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摘要】筆者就BIM技術在國家水利工程中現在和將來的應用情況進行研究,提出了BLM技術的使用價值;并分析了 BIM技術在水利工程應用中實現創新的三個要求,實現水利工程智能化的轉變,以期促進水利工程施工建設的進步及發展。
【關鍵詞】BIM;水利工程建設;創新
一、 BIM 技術和使用價值
BIM最早是被建筑工程提出,接著不斷發展到所有工程應用里。BIM利用三維數字技術,整合全部有關的工程數據,然后完成信息模型,實現了工程設備和有關功能的數字化。它使用單一的數據源,能使各種數據保持一致性并處理有關問題,利于工程實施周期里建立和管理動態的信息群;它也能在設計、建筑中進行數字化使用,利于工程實施創造管理情境,提升工程施工效率,降低風險。BIM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表現的技術應用如下。
BIM創新設計辦法,BIM和協同設計彼此支持,共同作用與水利工程。BIM以協同為基礎,對同樣的構成元素,僅輸入一次,并實現不同角度的相關操作。BIM從根本上支持協同設計的使用,促使協同發展進步,協同設計在不斷發展中和BIM技術相融,不單單應用于設計的組織和交流,更是設計的重要一環。利用BIM的長處,協同技術的應用范圍會擴大到整個工程過程,實現多個環節層層參與,共同合作,提高工程效率。
二、BIM 的應用現狀
2017年,水利部對BIM技術在水利工程里的應用進行規范、實用、嚴謹的調查。調查對象大多是水利工程相關企業、單位及一些水電開發公司、BIM技術聯合研究單位、高等科研院所等,其它研究BIM技術及相關新型信息技術的企事業單位也進行了訪問調查。被訪者中21.2%是企業負責者,30.8%是部門負責者,19.5%是項目負責者,7.5%是專業負責者,21%是技術工作者。調查大多利用問卷的發放,現場提問,相關訪談等一些模式來收集、整理和研究數據,共發出230套問卷,收回了220套。
調查表明,第一,對BIM技術的使用意義,各個企業和單位的認識不太一樣。對BIM技術的使用和需求主要是為塑造企業形象,提高品牌競爭力;在不同工程里,BIM能夠提升預測力,降低工程事故突發率,減少工期,使計劃更精準等;但是在一些管理工作上,應用效果不明顯。第二,BIM由推廣概念發展為項目試點應用,能夠相信BIM良好的發展前景,體會到它對企業進步的意義。4╱7的企業都進行了BIM的使用試點;有2╱7還沒有使用,卻會在半年里實施試點;另外1╱7實施了試點,卻不注重價值,不會進行推廣。
這次調查發現的問題如表2。
三、BIM 實施創新的3個要求
1. 立足現在,創新未來
對BIM的創新必須注重現在,腳踏實地,追求實效。BIM是一個信息技術工具集,是數據提供中心。正確認識BIM對水利工程實施建設的推動作用,利用BIM提高客人對工程的認識與認可;合理使用BIM 來不斷提高水利工程的智能化水準,通過不斷實踐,來發現缺點,優化提高,推動發展。
作為信息技術,實現水利工程創新。國家經濟正在不斷增長,技術創新取代低要素成為經濟進步的動力,建筑工程行業逐漸由要素、投資推動變為創新推動。信息化的進步,使數字信息技術不斷推動工程行業創新。創新成為重要動力,實現信息技術和多種水利工作相融,深入分析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加強信息技術對水利工程的支持作用,實現多種資源信息的綜合,更好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率。
2. 強化政策引導,使技術滿足要求
政策引領方向,市場優化資源。政府更加注重信息安全,然而當地BIM技術的研究實力較弱,只有PKPM、廣聯達、魯班等很少的幾個公司具有獨立的幾個BIM相關技術。若BIM技術研發不能脫離國外研發廠商,則我國就不能在建筑業落實信息安全;若我國不能良好把握核心信息,則當地實踐應用的信息化需求就不能得到滿足,國家相關行業的規定、要求就必須迎合國外的要求,這會阻礙國家建筑工程走向世界,影響國際競爭力。我國的BIM進步,會幫助建筑工程具有國際競爭力,能夠準確實施并穩定信息安全。
3. 先進行業引領,注重生態文明
2016年我國建立水利BIM設計聯盟,它致力于建立BIM生態圈,促進BIM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的使用,始終堅持新理念,實現水利工程信息技術水準的提升。陳雷部長于2017年 9月召開的相關會議里表達對聯盟的支持,也有更高標準“利用好水利水電 BIM設計聯盟的平臺,積極推進勘測設計手段創新”。
使用“增量、連接、多樣、開放、共享”的思想,建立“需求--供應--消費--反饋--再供應”的機制。如今大部分一等水利設計院在水利建設里使用BIM;多數企業建成技術中心,培養掌握相關信息的 BIM專業人才;一部分單位逐漸在設計與建設里應用 BIM技術。水利工程的BIM生態圈要有“增量、連接、多樣、開放、共享”的思想,使水利BIM從自產自用成為工程相關人員全部參加,BIM不單單作為消費品,BIM創新應用將會是工程施工與管理時的新型工作,相關的設計,查詢,技術研發,建設,管理以及以BIM為基礎研究的產業等會產生并擴展,最后建立“需求--供應--消費反饋再供應”的高效機制。
參考文獻:
[1]國家能源局.水電發展“十三五”規劃[R].2016.
[2]常雪梅,程宏毅.習近平向第八屆清潔能源部長級會議和第二屆創新使命部長級會議致賀信[N].人民日報,2017-06-08,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