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450006)劉雪霞
醫院作為救死扶傷的重要場所,而手術室又作為醫院開展醫療工作的主要科室,必須加強對其的質量管理,確保所有醫務人員的工作均滿足相關標準和規范,才能夠保證手術工作的順利開展[1]。如今質量控制小組管理模式逐漸在各個醫院得到推廣,主要是加強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質量管理,確保不斷提升手術室護理質量,繼而提高手術療效[2]。為此,本次研究對質量控制小組在手術室的應用效果進行了探討,取得了較明顯的成績,詳細研究過程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共設有住院床位數1000張,手術間10個。手術室護理人員28人,年齡在20歲~4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7.32±1.05)歲,包含主管護師2人,護師18人,護士8人。
1.2 管理方法 本院于2016年1月成立了質量控制小組,醫院依據護理部檢查內容,將手術室質量管理分為6個質量控制小組,每個質量控制小組設置質控人員2名,均由領導進行全方位考核且通過后的人才擔任,確保其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高水平專科技術及較好的綜合素質,一般由手術室高年資護師擔任。質量控制小組分別為五常法組、教學組、壓瘡組、消毒隔離組、管理質量檢查組及護理文書質量檢查組[3]。實施“專科護士長-護士長-質控員-專科組長”四級質量控制體系,確保手術室護理質量得到系統全面的控制。各組負責內容如下:①五常法組負責對手術室各區域劃分的合理性、環境整潔性、物品擺放規范性、標簽規范及標識是否清楚等進行檢查,查看會議記錄、不良事件記錄是否全面,注重急救藥、急救設備及精神麻醉藥管理是否合格。②教學組重視對培訓及培訓落實情況的檢查,對業務學習安排及記錄的檢查,對三基操作考核落實情況的檢查。③壓瘡組,對患者壓瘡進行評估,檢查預防記錄和處理記錄,并觀察患者手術體位安置是否合理。④消毒隔離組,注重對各類無菌物品、滅菌設備等管理,觀察無菌操作技術是否符合標準,注重檢查氧氣濕化瓶、內鏡處理及環境衛生等是否合理,同時重視醫療廢物處理是否合理。⑤管理質量檢查組,主要對醫院各項規章制度、工作流程及應急預案等落實情況。⑥護理文書質量檢查組,對術中護理記錄單、手術安全核查單、醫囑簽署情況對進行檢查。
1.3 觀察指標 質控員需要對各自檢查的內容進行評價,對2016年1月初次檢查不良事件及護理質量與2017年1月最近一次檢查不良事件及護理質量進行比較分析。質控小組評分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處理 將本研究的數據均輸入到SPSS20.0軟件中處理,其中正態計量資料采用平均數±標準差(X±S)表示;正態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正態計量資料以t檢驗;正態計數資料以卡方檢驗。P<0.05為統計值有統計學差異。
2.1 質量控制小組管理實施前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分析附表1可知,質量控制小組管理實施前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6.5%顯著高于實施后1.7%,P<0.05。
2.2 質量控制小組管理實施前后質控評分比較分析 分析附表2可知,質量控制小組管理實施后各質控小組評分及質控平均評分均顯著高于實施前,P<0.05。

附表1 質量控制小組管理實施前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附表2 質量控制小組管理實施前后質控評分比較分析(分,X±S)
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發展和進步,如今醫院越來越重視管理制度的落實和護理質量的提升。傳統醫院對手術室質量控制主要采用單一護士長管理模式,導致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部分問題和漏洞[4]。為了進一步提高手術室質量,如今手術室控制小組管理模式逐漸得到推廣,并采用“專科護士長-護士長-質控員-專科組長”四級質量控制體系,確保實現對各層級和各區域等無縫隙的質量控制。此外質量控制小組通過檢查、評分等方式,能夠讓各項目負責護理人員了解到自身工作的不足,通過找尋原因進行改進,是促使不斷提高護理質量的有效措施,利于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5]。而且質量控制小組管理模式還利于提高培訓效果,調動護理人員積極性,完善質量管理制度等,確保提高手術室整體質量[6]。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施質量控制小組管理前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6.5%顯著高于實施后1.7%,P<0.05;質量控制小組管理實施后各質控小組評分及質控平均評分均顯著高于實施前,P<0.05,表明實施質量控制小組管理模式是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和提高手術室各項工作質量的有效手段,且具有持續化改進特征,有利于不斷提高護理質量和管理水平。
綜上所述,質量控制小組在手術室中應用能夠促使護理質量不斷提升,確保護理工作趨于標準化和制度化,同時提升護理人員綜合素質,減少不良事件發生,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