.2±0.4)年;對照組男20例、女22例,平均年齡(43.7±64.3)歲,平均病程(2.1±0.3)年;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護理人員需要根據主治醫師的要求對患者病情的變化進行記錄,一旦患者病情惡化需及時告知主治醫師,指導患者及其家屬護理期間的注意事項等;參考組采取舒適護理,其具體護理措施如下:①要對患者進行針對性體位護理。患有不穩定心絞痛的患者要有足夠的睡眠,舒適的體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對減輕心臟負擔有顯著的效果,從而緩解患者的病情。患者在護理期間要有足夠的睡眠,好的睡眠條件下患者身體的需氧量相對較少,心臟的負擔也會明顯降低,對患者產生的水腫有明顯消退效果,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體位進行指導,根據患者的睡眠習慣,對患者床鋪的角度進行針對性調整,指導其處于正確的體位,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在患者護理臥床期間,護理人員及其家屬要定期對患者進行翻身,防止患者因長期臥床而產生褥瘡,如果患者在臥床護理期間出現大便干燥無法輕松排出的狀況時,可告知主治醫師,患者切記不要用力排便,以免刺激肛門引起受傷,患者可以食用四磨湯、番瀉葉等食物來預防便秘。②對患者的吸氧進行舒適護理。由于患者在患病期間會出現心肌缺血、缺氧等癥狀,因此對患者進行一定程度的吸氧是有必要的;在對患者進行吸氧措施前,向患者的口鼻滴入石蠟油,緩解吸氧時患者產生的口鼻干燥等狀況。③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和健康教育。患者在護理期間,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一定的飲食指導,使患者改變原有的不良飲食習慣,在護理期間要少吃油膩、不消化的食物,避免患者食物不消化引起的胃部不適和便秘,在飲食中增加對蛋白質含量高、富含維生素及纖維等食物的食用,飲食應以清淡、低脂肪、易消化食物為主,好的飲食習慣可以提高患者機體的組織修復能力,增強機體免疫力。護理人員在護理時,要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不穩定心絞痛疾病的認識,通過向患者講解誘發不穩定心絞痛疾病的常見因素,提高患者預防不穩定心絞痛疾病的能力。
1.3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20.0軟件進行處理,護理滿意度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參考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如附表所示。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高脂蛋白食物的食用量也在不斷的上升,因而人們患有不穩定心絞痛疾病的幾率也在大幅度的提高。不穩定心絞痛疾病屬于冠脈綜合征,患有不穩定心絞痛疾病的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優質的睡眠可以有效降低其心臟的負擔,對病情的緩解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特別是針對不穩定性心絞痛疾病“較輕”的患者而言[1]。

附表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本次探究中對患者進行舒適護理措施,其護理措施針對患者睡眠體位、飲食、心理等方面進行護理。優質的睡眠質量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心臟負擔,對疾病的發作頻率起到降低作用,對緩解患者病情有明顯的效果,護理人員要針對患者的睡眠習慣適時調整其床鋪角度,提高睡眠質量[2];在患者進行吸氧操作前,需要往患者的口鼻滴入石蠟油,避免患者口鼻干燥而引起的不適,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期間要隨時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一旦發現患者有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時,護理人員要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3],消除患者的消極情緒,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對護理滿意度的提高有明顯的作用,本研究顯示,護理后患者護理滿意度與對照組相比較也有顯著的提高,因此值得臨床上大力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