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偃師市人民醫院(471900)段君梅
骨創傷創面的發生,多與患者皮膚出現大面積的軟組織缺損有很大的關系[1],有時甚至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本研究中,通過對B組患者實施負壓封閉引流方法護理和治療,發現患者在住院時間、傷口愈合時間、換藥次數等方面均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現將詳細研究過程和結果報導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來我院進行就診的80例骨創傷創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人數均等的AB兩組。其中,A組中男性23名,女性17名,年齡分布在25~6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歲;B組男性25名,女性15名,年齡分布在23~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3歲。通過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其他一般性資料發現,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即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A組患者實施開放式引流方法的護理與治療,而對B組患者實施負壓封閉引流方法護理和治療,主要包括:①醫護人員將引流管操作前的注意事項以及相關健康知識講解給患者聽,確?;颊吣茏龊贸浞值男睦頊蕚?,提高其治療依從性[2];②在操作中將引流瓶的位置置于患者創面位置的20~30cm之下,防止有扭曲、折疊情況的現象發生;③確保引流操作是處于無菌環境下的,且在患者的創面皮膚周圍以及引流管與皮膚之間的部位,使用無菌紗布,防止患者皮膚出現壓傷等[3];④將負壓維持在40~60kPa,防止因負壓過小使壞死物和液體發生聚集而導致的患者重感染,或者因負壓過大管道發生癟陷而導致的引流通暢性被制約等;⑤督促患者不要隨意地拉扯引流管,防止其發生脫落,并對患者的日常飲食和作息規律進行監督,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性,日常飲食以易消化食物為主,此外,還得提醒患者適時補充營養,提高身體免疫能力,加快身體健康的恢復速度。
1.3 觀察指標 治療一定時間后,對兩組患者的治療療效進行觀察對比,觀察指標以患者的住院時間、創口愈合時間、換藥次數、疼痛評分以及感染率為主。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計算和驗算,并將所得數據進行對比,若結果顯示為P<0.05,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附表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
通過觀察發現,A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創口愈合時間、換藥次數、疼痛評分以及感染率分別為:(30.4±3.7)天、(25.6±3.5)分、(6.5±2.6)次、(7.8±2.1)分、12.5%;B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創口愈合時間、換藥次數、疼痛評分以及感染率分別為:(23.5±1.5)天、(16.2±1.4)分、(3.2±1.5)次、(4.5±1.4)分、2.5%。B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創口愈合時間、換藥次數、疼痛評分以及感染率均小于A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創口愈合時間、換藥次數、疼痛評分以及感染率,且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附表。
對骨創傷患者使用負壓封閉引流治療,并在引流管置管前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心理干預、無菌處理、日常飲食指導等一系列的護理措施,可以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減少并發癥以及疼痛的發生,有利于提高患者身體恢復的速度,對患者的整體治療療效十分有利。
本研究通過對B組患者實施負壓封閉引流治療,發現該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創口愈合時間、換藥次數、疼痛評分以及感染率均有了明顯的降低,且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即P<0.05。綜上所述,負壓封閉引流治療骨創傷創面的護理效果十分不錯,值得在臨床上繼續推廣使用。