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忠山
摘要:內部控制是每個組織都要做的基礎性工作,企業作為經濟組織實體更需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但談到內部控制,普遍認為是內部事務,多從內部去考慮,而忽略了外部環境對內部控制的影響。這一點在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要素表現的最為明顯,內部控制建設過程更是表露無遺。本文從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內部控制的基本規范要素和內部控制建設路徑等方面簡要的論述了外部環境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的影響。
關鍵詞:外部環境;內部控制;影響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的互融互通,企業走出去面臨著更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企業加強內部控制顯得尤為重要。
一、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越來越重視外部環境
內部控制的初級階段是內部牽制階段,源于現實需要而產生。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環境的改變,內部控制經歷了“制度二分法”、“結構三分法”、內部控制整合框架五要素、企業風險管理框架八要素等四個發展階段。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同樣始于內部牽制階段,但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速,我國企業快速跟上了內部控制的發展節奏,并跨躍了“制度二分法”和“結構三分法”階段,直接邁入整合框架五要素階段。不論內部控制處于哪個階段,無不體現外部環境的要求,從靜態的“方法、措施”到動態的“過程”,再到目前綜合的“企業風險管理”的變化,更體現了從靜態到動態、從以制度為本到以人為本、從細節控制到風險管理的動態演進,這一演進過程是為了應對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也就是說經濟環境的變化推動了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
二、從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要素談外部環境的影響
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要素包括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內部監督。
首先,從內部環境看。內部環境一般包括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等,這些因素無不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如沒有外部法律法規的約束,企業主動建立完善的治理結構和權責分配制度將會大大減弱,使內部審計與人力資源政策形同虛設,優秀知名企業家營造的“做企業,就是做領導”管理氛圍會讓企業文化陷入“領導人文化”的誤區。所以,沒有健康的外部環境做培育,內部控制必將浮于紙上。
其次,從風險評估看。風險評估是企業及時識別、系統分析經營活動中與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相關的風險、合理確定風險應對策略的過程。作為企業的必修課,一定要做專做實。然而,目前多數企業有著“一白遮百丑”的思想,捂著小問題,抱著大風險;有問題不報告,有風險不披露,怕影響前程和利益,嚴重受大環境造就的“任期滿與我何干,再高就青云直上”思想的影響。事實證明這種導向最終必使商業帝國遽然崩潰。
第三,從控制活動看。控制活動是企業根據風險評估結果,采用相應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內。除主觀上受外部思潮影響外,客觀上受到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也是巨大的。當經濟處于衰退階段時,會相對謹慎,將風險的可承受度指標定在低位,控制活動從嚴執行;當經濟處于高速增長階段,會相對樂觀,將風險的可承受度指標定在高位,控制活動從寬執行。所以,在控制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
第四,從信息與溝通看。信息與溝通是企業及時、準確地收集和傳遞與內部控制相關的信息,確保信息在企業內部、企業與外部之間進行有效溝通的過程。信息與溝通釋義表明,企業需要與外部進行有效溝通,因此,內部控制是受外部信息影響的。但外部信息在收集與處理上易受主觀因素影響,如企業偏好和個人學識都會對外部信息選擇與判斷產生影響,進而決定信息與溝通的效用。
最后,從內部監督看。內部監督是企業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進行的監督檢查,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現內部控制缺陷,應當及時加以改進。內部監督是一種完全的內部監管行為,但內部監督的力度和效果同樣受外部監督環境的影響。基于一個利益主體,內部監督不揭短、不紅臉,加之外部監督失察、乏力,使得內部監督浮于面、止于里,問題分析不透徹,整改過程不到位,小疾成大病,最終會導致企業瀕臨衰敗。
三、從內部控制建設路徑談外部環境的影響
根據《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其配套指引要求,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通常分為四個階段,即內部控制梳理、內部控制整改固化、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和內部控制審計。其中前三個階段是內控建設核心工作,需由企業主導完成。內部控制梳理、內部控制整改固化和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均基于五要素來開展,每個階段都要考慮外部環境對五要素的影響。要求在做內部控制梳理、內部控制整改固化和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工作時,要分析和評價外部因素的影響,設計適應外部環境、合乎內部管理要求和具有操作性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內控審計作為內部控制的外部評價工作之一,內控審計由審計師在企業配合下實施,受外部環境的影響不言而喻。若無上市監管要求,企業不會束手自縛,聘請審計師對內控進行審計,審計師的獨立性、執業能力和執業道德同樣會影響內控審計質量,反過來影響企業對內部控制建設的重視程度。因此,從內部控制建設路徑看,內部控制亦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
四、我國企業內控建設需要一個健康的外部環境
內控建設理論的發展完全可以支持企業做好內部控制建設,企業也完全可以掌握內部控制建設理論,并在其指導下摸索出適合企業的內部控制建設路徑,建立內部控制體系。但就內部控制的科學性、合理性與有效性而言,不僅受企業自身的影響,更受制于外部環境的約束。無論內控要素還是內控建設路徑對內部控制產生的是自我完善的作用,而外部環境才是內部控制建設和實施的最大阻力。因此,我國企業內控建設急需一個健康穩固的外部環境。
參考文獻:
[1]楊雄勝.內部控制范疇定義探索[J].會計研究,2015 (08):39.
[2]李翠翠.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環境極其優化[J].黑龍江對外貿易,2016 (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