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珍
鄉鎮衛生院績效管理是衛生院經營管理和衛生院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結合實際,指出了鄉鎮衛生院績效管理模式存在的局限性,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改革發展思路,對指導實際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據有關資料給出的定義:所謂績效管理,是指各級管理者和員工為了達到組織目標共同參與的績效計劃制定、績效輔導溝通、績效考核評價、績效結果應用、績效目標提升的持續循環過程,績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續提升個人、部門和組織的績效。本文擬從鄉鎮衛生院的角度就績效管理問題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和認識。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日趨完善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對于鄉鎮醫療衛生機構現行的績效管理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從當前情況看,鄉鎮衛生院的績效管理模式仍然是比較簡單的,不夠科學合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績效管理系統不夠健全、完整;二是績效管理的各個環節存在著基礎性的弊端;三是績效考核評價未能與績效管理同步發展。
一、鄉鎮衛生院實施績效管理的必要性和長期性
(一)在鄉鎮衛生院實施績效管理是國家衛生主管機關的基本要求
2011年7月7日,國家衛生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農業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的《鄉鎮衛生院管理辦法(試行)》(衛農衛發【2011】61號)專列第七章,明確“績效管理”。其中規定,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組織鄉鎮衛生院績效考核工作。由此可見,實施績效管理是縣衛生局和衛生院管理的常規工作,也是基本要求。這項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要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視。
(二)實施績效管理,是促進鄉鎮衛生院健康長足發展的客觀需要
近些年來,在許多地方,鄉鎮衛生院存在服務能力萎縮,技術骨干流失,醫療服務質量和基本醫療服務量下降等問題,出現了“一個人的衛生院”、“衛生院住院樓空了”等怪現象,基層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吃大鍋飯”仍然較為突出。主要原因就在于績效管理步子滯后,衛生院發展吃力、乏力。實施績效管理已成為促進鄉鎮衛生院發展的客觀要求。
(三)實施績效管理,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主要手段。 在鄉鎮衛生院實施績效管理,就是指為實現衛生院長遠發展目標,采用科學的方法,通過對員工或群體的行為表現、勞動態度和工作業績,以及綜合素質的全面監測、考核、分析和評價,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改善員工和組織的行為,是一個提高素質,挖掘潛力的過程。一些取得成功的鄉鎮衛生院先進典型明確地告訴我們:只有通過有效的績效管理才能夠解決當前鄉鎮衛生院出現的種種問題,才能夠提升鄉鎮衛生院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
二.加強鄉鎮衛生院績效管理的思路和對策
(一)實施縣鄉兩級績效考核。根據規定,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按照管理對鄉鎮衛生院進行業績考核。 考核的基本內容: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根據管理績效、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的數量和質量、服務對象滿意度、居民健康狀況改善等指標對鄉鎮衛生院進行綜合量化考核,并將考核結果與政府經費補助、衛生院績效工資總額、衛生院院長的年度考核和任免掛鉤。各鄉鎮衛生院要建立以崗位責任和績效為基礎、以服務數量和質量以及服務對象滿意度為核心的工作人員考核和激勵制度,即績效考核機制。
(二)科學合理定崗定責。設置科學、合理的員工崗位是實施績效管理的基礎性工作,若在崗位設置上出了問題,往往容易導致人浮于事、推諉扯皮、交叉重疊、遇事“都管都不管”等不良現象的發生。鄉鎮衛生院的崗位設置,必須立足于本院服務功能和長遠發展目標,結合人員層次結構、素質狀況、業務性質、崗位需要科學、合理地進行定位。按照五部委出臺的《鄉鎮衛生院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鄉鎮衛生院要以維護當地居民健康為中心,綜合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等服務,并承擔上一級衛生行政部門委托的衛生管理職能,負責對所在鄉鎮農村衛生(所)室的業務管理和技術指導。根據這些實際情況,鄉鎮衛生院的崗位設置一般應分為三類:一類是基本醫療服務類;一類是公共衛生服務類;一類是行政管理與后勤保障類。當然,當前鄉鎮衛生院人員結構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人員設崗和確定上還要考慮三類人的存在:有的同志工作能力強、認真負責、同樣的時間可以干超倍的活,即可以在同樣的時間內“超負荷”勞動;有的同志在同樣的時間內本職工作達不到“負荷”;還有一些人,原本獲得的專業技術職務因各種主客觀原因,沒有從事對應崗位,不能按照原有技術職稱對應。鑒于這些因素的存在,在崗位設定和績效工資設定時要充分予以考慮,避免出現“窩工”、“吃大鍋飯”等現象,做到人盡其用,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詳細編制崗位薪酬計算說明書。根據專業技術、后勤保障、服務技能等不同崗位和不同特點,確定不同的職責和任務,編制崗位說明書。崗位說明書應包括崗位名稱、主管人員、設崗目的、基本條件、職責任務、考核辦法、計薪計酬標準,等。按照不同崗位、人員所承擔的職責、任務及創造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情況,綜合分析,統籌考慮,結合前些年的具體情況,對員工進行績效考核,并將考核結果作為發放績效工資、調整崗位、解聘續聘等的重要依據。需要注意的是:對于績效工資的分配,要嚴格按照多勞多得、獎勤罰懶、充分調動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原則組織進行。對有突出貢獻、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對社會作出重大貢獻的,要不惜給予重金獎勵和精神獎勵。
(四)嚴格實施考核兌現。實踐表明,一個 好的方案不一定出現好的結果,關鍵問題是方案制定后如何去執行。本人認為:首先要成立一支專業考核隊伍。考核隊伍要吸收各個類別、級別的人員組成,保證考核結果的公正性和員工滿意度。其次,精心組織兌現。根據確定的崗位目標和計薪計酬標準、辦法,對考核情況進行細化、量化,做到嚴、細、實,即:嚴格按照標準執行,考核的全過程要做到細了又細,考核工作要客觀公正,實事求是,讓廣大員工都滿意。
(五)重視績效考核結果運用。對考核結果進行公示、公開,考核結果作為考慮每一名員工調職、晉升、提薪、解聘、辭退的重要依據,作為提升鄉鎮衛生院工作活力和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科學、嚴明的績效考核讓大家明白,怎樣才叫稱職、盡職,怎樣才叫德才兼備,怎樣才算是一名合格的、優秀的醫務工作者。
三、結語
如何提高鄉鎮衛生院的核心競爭力,提高綜合業績,是當今越來越多的國內醫療機構績效管理中的重要問題。在醫療體制改革快速發展的今天,只有對醫療機構績效管理模式進行改革,加強績效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才能夠促進我國鄉鎮衛生院的發展。鄉鎮衛生院的績效管理模式要與時俱進,與形勢發展接軌,不斷改革和創新,為鄉鎮衛生院的改革與發展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作者單位為山東省萊西市水集中心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