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寶均 (羊額何顯朝紀念小學, 廣東 佛山 528000)
小學語文寫字教學的現狀分析:
對寫字的功能認識不夠全面過多局限在工具性層面,忽略了人文價值的挖掘,長期以來,人們對寫字課的意義和價值缺乏科學認識。有人把寫字的過程簡單地等同于掌握寫字技能的過程,這種認識帶來兩個直接結果,一是為了寫字隨便練習;二是用電腦打印字當作規范、端正、整潔的要求。現在中小學展示出來的效果,就充分地展示了這樣的發展趨勢。原來教室墻上或櫥窗里的板報都是手寫的,現在大多是打印的,發達地區學校比落后地區學校多,有的學校小學低年級展示出來的內容也都是打印的。在這樣的趨勢下,好多學校、教師不重視寫字教學,部分學生和家長更是如此。對大多數學生來說,認認真真地寫字相對而言是一件枯燥的事。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一至三學段的寫字目標,在明確了小學寫字教學目的基礎上,擬定了以下評價標準:
表格1

一年級 讓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初步了解基本筆畫的書寫方法和在字中的搭配關系;學會保管好學習用具,做到紙面整潔。二年級 繼續抓好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初步了解偏旁的筆順、寫法和在字中的搭配關系;書寫規范、端正、整潔。三年級 能用硬筆較熟練地書寫楷字;會用毛筆的執筆方法和習字的運筆方法,正規學腕、掌、指相互配合的方法;學會常用偏旁、筆畫和字形的搭配方法,能用毛筆臨摹楷字帖。四年級 能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掌握結構相同的字筆畫變化的特點和書寫技巧;掌握筆畫難寫的字和結構難寫的字,領悟其書寫方法和運筆要領。五、六年級運用熟練硬筆書寫楷書要整齊,書寫性良好;加強字結構復雜的字書寫訓練;會用毛筆書寫楷書。
然而書法是中國獨特的藝術形式,是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而書法教育更是我國近現代教育家不斷提倡強調的。然而在中國教育現代化過程中書法教育長期處于不被重視的位置,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書法這一古老的傳統文化在教育領域也煥發出新的活力。下面我將根據這幾年的書法教學經驗,淺談一下小學生硬筆書寫技巧的提高
根據這幾年的教學經驗,我深刻的認知到以往學生寫字教學的不足,并進行深度地反省,總結經驗。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寫一手漂亮的字,工整的板書這應該是基本的素養。熱衷于中國傳統文化,并致力于傳承傳統文化這應該是做為一名中國教師該有的職責。 我認為培養學生熱愛中國書法,學習中國書法,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是非常重要的,讓學生從中國古典文化中感受千年之美,中華之魂。不能把教寫字這一課看成簡單的一次課堂教學,更應該從文化的傳承方面注入以飽滿的熱情來演繹這一課程。
注重培養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不僅老師的要求嚴格,也與教師自身的書寫規范息息相關,在這里老師要做好榜樣,老師寫的一漂手亮的字,會深深的影響學生。
規范正確的坐姿:身直、頭正,目視前方,兩腿平放,胸膛挺起。正確的寫字姿勢包括三方面:(1)坐姿,做到“一直一正二平”。(2)執筆姿勢,大拇指和食指夾住筆桿,其余三指托住,筆桿向后稍斜,靠在虎口處。(3)做到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手離筆尖一寸。
其實這一培養過程是需要較長時間來進行的,往往很多老師只是在上第一節課的時候粗略的帶過,在接下來的課程中也就不了了之了。而我的經驗就是在課堂上、早讀時,無時無刻的提醒學生保持良好的坐姿、視距,最重要的也是作為老師所監測不到的回家做作業的時間段,我便交給了家長,時刻提醒家長關注自己子女的書寫狀態,同時也促進了家長與子女的情感交流。
課本上所要求的漢字書寫的基本筆畫無非就是點、撇、捺、橫、豎、折、提、鉤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大多只會強調這些筆畫的形狀,而不會強調行筆的過程。我一般會先讓學生仔細觀察我書寫筆畫時的起、行和收,以及運筆時的輕重變化,之后再讓學生自己練習基本筆畫,并逐一指導、點評。在低年級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正確的筆順至關重要,因為筆畫行筆過程與筆順的銜接、連帶密不可分,上一個筆畫的收筆常常決定下一筆畫的起筆,所以掌握正確的筆順是寫好字的前提條件之一。
規范好一年級是啟蒙階段,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展示和板書示范,要把每個字一筆一畫,間架結構等都交代得清楚,通過觀察,孩子們直觀地感受運筆的輕重緩急和間架結構的正確性和導向, 領略到漢字的結構美。高質量的書寫規范,引導學生進行仿寫,寫時刻關注學生的書寫狀態。力求把字寫規范,寫正確,引導學生自我體會書寫得漂亮規范。
在過去的教育體系中,成績與升學至上的觀念造成社會對美育,對書法教育的不重視,這就使得社會和學校不重視對學生書寫素養的培養,傳統文化的思想價值取向沒法得到很好的指引,學生也就不會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學習硬筆書法。現今的書法教育很多學校沒有開設書法課,開了的學校常常課數少,還要被主課老師占用,而且大部分學校沒有受過系統教育的專業書法老師,缺乏專業的指導與系統的教學,很容易扼殺學生的創造性和再發展的空間,尤其是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方面就更加明顯, 因為沒有受到系統教學的書法老師很難讓學生去辨別好的作品與壞的作品,也無法帶學生去領略書法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深刻內涵。
由于書法的教育地位不明確,導致課程設置不合理、書法的教材的質量參差不齊,課上起來起來就很艱難,也非常很容易出現各種問題。 比如在學生的臨摹階段,很多字帖就非常不適合學習,有些學校甚至拿印刷體給學生臨摹, 這就導致學生沒有學習興趣,沒有積極性,更有甚者拿自己寫的字讓學生去臨摹,這是非常不正確的,對硬筆書法的學習效果影響非常大。
在心理學上,興趣以需要基礎。人們如果對某一件事物或這某一活動感到需要,他就會熱衷于接觸、理解這一事物。并積極探索其奧秘。興趣又與認識和情感相聯系。反正,認識越深入,感情越激烈,興趣也就會越濃厚;興趣它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每個人會對他感興趣的事物與活動給予最早的關注和積極地探究,并表現出心神向往。所以,只要學生對硬筆寫字產生興趣,那么硬筆書法的教學也就成功了一部分。
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寫硬筆字的興趣,我們可以探索一些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①故意寫錯字。教師在黑板上寫字時以及給學生作業批注時寫錯字讓學生發現并糾正,提高學生發現錯誤的能力。寫錯字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筆順不正確,寫錯別字,筆畫不端正等等。比如,教師上課在黑板上要寫“莫名其妙”時,故意將“名”寫成“明”字,然后繼續若無其事地講課。讓認真仔細的同學發現了錯別字,看看誰最厲害。這么一來,不愛聽講的同學也仔細觀察黑板上的文字。趁此機會,教師請同學們改錯,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②多引用書法名家故事典故。我國有悠久的漢字書寫史,老師可以在講課的時候穿插一些歷代書法家勤學苦練學習書法的小典故,能喚起學生學習書法的信心,激發學生對書法的興趣,也可以講一講文人墨客們與漢字的奇聞趣事。例如,王羲之與“鵝”的故事,鐘繇的“掘墓偷藝”,張旭判狀得教,智永禪師的筆冢典故,蘇東坡讓道,包公不持一硯歸,紅葉作書,鄭虔三絕,歐陽通學書買父字,劉墉被稱呼“濃墨宰相”,張瑞圖裝瘋,祝允明詩書戲權貴,蔡邕喜得素書,康有為賣文售字生財有道,程邈獄中制隸書等等這些古人學習書法的小故事也是課堂中的調味料,是活躍課堂的興劑,適當引入,非常有助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升。所以我們要不斷的豐富課堂,去發掘書法里更有趣的事物,來把課上的引人入勝,活色生香。
隨著社會與科技的進步,寫字將越來越處于邊緣地帶,為了傳承好書法文化非常需要老師們去探索書法、寫字走入課堂的必要性,尤其需要老師使用新的科技手段,教學模式來讓課堂緊跟時代的步伐,所以在現代教育體系中為書法教育掙得一席之地,是任重而道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