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寅寅

《國王與小鳥》
導演:
保羅·格里莫爾類型:
動畫/奇幻/歌舞首映時間:
1980年制片國家:
法國荒漠中的塔基卡迪王國是一個布滿陷阱、危險重重的地方,因為國王的性格太差勁了,動不動就會把人關進陰暗的地牢。他既自戀又自私,城堡里到處是他的雕塑和畫像。
這天,新來的木訥畫師把他畫成了斗雞眼,氣得他把畫師關進地牢,連這幅肖像也被打入密室——環顧國王這間藏滿畫作的密室,似乎沒什么特別。
不過,一到夜里,所有的畫中人都會醒過來!畫像上迷人的牧羊姑娘與擦煙囪的少年相愛了,但“國王的肖像”很不樂意,他非要娶牧羊姑娘當王后。更可怕的是,他把真的國王也送進了地牢……
兩個年輕人計劃逃跑,小鳥同行保護他們。但牧羊姑娘不幸被抓住,煙囪少年和小鳥也被扔進獅群。
足智多謀的小鳥成功鼓動獅群反抗國王的壓迫。煙囪少年能否救回牧羊姑娘?國王與小鳥的“戰爭”就此上演。
國王與小鳥的故事主調既優美又浪漫。影片一開場,緩緩流動的鋼琴聲仿佛在訴說著牧羊姑娘與煙囪少年的美好愛情。

當他們互訴愛意時,熟悉的旋律再次響起,這次是小提琴的演奏——寧靜的夜晚呀,親密的戀人正喃喃低語。
面對國王的要挾,煙囪少年勇敢地帶著牧羊姑娘出逃。這一幕,導演巧妙利用了煙囪少年向國王扔出西紅柿的那一個重音音效,畫布上的紅色就像一個段落的句號。
此刻,鋼琴的演奏力度加強了,琴鍵敲擊出的音符充滿力量,烘托出逃跑的緊張氣氛。影片結尾,小鳥操控機械巨人打敗了國王,摧毀了他的城堡。小鳥累得癱坐在一片廢墟上,主題曲再次響起。
當機械巨人敲碎了關押小鳥的籠子時,影片就此落下帷幕。導演在主旋律的基礎上加入了許多變奏,營造出交響樂般的恢弘氣勢。

通過導演的巧妙運用,這支曲子演奏的已經不再是牧羊姑娘和煙囪少年的愛情故事,而展現了更高遠的“自由與抗爭”的主題。
劇中有一位重要的串場人物——拉手風琴的盲人。雖然他的眼睛看不見世間萬物,內心卻向往著光明與自由,他的音樂甚至能讓躁怒的獅群平靜下來,沉浸在樂聲之中。
有源音樂是指讓音樂本身出現在電影中,直接成為電影故事的組成部分,而無源音樂類似背景音樂,更注重在“背后”默默傳達人物的情緒。

盲人演奏的主題曲作為有源音樂在片中反復出現。隨著劇情推進到高潮,小鳥鼓動獅群反抗,手風琴的節奏順勢加快,在不知不覺中轉換為無源音樂,加強了畫面的緊張氣氛。
除了上述主題曲,影片的其他配樂也十分用心。
當小鳥和煙囪少年被抓去為國王干苦力時,慌張的音樂竟然穿插著尖銳刺耳的滑音,讓人聽著特別難受,一下子就能讓你感受到干苦力的痛苦!
國王與牧羊姑娘的婚禮上,國王命令下屬播放怪異版《結婚進行曲》,一會兒快一會兒慢,各種樂器丁零當啷簡直像裝修現場,伺機拯救牧羊姑娘的小鳥和煙囪少年都捂上了耳朵,大呼難聽。
“神通廣大”的小鳥敢于當面斥責國王,甚至能說服獅群一同反抗國王,最后直接開著機械巨人把城堡摧毀。不得不承認,這只小鳥的口才真“給力”!
我發現,平時很多同學是會寫不會說——寫作文時妙筆生花,一講話就語無倫次。想要鍛煉好口才首先得“腹有詩書”,學習之余要給自己留出讀書與思考的“專屬時間”!沒有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就沒有對文字的敏感度。腦袋里沒裝著豐富的詞匯和獨立的思想,哪能“出口成章”呢?

《鳥!鳥!鳥!》
一群性格尖酸的小鳥集聚在電線上,嘰嘰喳喳吵個不停。
“不速之客”大笨鳥的到來打破了他們的爭吵,小鳥們突然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對大笨鳥冷嘲熱諷,甚至打算齊心協力把它排擠出去。可就在成功在即之時,意外發生了……
導演:
拉夫·埃格爾斯頓類型:
動畫/短片/家庭首映時間:
2000年制片國家:
美國
《里約大冒險》
世界上最后一只公金剛鸚鵡阿藍,為了生兒育女回到故鄉里約,見到了美若天仙的茱兒,但不幸和她一起落入走私者手中。在回歸自然的逃亡中,阿藍與茱兒彼此產生了好感,與此同時,一伙犯罪分子盯上了這群可愛的小生靈……
導演:
卡洛斯·沙爾丹哈類型:
喜劇/動畫/冒險首映時間:
2011年制片國家: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