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 劉冬曄 胡曉婧
本文將民間藝術資源開發作為出發點,利用民間藝術開發促進貧困地區脫貧的相關對策,如提升人文素養、豐富民眾生活的意義等,進而通過尊重傳統村落文化、發展農村藝術教育、政府參與藝術扶貧等途徑,將民間藝術資源開發合理的應用到貧困地區,促使貧困地區能夠擺脫貧困,以期為促進貧困地區的發展給予指導性的建議。
一、貧困地區脫貧的必要性
發展是全面的也是必須的,在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只有更好的滿足人員的欲望和要求,才能更好的促進整個社會和國家的進步,如果一個充滿不平等的與貧困的世界或者國家很容易產生生態或者其他違紀,因此滿足與人們的根本需求,例如衣、食、住、行才能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與可持續發展,讓還未得到發展的地方得到發展,此外發展也是全面的,不僅包括經濟的發展,也包括建設生態環境與社會的發展,只有真正的滿足這三方面的內容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其中經濟的可持續進步與發展能夠更好的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消除與減少人們的貧困。 自改革開放以來,促使我國社會經濟得到了快速的進步和發展,促使我國貧困地區的工作日益推進,在黨和國家的帶領下促使我國扶持貧困地區的項目不斷推進,促使我國在有關推進的過程中獲得了一定的成就,我國僅用了一代人的時間,取得了其他國家幾代人的努力,雖然我國在反貧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我國是人口大國,在發展的過程中連片區域的脫貧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阻礙,促使我國在對某些地區脫貧工作的過程中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國對這些貧困地區進行扶持和脫貧工作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
二、藝術脫貧的產生及發展歷程
藝術是人們共同享受的資源,在人類的靈魂當中都埋藏著對藝術的追求和渴望,每人對藝術都有平等追求的權利,但我國是人口大國,區域經濟發展存在不平衡的現象,進而使得我國教育資源的分布也存在著不合理的現象,其中我國藝術門類呈現短板的情況。在我國很多貧困地區存在著藝術教育缺失現象,很多學生在校園學習的中從沒有接觸過藝術教育,進而導致了很多學生的才能和天性沒有發揮出來。而對于貧困地區淶水校外接觸藝術的途徑很少,很多開展藝術類課程的學校是私立學校如果報名的學生較少,學校也難以開展下去,進而這種現象的存在使得藝術矛盾尤為突出。文化館、藝術館等一些專業性較強的藝術干部隊伍,沒有做好農村地區的問藝術宣傳工作,另外一些藝術干部團隊的人員職位限制,沒有將藝術工作者的自身價值合理的發揮出來,而對于藝術扶持來說主要涉及擔任這兩個平衡狀況的橋梁,有效的將城鄉之間的藝術文化差異縮小,更新社會面貌。
三、民間藝術資源開發對貧困地區脫貧的意義
(一)促進經濟發展
實踐證明促使人們能夠脫離貧困的意義不僅是改善人們的生活,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需要改善人們物質生活之外的環境,引導貧困地區人們轉換思想,提升貧困地區人們走向幸福生活的動力,擺脫貧困的生活,藝術扶持是扶持貧困地區人們走出貧困的一把金鑰匙,實際上文化不脫貧,人們就不能真正的脫貧,因此在貧困地區做好民間藝術的普及工作,能夠有效的帶動社會的經濟進步與發展,更好的改善人們的生活,讓人們能在藝術中尋找生活的方向,如果人們的生活富起來了,那么就會帶動整個地區經濟的發展,進而能夠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二)提升人文素養
一個文化素質低,接受新文化少的人,將不會有改善自己生活的觀念,僅是一味地重復的以往的生活。并且傳統的文化和思想觀念對人們的心理素質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并遏制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很多貧困地區的人們不思進取、聽天由命、自我封閉,也可以說。貧困觀念與貧困文化,導致貧困地區人們素養的發展.因此為了通過民間藝術能夠有效地提升人文素養,使得人們對生活的觀念發生改變,人們會通過民間藝術來提升自身的修養和素質,同時也是通過民間藝術傳播優秀的文化,在藝術中學到日常學不到的知識。對于貧困地區的孩子來說,民間藝術能夠開拓他們的視野,為他們創建廣大的發展平臺,不是僅僅局限于不能書法內心想法和表達的世界中,通過民間預算促使人們的文化和藝術素養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明顯的一生,觀察力、創造力、想象力也被藝術激活,由內而外的散發著藝術的信念與憧憬。
(三)豐富民眾生活
每個民族的藝術都具有各不相同的特色例如剪花、剪紙、刻紙等這些都是勞動人民為了豐富自己的精神而創造出來的,并且這些藝術作品也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流傳與應用的藝術影響。民間藝術的題材較為廣泛,每個地區的風格各不相同,每個地區的民間藝術都有自己地區的特色,因此人們可通過自己地區的藝術來不斷豐富自己的生活,民間藝術都具有自身獨特的造型,這些造型具有一定的特點,人們可以通過制作藝術作品,來不斷豐富自己的生活,在制作藝術作品時候過程中都能將自己的觀念融入到藝術作品當中,促使民眾的生活能夠更加豐富多彩。
四、民間藝術資源開發應用于貧困地區脫貧的途徑
(一)尊重傳統村落文化
為了促使貧困地區能夠擺脫貧困,促使人們能夠全身的接受民間藝術,應尊重傳統村落文化,村落主要是指多個聚落或者大的聚落而形成的群體,其主要包括村莊區、自然村莊等,在傳遞民間藝術的過程中應尊重農村地區傳統的文化,并將其合理的應用的傳播文化中,隨著社會的變遷和社會經濟的快速進步與發展,很多村落已經消失,不能逆轉,但傳統村落實際上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優勢,例如一些區域在開發旅游地區和城鎮的過程中,缺乏地方特色,和農村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及時收到民間藝術的影響貧困地區的人們生活富裕了,生態文化和自然生態卻會遭到破壞。民間藝術在應用于脫貧工作時候相關人們應充分地認識到傳統村落已經歷了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鄉村的風貌,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很多村落也是社會發展歷程的見證者,也是很多建筑的典型代表。例如山西的平陸地窨院,它是在黃土地上挖掘出來,由早期人類的穴居發展而演變過來的,之至今日已有4000多年歷史,目前已我國古代居住文化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在發展的過程中將這些村落拆除,將不能用金錢來衡量所造成的文化損失。因此這就告訴我們,在開展民間藝術扶貧工作時,應懂得穩扎穩打、循序漸進,前期應生態發展和文化發展的意識,在踏實發展策略的基礎上,推動貧困地區的進步與發展,促使傳統村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得到傳承和保護。此外,相關部門在開始民間藝術文化前應具有前瞻性的村落文化,應提升自身對村落文化的保護意識,制定科學的保護名錄和保護標準,在前期制定發展戰略的過程中應做好前期的調查工作,合理的規劃,設計出適合傳統村落的村落保護方案,就好像是保護傳統文化物質一樣,保護典型的傳統村落,進而能夠促使村落的文化能夠保存下來,同時也能促使我國傳統文化更好的繼承和發揚。
(二)發展農村藝術教育
為了促使農村地區更好的順應時代的發展,因此應全面改善農村的中小學生的藝術教育落后局面,提升農村地區的藝術教育質量,促進農村地區的藝術教育能與其他教育一同進步與發展。為了促進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的全面進步與發展應在教育部門和廣大教學職工的帶領下勇于創新,也應將藝術教師的創造力有效的發揮出來。首先在農村地區開展藝術的前期國家教育部門應做好指導工作促使校園藝術教育能夠有序的開展下去,各個學校應該嚴格根據國家所制定的課程開展藝術類課程,并且應該定期對學校的藝術教學情況進行檢查,以保障藝術課程能夠真正的落實到實際工作中。此外也應轉變加長、學校、社會對藝術教育的觀念,促使藝術教育能夠支持,并真正的落實到實際工作中。
(三)政府參與藝術扶貧
在開展民間藝術脫貧工作時,應堅持以政府為主導的理念,鼓勵社會人們群眾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民間藝術活動中,此外文化藝術館應為了推動本地區的藝術文化發展,應推出藝術扶貧工程,之后在政府的帶領下帶動整個省文化藝術館進行藝術扶貧工作,應在省政府的帶領下積極的響應藝術扶貧工作,這些以政府為主導的民間藝術扶貧工作,將其深入到農村和農村藝術當中,促使民間藝術能夠發光發熱,進而能夠促使民間藝術扶貧工作能夠更好的開展下去。
五、總結
綜上所述為了將貧困地區的扶貧工作更好的開展下去,使貧困地區的人們富起來,文化素質得到豐富,在開展相關工作的過程中應在尊重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開展相關工作,此外也應認識到教育對文化藝術傳播的重要性,提升學生的藝術理念,并且也應在政府的帶領下,促使相關工作能夠給真正的落實到實際工作中,促使民間藝術能夠真正的達到扶貧效果。(作者單位為1、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園藝系;2、河北經貿大學藝術學院)
作者簡介:張峰,(1979-4),男,河北冀州人,本科,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園藝系講師,研究方向:美術學;劉冬曄,(1981-11),女,河北石家莊人,碩士,河北經貿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術教育;胡曉婧,(1982-4),女,河北石家莊人,碩士,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園藝系講師,研究方向:美術學。
課題來源:2017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民間文化藝術助力我省深度貧困地區扶貧路徑研究”(編號:20170313050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