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骨科醫院(450052)秦司思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腰椎圍手術期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腰椎疼痛癥狀,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患者40例。對照組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齡31~62歲,平均年齡(48.19±5.37)歲,研究組患者男21例,女19例,年齡32~60歲,平均年齡(48.37±5.14)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對比中,P>0.05,無統計學分析意義,可進行臨床指標的對比分析。
1.2 排除標準 排除患有精神疾病患者、排除不配合手術治療和護理患者、排除合并嚴重臟器疾病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疼痛專項護理[1]。首先,對患者實施疼痛心理護理。患者進入到醫院后,相關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詳細介紹腰椎疾病的相關內容,并向患者充分講解腰椎手術治療的重要性、疾病特點、疼痛護理等內容,確保患者對整個治療和護理過程基本了解,使患者能夠維持平和的心態,極大地避免了不良心理狀態和情緒的出現幾率。
其次,對患者實施術后體位護理。由于患者手術體位為仰臥位,為了有效避免患者在手術結束后腰椎出現偏移的情況,護理人員必須對患者的腰椎進行有效護理,確保患者維持一個正確的體位。
最后,對患者實施疼痛健康宣教護理。在進行疼痛健康宣教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進行充分的溝通,對于患者不了解的內容護理人員進行及時且詳細的講解,提高患者治療的信心,更加積極地配合治療,提高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
1.4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心理功能評分、社會功能評分、軀體功能評分、VAS評分以及脊柱功能評分等,VAS評分為0分表示患者無疼痛,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2],心理功能評分、社會功能評分、軀體功能評分、VAS評分越優,則說明患者脊柱功能評分越好,并記錄治療和護理后并發癥發生例數,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例數/總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附表 不同組別患者功能評分對比(±s,分)

附表 不同組別患者功能評分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 軀體功能 VAS評分 脊柱功能評分研究組 40 75.26±4.58 74.61±6.19 74.39±5.24 1.74±0.23 14.08±3.29對照組 40 60.54±6.22 60.27±6.53 62.44±5.28 3.52±1.19 7.55±2.06 t-12.0525 10.0798 9.3097 9.2883 10.6394 P-0.00001 0.00002 0.00004 0.00005 0..00003
2.1 不同組別患者功能評分對比 根據附表內容可以了解到,研究組患者在心理功能評分、社會功能評分、軀體功能評分、VAS評分,以及脊柱功能評分方面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對比差異P<0.05,均有意義。
2.2 不同組別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研究組患者出現切口感染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對照組患者出現切口感染8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經統計學對比分析,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腰椎疼痛在臨床中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腰部骨質增生疾病,患者在術后需要進行全面的護理,才能夠最大程度上確保治療的效果,而常規護理方式無法更好地緩解患者術后疼痛癥狀。疼痛專項護理在全方面的護理下,對患者手術后效果較好。本研究中,研究組實施疼痛專項護理,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在心理功能評分、社會功能評分、軀體功能評分、VAS評分以及脊柱功能評分方面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對比差異P<0.05,均有意義。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術后腰椎疼痛患者實施專項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減輕疼痛,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應用效果較好,臨床實踐可進行廣泛推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