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偃師市人民醫院(471900)李芬芝
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產科收治的240例孕婦為研究對象,所選產婦均為單胎,年齡在22~40歲之間,孕周在34~41周。
2.1 研究分組 根據臍血流和胎心監護的結果進行分組,即胎心正常、臍血流正常組(A組)171例、胎心正常、臍血流異常組(B組)31例、胎心異常、臍血流正常組(C組)24例、胎心異常、臍血流異常組(D組)14例。
2.2 胎心監護 使用胎心監護儀,由專業醫師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對胎心監護進行觀察。具體操作:孕婦取頭高腳低仰臥位,監測孕婦血壓正常時,進行胎心監護,監測時間在20min左右,然后隔著母體腹部推動胎頭,再持續監測20min。
2.3 臍血流監測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監測臍血流,嚴格按照相應操作規程,監測胎兒側、胎盤側以及臍帶中斷血流,先以探頭定位胎兒膀胱,明確臍動脈血流,再掃查胎盤側,測量相應部分的臍血流量,測量收縮期峰值流速/舒張末流速(S/D)值[1]。胎兒宮內窘迫療效評估:診斷標準基線>160 次/min,或 <120 次/min,出現胎動時無胎心率加速;臍血流S/D 值≥3;羊水胎糞污染。

附表 各組間胎兒宮內窘迫情況比較
2.4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分析。
比較四組胎兒宮內窘迫情況見附表,胎心正常、臍血流正常組(A組)羊水污染共21例,胎心異常24例,宮內窘迫發生率為26.3%(45/171);胎心正常、臍血流異常組(B組)羊水污染共6例,胎心異常4例,宮內窘迫發生率為32.3%(10/31);胎心異常、臍血流正常組(C組)羊水污染共4例,胎心異常4例,宮內窘迫發生率為33.3%(8/24);胎心異常、臍血流異常組(D組)羊水污染共6例,胎心異常6例,宮內窘迫發生率為85.7%(12/14)。其中甲A組與其他3組胎兒宮內窘迫發生率比較,差異均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胎兒窘迫是嚴重影響胎兒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并發癥[2],近年來彩色多普勒超聲臍血流測定技術不斷完善成熟,作為一種新型的胎兒監護方法,可監測胎盤的循環功能,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通過監測收縮期峰值流速/舒張末流速(S/D),可以將胎盤末梢循環阻抗和胎盤血流的灌注量進行客觀反映。若胎兒宮內缺氧,則胎盤末梢循環血量會明顯減少,導致S/D值明顯升高,而胎兒宮內不缺氧,則胎盤末梢循環的血流量正常S/D會下降[3]。與胎心監護比較,S/D值的變化更加敏感,可預測性更高,假陽性率低。一般臍血流監測能早期發現胎兒的異常情況,并給予積極處理。但是臨床上單一監測措施仍會出現漏診情況,有學者研究聯合多些監測措施共同診斷,能提高早期胎兒宮內窘迫的診斷率。
本文主要探討聯合臍血流與胎心監護在監測胎兒宮內窘迫中的應用價值,將所選孕婦根據臍血流與胎心監護的具體情況分為四組,比較四組胎兒宮內窘迫的發生情況,結果提示胎心正常、臍血流正常組(A組)宮內窘迫發生率為26.3%(45/171),胎心正常、臍血流異常組(B組)為32.3%(10/31),胎心異常、臍血流正常組(C組)為33.3%(8/24),胎心異常、臍血流異常組(D組)為85.7%(12/14)。其中甲A組與其他3組胎兒宮內窘迫發生率比較有差異,提示胎心監護聯合臍血流監測可以排除多因素的干擾,降低陰性率和假陽性率,提高判定胎兒宮內狀況的正確性。該診斷結果為醫生提供了較為可靠的依據,為改善胎兒預后做好準備,降低胎兒的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