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476100)張璋
面部糖皮質激素依賴性皮炎是皮膚科的常見病,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產生了嚴重危害[1]。常規的西醫療法對此類疾病的治療效果并不理想[2]。鑒于此,本研究特深入探討中西醫結合療法在面部糖皮質激素依賴性皮炎患者中的療效及安全性,詳情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面部糖皮質激素依賴性皮炎患者88例展開臨床對照試驗,利用軟件包分為結合組與參照組,結合組(n=44),25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26~54歲,平均(32.4±5.9)歲,病程6個月~2年,平均(1.2±0.4)年;參照組(n=44),23例男性、21例女性,年齡24~52歲,平均(33.1±6.2)歲,病程6個月~2年,平均(1.2±0.3)年。臨床資料數據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參照組實施常規西醫治療,即他克莫司軟膏(生產廠家:安斯泰來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40148)潔面后涂抹,1次/d,連續治療2個月。結合組在上述方法的基礎上實施中西醫結合治療,中藥材組方:鮮生地20g,連翹15g,赤芍、山梔、地丁、丹皮、甘草各10g,若有嚴重膿皰、腫脹、瘙癢者分別加野菊花15g+蒲公英10g+黃連6g、薏苡仁20g+白鮮皮10g+白茅根10g、防風10g+蟬蛻9g。水煎至400ml,每天1劑(2次),連用2個月。
1.3 觀察指標 對比相關指標。中醫證候積分采用尼莫地平法評定,包括面部水腫、脫屑、紅斑、瘙癢、灼熱、刺痛癥狀,每項癥狀均采用六級評分法量化,總分即為所有癥狀評分之和;臨床療效根據療效指數評定,即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差值與治療前中醫證候積分的比值,將療效指數≥95%者,≥70%且<95%者,≥30%且<70%者分別記為痊愈、顯效、有效,否則為無效。痊愈率、顯效率與有效率總和為總有效率。
1.4 統計學分析 分析工具為SPSS17.0版本軟件,等級、計數、計量數據的檢驗方法分別為秩和、x2和t,P<0.05說明差異顯著。
2.1 中醫證候積分變化 本組內治療前后及治療后結合組與參照組組間積分比較差異均顯著(P<0.05),見附表。
2.2 兩組療效比較 結合組痊愈31例,顯效8例,有效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5.45%;參照組痊愈20例,顯效10例,有效6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81.82%,結合組有效率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安全性方面兩組均未發生明顯不良反應。
面部糖皮質激素依賴性皮炎是因為長期濫用或者誤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導致皮膚表皮炎癥,臨床常用他克莫司軟膏治療,但是單獨應用該藥物治療見效慢。祖國醫學認為,該病屬于“藥毒”、“風毒”、“面游風”等疾病范疇,基本病機為風熱邪毒侵入肌膚,在肌膚蘊結,久而久之則津血難以上營于面,陰血脈絡耗傷,毒邪難以排出體外,因此應當遵循活血化瘀、疏風清熱、涼血解毒、除濕止癢、滋陰潤燥的原則進行治療。在“清營湯”的基礎上加減化裁所得清營解毒湯,能夠發揮透熱養陰、解毒涼血的功效。方中赤芍消腫止痛、清熱涼血、祛瘀散結,山梔通泄三焦,生地清熱涼血,連翹和金銀花清熱解毒,丹皮瀉火除煩,地丁清熱解毒,甘草調和,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除濕止癢、涼血解毒之效。此外,在此基礎上根據臨床癥狀及表現加用具有不同作用的中藥材,能夠對癥施治、標本兼顧,效果理想。故而中西醫結合療法能同時利用兩種治療體系的優勢,內外兼施,可達立竿見影之效。
附表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變化比較(±s)

附表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變化比較(±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結合組 44 34.2±2.6 7.4±1.2 19.874 0.000參照組 44 34.5±2.7 12.5±2.1 10.698 0.000 t值 1.026 7.984 - -P值 0.237 0.002 - -
本研究結果中,結合組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遠低于治療前及參照組治療后,可知中西醫結合療法能夠顯著減輕面部糖皮質激素依賴性皮炎的臨床癥狀;前者臨床療效顯著優于后者,說明中西醫結合療法能夠顯著改善臨床療效;兩組均無明顯不良反應,說明該療法安全性高。綜上所述,建議對面部糖皮質激素依賴性皮炎實施中西醫結合療法,療效顯著且能顯著減輕臨床癥狀,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