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華
新形勢下,如何更新監督檢查理念,健全監督檢查機制,使財政監督的職能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增強財政監督工作實效,促進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對基層財政監督檢查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下面就這個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共同探討。
一、要創新監督檢查理念,構建基層財政“大監督”思路
適應財政改革發展新形勢的需要,基層財政部門要設立高于同級業務科室的督監察機構,進一步明確監督職責,積極建立健全“大監督”工作機制。
一是理順監督責任體系。針對財政部門專職監督機構與業務管理機構存在的職責不明確、溝通協調不夠、監督效率較低等問題,牢固樹立監督工作“一盤棋”理念,突出監督檢查機構的牽頭作用,明確業務管理機構與專職監督機構的監督職責,加強溝通協調,以嚴格落實全局監督檢查計劃為抓手,落實兼職監督員制度、內部監督管理制度等措施,構建起齊抓共管的“大監督”格局。
二是建立“上下聯動”監督檢查工作機制。針對基層監督檢查工作重點不統一、監督力量薄弱等問題,探索建立 “上下聯動”工作機制。上下級財政部門同步開展監督,重點從財政內部監督、專項資金監督、會計信息質量監督等方面開展工作。做到三個統一,即檢查計劃統一、檢查部署統一、檢查實施統一,實現檢查結果共享,增強財政監督工作實效。
三是建立 “三位一體”財政監督機制。針對財政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和財政監督之間存在的不夠協調、缺乏制衡等問題,結合金財工程應用支撐大平臺建設等工作,將項目預算評審、專項資金預算編制及專項支出預算執行動態監控等各項財政管理系統端口,統一向監督檢查部門全面開放。預算編制、執行和財政監督各節點間的信息及時共享,財政監督及時跟進,使財政預算編制、評審執行和動態監督“三位一體”同步進行。
四是建立監督工作剛性考核機制。針對財政監督工作考核缺乏約束力,部分監督工作善始不善終的問題,加強對監督檢查工作考核力度。把有關業務部門監督工作納入年度績效目標考核范疇,督促各部門積極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按時完成年度檢查目標任務。
二、制定規范的監督檢查制度,健全監督檢查工作運行機制
一是完善財政監督制度規范。進一步規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進一步完善了《財政檢查工作規程》等9項規章制度,從完善檢查程序、明確監督職責、改進內部監督、推行信息共享、強化監督考核等方面,對財政監督執法行為進行嚴格規范。建立實施了監督檢查約談提醒制度、內部同步監督制度、兼職監督員制度、集體復核制度、整改跟蹤制度等,切實保障了財政監督工作順利開展。
二是建立財政監督檢查報告制度。針對財政監督成果利用時效性不夠強等問題,建立并實施財政監督檢查報告制度。將監督檢查總結報告文書格式統一規范為年度檢查總結報告、行業主管部門或專項檢查總結報告、被檢查單位的具體檢查報告三個類別,對報告的范圍、內容、用途和流程進行了統一明確,將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及建議向局領導及有關業務處室進行動態報告反映,為促進各項財政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撐。
三是嚴格實施監督檢查集體復核制度。檢查復核質量不僅影響處理處罰準確性,還事關依法行政工作。要全面加強監督檢查復核工作管理,將分散復核改為集體統一復核,由監督檢查局領導、各科實負責人、業務骨干等統一組成復核組,統一討論、統一定性、統一處理意見,把集中定性與復核工作有機結合,對統一定性的案例建立模板編纂成冊,以備今后檢查工作參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拓展監督領域,推動財政監督向縱深發展
一是強化內部監督,促進財政自身規范管理。對預算執行實行動態監督,通過前移監督關口、實施預算評審同步監督、事中監督、開展績效監督等方式,強化對財政部門內部監督工作情況檢查,對深化財政管理發揮積極推動作用。首先,加強內部科室履行職責情況監督。對局內各科室(局)的審計整改、預算編制執行、內控制度的建立及職責履行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其次,實施內部審計。對局屬各單位預算、資產、財務等情況進行了審計,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有效防范內部財務風險。
二是改進監督方式,開展行政、事業單位綜合監督。針對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檢查不同事項存在重復檢查、監督低效等問題,注意整合檢查項目和人員,改進檢查方式方法,開展對行政、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預算編制、執行、資產管理、會計信息質量相結合的綜合監督,避免重復檢查,減輕被查單位負擔。對查出行政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違規違紀問題,全部下達處理決定督促整改落實,使檢查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三是注重績效評價,探索推行績效監督。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對局各業務科室及相關單位組織的績效評價工作過程實施同步績效監督,重點關注了績效評價的工作程序、工作質量、評價結論、報告質量、中介和專家的資質等情況。跟蹤并抽查重點項目,出具績效監督報告。對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績效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不僅檢查財政資金的合規性,也監督財政資金使用管理的績效情況,重點從項目立項、資金分配、項目實施管理、事權部門監管職責履行情況以及財政資金管理制度和政策的合理性等方面實施全面監督。(作者單位為沂南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