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463000)侯守云
本文將我院2014年~2016年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總結分析了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4年~2016年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40例患者,其中觀察組包括24例男性患者與16例女性患者,年齡在20~75歲之間;對照組包括23例男性患者與17例女性患者,年齡在22~73歲之間。且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方面的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但具備可比性。

附表1 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比較

附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1.2 方法 在同一治療模式下,對照組患者采用一般健康的教育模式,且教育時間不受限制,隨機進行問答。而觀察組患者則在一般教育的基礎上,實行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制定健康教育方法、實施途徑以及測評方式等內容。
1.3 全程健康教育 首先,在醫院批準下,組建健康教育中心,且其中包括科室主任、治療醫師、護士長以及專業技能較強的護理人員,還配備了專業技能水平較高的眼科醫生、心理醫生以及營養師等。科室主任主要管理疾病的教育任務,并協調組織教育活動;治療醫師負責解答疑難疾病;護士長分配并組織教育事項;專業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保健,并監測患者的血糖及血尿,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用藥方法。其次,應根據患者的疾病情況制定健康的教育方法,醫院在參照國際糖尿病教育資料的基礎上,編制符合本院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資料。并針對不同的疾病階段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在患者首次住院后,在院內、院外均應進行連續動態的健康活動,且針對患者及醫生的具體意見,進行后續的完善與修改。最后是實施健康教育方法,根據患者的住院情況選擇院內或院外教育,院內教育包括入院系統化教育、病變教育以及注意事項等內容;而院外教育則通過門診隨訪以及電話回訪等方式進行教育。教育過程中應為患者詳細講解飲食、活動、藥物以及心理方面的注意事項,指導其掌握血糖、尿糖、血壓、血脂以及肝腎功能的測定方法,了解糖尿病的并發癥。
1.4 效果評價 一方面是血糖控制,護理人員記錄患者首次治療隨訪一年后的空腹及餐后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在4.4~6.1mmol/L時代表良好,6.2~7mmol/L時代表一般,而大于7mmol時則為效果差;餐后血糖在8.0~8.8mmol/L為良好,8.9~10.0mmol/L為一般,大于10.0mmol/L為效果較差,且有效率為良好與一般之和。另一方面,醫院利用自制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患者的護理滿意情況,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三個等級,總滿意率為滿意與一般之和。
1.5 統計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且利用T檢驗方法,當P<0.05時,其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具體情況如附表1所示。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具體情況如附表2所示。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屬于一種干預治療方法,通過教育改變患者的行為及生活方式,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研究顯示,較對照組而言,實行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較好,且護理滿意度更高。綜上所述,在糖尿病的治療過程中采用針對性、預見性較強的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不但可以提升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還增進了醫患溝通,降低了血糖,提高了護理的滿意度,因而其可以在臨床范圍內得到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