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印刷型資源指標評價
在高校圖書館中,印刷型資源評價的標準就是圍繞館藏書借閱利用的情況,滿足讀者及社會文獻需求的能力等,整個評價要從多個角度考慮。
(一)數量指標評價。
數量是質量的保證和前提,數量評價是質量評價的基點,可通過學科覆蓋率,讀者的滿足率,以及文獻的保障率各個指標來衡量。
(二)質量指標評價。
可通過圖書館館藏文獻覆蓋率,新書的增長率來衡量和體現。對于館藏文獻質量的評價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三)結構指標評價。
高校圖書館藏書量再大,質量再高,若缺乏合理的組織結構,藏書系統功能也很難發揮重要作用。文獻有很多屬性,館藏的結構有學科結構、時間結構,文獻類型結構,等級結構,文種結構。在評價時,要分門別類,分別考察,按照結構比例進行統計,還要考察文獻與讀者需求的符合度等。
(四)效能指標評價。
圖書館的主要職能是為讀者提供最有效的服務功能,使讀者滿意。但是讀者的知識水平各有差異,文獻的效能作用,價值發揮的作用,因人而異。因此,文獻的效能評價,要針對不同人群對文獻的利用率進行評價。
二、數字資源指標評價
通常講數字資源評價與印刷資源評價有很多共同之處。主要是服務對象、性質、閱讀傾向,資源共享的可能性等;也有不同之處。
(一)檢索能力指標評價。
一般情況下,用自然語言檢索,用布爾邏輯、固定詞組加強自然語言功能更好。對于專業數據,保證基本的檢索點尤為重要,專業數據庫經過控制語言的標引,可與自然語言匹配,使檢索的準確度大大加強,鏈接檢索的功能要恰到好處,無窮盡的鏈接檢索會影響檢索的質量,檢索時要注重系統響應速度與靈敏度等。
(二)更新能力指標評價。
高校圖書館一定要對陳舊過時的文獻及時剔除,對于檢索到的科學數據,要對檢索結果按相關項排序,有的也可按時間排序。如在相關項的排序中,要另有窗口對新收錄的文獻及時報道,用戶要定期查看這個窗口,可追蹤學科的新發展。為此,更新能力尤為重要。
(三)設計能力指標評價。
通常圖像能否情報性與裝飾性并舉,與文字比例是否恰當,菜單、站點布局、索引和功能,是否有鏡像導航的功能,廣告宣傳。文獻的價值、讀者定制功能等都涉及設計能力。由此,設計能力、設計水平這些指標都是文獻資源的重要評價指標。
(四)數字文獻質量指標評價。
這一指標包括數據庫的整體質量、收錄的文獻標準、編輯水平,指標是否準確,要經過專家的評價與鑒定,體現作者的權威性。文獻的主體結構,層次,主題目錄等是否簡潔明快,數量質量是否達到要求,包括數據庫中所收錄的文獻數量,質量內容覆蓋面,以及深淺程度如何,文獻中是否有重要作者的重要文章,是否能滿足讀者需求,對于二次文獻—文摘,三次文獻—綜述,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五)系統功能指標評價。
系統功能包括系統涉及的版權問題,有無特殊的限制,涉及到被多個讀者同時使用,系統中涉及防毒能力,維修的能力,穩定性。也涉及翻譯能力和水平,也涉及到安裝的難易程度,與本館現有硬件的匹配,數據的形式標準是否符合要求等。
三、文獻資源的綜合評價
(一)印刷型文獻與數字文獻的配置。
一般來講,印刷型館藏文獻,信息保存的安全性強,用戶長期形成了直接利用的習慣,文獻信息傳遞直觀性很好,在高校圖書館中長期占有重要的地位。新時代到來,數字資源在館藏中的數量越來越多,整個圖書館電子化、數字化、信息化是館藏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因此,在選擇和購置數字出版物,發展數字館藏已是圖書館館藏建設的重心,合理配置印刷型資源與數字資源,使之形成互補。不同類型的高校圖書館,印刷型館藏與數字館藏的比例關系,不盡相同,要視具體情況確定。綜合性高校圖書館,可以印刷型文獻為主,兼顧數字資源的收藏;對于理工類,應用型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的比例可高于文科高校圖書館,對于需求大的科研和教學資料可購置數字資源電子版進行館藏。
(二)印刷型文獻資源與數字文獻資源的互補。
兩種文獻是否能互補,也是綜合評價文獻資源的一項重要內容。兩種資源的配置比例決定著館藏資源的發展方向,兩種資源互補決定著館藏資源的建設水平,兩種資源若大量無謂的重復,則浪費了圖書館的人力和時間,更給圖書館增加了財力負擔。印刷型文獻資源和數字文獻資源最好能達到互補,互不重復的程度,而適當的重復也是滿足讀者的需求。
綜所上述,高校圖書館印刷型文獻資源與數字文獻資源兩者要完整和互補,作為一個整體,共同服務于用戶,以實現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的綜合評價,科學化。規范化。(作者單位為陜西服裝工程學院 )
作者簡介:都金萍(1959.12-)女,漢族,陜西洋縣人,大專, 陜西服裝工程學院圖書館,管理員,研究方向:圖書館管理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